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故事绘本 > 《医生不会告诉你的育儿秘密》

《医生不会告诉你的育儿秘密》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者的话

《医生不会告诉你的育儿秘密》

  Take easy,Don't be crazy!

  孩子的健康保存期限在你手上

很高兴我倾注大量心血的这本书在中国大陆发行简体版,我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十五年,一直都很关心健康相关议题,尤其在养育两个孩子后,我十分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孩子就像母亲心头的一块肉,捧在手心上疼,但很多新手父母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问题常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

我只希望我的两个孩子成为快乐健康的“苹果宝宝”,像苹果红彤彤地向阳,如同小树苗一样,有充足的养分、阳光及水源,自然活力十足生长,将来果实坚韧又甜美,因为有许多研究证明具有耐挫力及复原力的孩子将来的学习动机及成就会更好,许多事事顺心资优的孩子,成为没有耐挫力的“草莓宝宝”,以后人生路上碰到石头时,不会搬石头,反而跌撞并衍生忧郁或反社会行为。

现代教育从幼儿园起,在家长及老师的期待下,孩子三岁就开始要求其练习拿笔,除非父母的遗传体质,孩子天生视力特别好,过早学习写字及音乐会种下近视的种子,大多数的父母都会碰到孩子有天被通知“有近视”的警报,小孩如果在学龄前就宣告近视,将来高度近视跟随一辈子的风险很高,近视也是华人圈成长过程中甩不掉的负担。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时也曾出现这样的情形,开始了与滴散瞳剂长期抗战的日子,每天晚上都要跟他奋战(因为孩子不喜欢眼皮被撑开滴药水的感觉),散瞳剂能够放松睫状肌,让孩子在看书时,近距离反而看不清,要拿远才能看得清楚,在孩子假性近视时,可让视力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已有近视,滴散瞳剂及搭配多焦点的眼镜,是目前医学上长期追踪研究唯一有效防止近视加深的方法。所以医师建议我的孩子在睫状肌仍有弹性时,每晚认真滴药,视力还有恢复的机会。

我至少碰到三个朋友的孩子在滴此药时,忽视了医师提醒他们的注意事项,像白天强光时注意戴上帽子或太阳眼镜来保护眼睛,否则散瞳后,黄斑部将来有发生病变的可能,同时也要追踪眼压,因有极少数的孩子可能会因药水副作用出现青光眼。还有些小朋友怕被老师笑“爱现”,在学校都不敢戴上防护的工具,结果一旦散瞳剂放弃不滴,视力便急转直下,我好朋友的女儿才停药半年,到了二年级,视力只有0.1。还有一个单亲妈妈告诉我,“医师怎么都没有告诉我这些?”、“难怪我儿子滴药后,白天都眯着眼睛,觉得很刺眼,还说不想滴药了”,是否用角膜塑形片比较有效,可是一副这种夜戴型的隐形眼镜需人民币几千元甚至价格更高,而且晚上戴着睡,“长期下来对眼睛会不会有害呢?”

现今已有许多医学中心报告配戴这种角膜塑形片导致角膜水肿、溃疡的案例,甚至有失明的危机,需要移植角膜。然而近视已成为商机,有些医师未能告诉家长全部的事实,有过敏体质、习惯揉眼睛、趴睡及十二岁以下都是不适用这种角膜塑形片的,但谁来为孩子的健康把关呢?

这些教养问题是促使我成书的原因,我希望用轻松的方式来谈这些每个新手父母都会碰到的育儿状况,我在养育两个小孩的过程中也曾跌撞过,有些问题可能是其他家长发生过的,很多人可能用民间流传的方法来解决,其中可能有些是正确的,但更多是错误的。

欣喜中国卫生部针对儿童的保健服务将从过去的0至3岁扩大到0至6岁(注一),且每人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人民币15元提高至25元(注二),可见国家对民众的医疗情况还是相当重视的。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及教养的困惑并不能在保健服务中完全解决,像我们疑问何时可以戒掉尿布?要怎么戒掉尿布?怎么进行如厕训练?甚至有些孩子吃奶嘴的问题,到了三岁还在当“吸盘族”,该让他继续吃下去还是用强硬的手段(像网络的讨论区中,家长分享用刺激的辣椒来“吓”孩子)使其不再吃?而孩子牙齿长歪了,或者牙齿不整齐,是否也要进行牙齿矫正呢?孩子走路内八、外八是要开刀呢,还是买双矫正鞋就好呢?

很多育儿问题看在医师眼中或许是鸡毛蒜皮,但现在父母只有一个或两个小宝贝,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或许在就诊时,医师没有充裕的时间能够告诉我们这些育儿问题的答案,家长有时也没有时间启口,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多的医疗信息,加上各方访谈、研究及照顾孩子的经验,同时加上家中有个兼具医师、药师的“爸爸”,从而对这些问题了解得更深刻。然而这不是育儿百科,仅希望能够用分享的方式传达一些观念,让大家能够在面临育儿健康地雷时不拉警报!

希望大家带小孩时Take easy, don't be crazy(慢慢来,切忌疯狂).孩子的健康保存期限长短就在你手上!

