首页 > 宝宝疾病 > 皮肤五官 > 就是这些药,偷走了宝宝的听力

就是这些药,偷走了宝宝的听力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些药物,不可不防 药物性耳聋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但儿童更易发生。一是因为儿童患发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机会比成人多得多,二是因为儿童内耳及听神经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肾功能不健全,对药物排泄能力差,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耳聋,例如利尿剂、抗肿瘤的药物,还有某些中药,例如含有乌头碱的药物和一些含有重金属的中药,使用不当也可以引起耳聋。

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药物引发的药物性耳聋是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步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等。
抗生素性耳聋的3个特点
1.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引起的听力损害,首先发生在内耳高频率区,使高音听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觉。待用药数周、数月或停药半年、一年后,毒性扩展至低频率区,患者听人说话发生困难,这叫“迟发性耳毒反应”,尤以婴幼儿、老年人最为多见。
2.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们在体内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药物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的退化及听神经细胞的变性萎缩却仍在继续进行,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变为全聋,此称“渐进性耳毒反应”。
3.有的患者可能只注射了半支链霉素,就立即发生了剧烈的眩晕、耳鸣,继而听力迅速下降、恶心,出现耳聋等症状,称为“过敏性耳毒反应”。这类患者多有家族性对这类药物的敏感史。

非抗生素类

不要以为只是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才会引发耳聋,其他类别的药物也有不少是耳聋杀手。
1.水杨酸: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复方阿司匹林(APC)、保泰松等。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当每天用至6~8克时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毒副作用。大部分可在48小时逐渐消失,少部分损害是不能恢复的。
2.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此类药物的耳聋性反应率约为7%,如利尿酸、速尿、丁苯氨酸等,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而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需注意提防,及时停药可能恢复。
3.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4.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Tips:
引发耳聋风险的药物并不都是儿科常用药,有很多是肿瘤等疾病的专用药。不过,即使这些药物离我们很远,家长们还是要注意多学习,不仅仅关注宝宝的听力健康,也要关注全家人的听力健康。

就是这些药,偷走了宝宝的听力
药物性耳聋怎么防

有家族史必须禁用

患儿的母亲以及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均绝对禁用该类药物。医生询问的时候,一定要讲述清楚,不要刻意隐瞒耳聋家族史。

必须用时再用

在使用耳毒性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如非绝对必要则不能使用,更不应作为预防性用药。必须用时剂量宜小,疗程宜短,能口服尽可能不要静脉注射。

看清药名和包装

使用药物的时候,注意不要只看药物的商品名,一定要看看化学名。商品名就是我们看到的品牌进行宣传所用的名字,而化学名则是药物的成分名,看成分才能知晓自己服用的是哪一类药物。而同一种化学名可以有几十种商品名,所以要看化学名来给药品分类。

几种药同时用,一定注意看成分

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的时候,以及使用复方类药物的时候,家长务必要看清楚每一种药物的说明书,看看有没有致耳聋的成分,尽量多问几次医生,确认安全性。如果是必须使用,那么多种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掌握剂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等,多看看各个药物的说明书,不要随便更改剂量。必要时,可以多请几位医生共同诊断、制定剂量及疗程方案,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Tips:
怀孕后,胎儿耳及听神经发育时间为第4周开始,直到7个月完成。因此,胎儿比出生以后的儿童,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而且妊娠期耳毒性药物易通过胎盘进入血循环,胎儿血药浓度约为母体的一半,所以孕期用药必须警惕。

用药期间加强观察

孩子在用药期间,家长必须勤加观察,不能敷衍了事。如果宝宝能够交流沟通,要多询问宝宝的感受,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如耳鸣、恶心、头晕、耳胀、步态不稳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当发现有中毒现象时,不能再用另外一种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替代原来的药物进行治疗,更不能交替使用两种以上的有耳毒性的药物。同时还要禁用具有耳毒性的滴耳剂。
Tips:
一旦发现药毒耳聋迹象,应及时救治医治,医治可延续2~3个月。若是宝宝的听力还没有恢复,需初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说话的康复练习。

保护内耳

应用耳聋性药物要保护内耳,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泛酸钙或抗过敏药等,对内耳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要盲目给孩子用“贵药奇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药物逐渐被淘汰,但有些药物正在被开发利用,它们是否导致耳聋,还不得而知,希望广大医生和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要慎重。带孩子看病时,不要要求医生必须给孩子用贵药用奇药,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应用正确是救星,应用不当则会带来永久的损害。

就是这些药,偷走了宝宝的听力 第2张
药物致聋风险,基因检测也能确定

怀孕20周前

如果确认有耳聋倾向,就可对待生育的胎儿的基因型进行检测,从而确认这个宝宝是否会患有耳聋。此项检测在怀孕20周前进行,效果比较理想,有助于母亲进行早期干预,即通过种种措施避免生下耳聋宝宝。

出生后

孩子出生时,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知道孩子是否带有药物性耳聋敏感基因。若含有此基因,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性耳聋的基因检测很简单,只需抽取手臂静脉血检测即可。
Tips
双方家族中以前从未有过耳聋患者,孩子也会有遗传性耳聋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耳聋是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父母如果都是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本身并不会出现耳聋症状,但是他们的后代有1/4的概率为耳聋患者,这也是很多家长最容易忽略的。

就是这些药,偷走了宝宝的听力 第3张

传染病
呼吸系统
出生疾病
消化系统
皮肤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