郭姿均

第一章:让宝宝一夜好眠头型完美

  让宝宝一夜好眠头型完美

把宝宝从医院带回家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要扭紧神经准备应战了。半夜得起床喂奶,有时还要应付宝宝一夜数次的哭闹 ……医生不建议让宝宝趴睡,但平躺却会让宝宝的后脑勺变扁,如果想让孩子的头型优美,又该准备什么塑形法宝呢?

  孩子忽然抽动是正常反应

“你看,他是吓到了吗?四肢抽一下!”我婆婆看着熟睡的儿子身体突然抽动时说出这句话。

“你就是没有用包巾包着,小孩没有安全感才会这样……”她接着拿出她养育五个小孩的经验指导我。

很多老一辈喜欢用包巾,甚至用绳子把宝宝绑起来,认为这样小孩就不会被吓到,其实身体抽动是新生儿正常的反应,就是惊吓反应,医学上称为“莫洛(MORO)反射”,小孩可能会因听到巨大的声响或被突然晃动而不自主地反应出来,这是一种反射动作、求生的本能,表示宝宝的神经系统正常,没有这个反应,医师反而会担心,以前还有小孩因被捆绑过紧,伤了手臂神经。 医院婴儿室或很多坐月子中心都是用薄毛巾包裹未满月的孩子,待孩子较大,活动力较强、会转头时,就不用包巾包裹了。

  宝宝睡眠模式大不同

刚把宝宝带回家,全家人都会陷入大战状况,最不适应的是,再也没有一觉到天亮的机会,你一定会想:“哪一天宝宝才会好好入睡?”“宝宝自己一个人睡,会不会比较好?”“为何宝宝日夜颠倒?”就算是同一家工厂制造出来的宝宝,睡眠模式也不同。

我家就是一个例子,我儿子大概两个月大时,睡前喂完奶后,放到婴儿床上,大概可以睡到四五点,清晨才会听到他因肚子饿开始不安的动静,也因为他是个“好带”的小孩,我们才决定挑战第二个小孩,结果来了个“磨娘精”。

我的女儿每晚九点喝完奶后,原本以为她可以深睡了,但在她三四个月大时,每晚总像闹钟般在十一点醒来,而且狂哭不已,一定要一边走一边摇,才能入睡,这时已是清晨三点。为此,我们只好买个摇床,用脚轻摇小床,起初她不愿意躺下去,放进去就大哭,后来我轻摇并跟她说话,她也很喜欢这种规律性的摇晃,不知不觉中就阖上眼,有时我累到睡着,停止摇动,她立即敏感地大哭,所以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摇到清晨,她才能熟睡,但至少这个摇床可让我空出双手,而且能够闭目休息。

宝宝喜欢在母亲怀里睡着,是因为他们喜欢晃动时带来的安抚感。试着回想一下,宝宝在肚子里,当妈妈安静时,常会动得较快,如果你正在走路,宝宝反而安静,入睡困难的宝宝可以用轻拍或摇晃方式来安抚。常听人说宝宝睡的像天使般,其实宝宝一半的睡眠都是快速动眼期,并没有睡得很沉,成年人的快速动眼期约占睡眠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快速动眼期就是在做梦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快速动眼期减少,就会有较长的熟睡。

  爸妈应轮流喂奶

每个婴儿睡眠时间长短差异很大,有些可以到二十个小时,有些才十二个小时,但只要生长发育曲线正常,就不用担心。通常喂母乳的宝宝因为二至三个小时要喂一次,所以常半夜要起来喂奶,等到孩子三至六个月大时,养成四小时喝奶一次,才能减少半夜起床喂奶的次数。如果很累,不妨将母乳挤出来,用 “脚”喂奶——就是踢踢老公,让老公起来用奶瓶喂孩子。

多数宝宝在四个月大就能一觉到天亮,如果宝宝半夜哭醒,可以先试着拍拍背,如果过了十分钟仍没有用,可以检查是否尿布湿透,温度过热,衣服过紧,或者是由于被棉被压得不舒服,或是真的饿了,有人建议冷处理来应对宝宝半夜的哭声,我认为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宝宝。

另外,也可以尝试让宝宝睡前这餐酌量增加喂量,当宝宝可以吃副食品时,可以在睡前喂一些副食品,也可以延长宝宝半夜起床的时间,不会一夜数醒,只要过了凌晨三点,大人已小睡一段时间,就算被宝宝哭声唤起,也不会过于疲劳轰炸。如果大人要入睡时,宝宝早已睡着,不建议叫醒宝宝喂食。

我一直认为照顾小孩是两个人的事,妈妈在照顾好宝宝前,先照顾好自己,有好体力,才能面对工作或家务,才能尽早恢复性生活,很多妈妈产后疲于喂奶,根本无心且无暇进行性事,所以老公一定要协助最初几个月半夜喂小孩这件事。很多人因为孩子半夜喂奶问题觉得疲倦,而将小孩照料工作交给全日托24小时的保姆或长辈,失去每天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非常可惜。

  准备适合宝宝的睡眠环境

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住了九个多月,突然来到你家,的确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所以一定会有半夜不睡或大哭的情形。有些孩子喜欢听音乐入睡,有些不喜欢,你可以摸索孩子喜欢的模式,入睡前,跟孩子说说话或讲故事,一旦光线调暗后,就不要说话了,因为生长激素及褪黑激素在晚上分泌较多,所以尽可能让孩子早点睡,可以睡得好。

睡前最好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或有电视声音干扰,当宝宝已有睡意时,也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才回家。我在儿子四个月大时曾带他赴新加坡旅游,抱着儿子夜游到十点才回饭店,平常几分钟内就可以入睡的儿子因为太长时间在户外,破坏例行的规律性,且天气过于炎热,便以大哭来抗议,帮他洗过澡,喂好奶,还花了近一个多小时才让他平静入睡。

至于是否跟父母同睡,我认为这没有绝对性,国外房子大、房间多,很多新生儿一接回家就独自睡,用婴儿监视器来了解孩子的动态,但我们的居住空间都不够大,有些人甚至跟公婆住,只有一个房间要住一家子,未必每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房间,而且妈妈为了半夜喂奶方便,大多会跟孩子同睡或将婴儿床放在房里,就近照顾。

  同睡或单独睡,无损孩子的独立性

你可能被很多养育理论淹没,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让孩子从小自己睡。但有日本教养空间设计研究者发现,日本很多资优生习惯在父母房间、客厅、餐桌念书,就是习惯在父母旁边绕圈圈,孩子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里搞自闭。喜欢跟父母有依恋的关系,不代表不够独立或长不大,其实安定性更高。

我觉得即使跟孩子同床或同房,这种满足孩子不同的需求,建立安全感及亲密感并无损孩子的独立人格发展,孩子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或步入青春期时,便会想要自己的空间,届时你想跟孩子一起睡,他(她)也不愿意呢。

如果你还是想训练孩子独立睡,大概在其三至六个月时就要着手,如果等到周岁左右,宝宝会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就不太容易分房睡。如果选择跟宝宝同睡,要注意床垫是否会软陷,要硬实,同时要注意寝具布置安全,最好用床包而非床裙固定在床边,不然等孩子开始学会爬下床时,易被绊倒。枕头、靠垫及棉被等松软物要远离宝宝,而且要加装床边围栏,以防孩子翻身坠落。

  用毛巾为宝宝雕塑好头型

我的两个孩子都有立体的头型,常有人问我当时是如何调整孩子的睡姿的。想让孩子睡出好头型,我的原则是“侧着睡,趴着玩”。

宝宝刚出生时,头部柔软,在前三个月时,宝宝还不会转头,是头部塑型的好时机,我的方法是从美国坐月子中心学习来的,只要一条大浴巾及一条长毛巾,就能为宝宝雕塑一生都漂亮的好头型,以后无论男孩理平头、女孩绑马尾都好看。

有关宝宝的睡姿哪种方式较安全?为了怕孩子吐奶噎住,医师通常不鼓励趴睡(某些医疗协会也提出反对趴睡的声明,可能与担心猝死有关),但仰睡常会让宝宝的头部睡成大扁头、三角头,后脑勺变扁,所以我建议可以采用侧睡方式。无论采用何种睡姿,家长都要在宝宝打嗝后再放妥,且要不时注意周遭是否有异物阻碍孩子活动,市面上有贩卖侧睡枕,当宝宝有睡意时,让他(她)侧身躺平,你也可以将大浴巾卷成瑞士卷般放在宝宝的背部,再将小毛巾卷成一样的瑞士卷放在宝宝的肚子内侧,每次喂奶后就是换边时间,才不会让某一边的头部过扁。待宝宝两个月后,喂好奶拍背打嗝后,可以偶尔试着让宝宝趴着玩,跟宝宝说话,拿玩具逗弄,当宝宝趴着时,要随时注视着,不能忙于其他家事,有时宝宝会冷不妨地溢奶。

只要三个月时间,宝宝的头型就稳定了,而且到了三四个月,宝宝会自己转头,这时就不需要用毛巾来固定姿势了,你也会得意宝宝有个完美头型。

有些孩子因自然生产时被挤压,头型刚开始会有一些怪怪的突出,只要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宝宝出生时,手臂神经受损则不适合侧睡,这时可以利用醒着时让宝宝趴着玩,效果也是一样的。

  健康便利贴

  如何让宝宝及家人一夜好眠

  1.尽快了解孩子的需求

试着营造类似子宫的环境,让宝宝有安全感最重要,那些要你跟孩子分开睡或放任孩子哭的教养指南未必适合你的孩子,像我女儿也曾有一段难熬的日子,我越不理她,她哭得越凶,而且可以哭上一个小时,最后大家都精疲力尽、睡意尽失,隔天也无法上班,所以不如尽快了解孩子的需求,安抚孩子、抱一抱孩子。抱孩子并不会 “宠坏 ”孩子。

  2.维持舒适的温度

要保持适合的环境,很多人会给孩子穿很多件衣服,即使是夏天也要穿长袖外套,太冷或太热都会让孩子不舒服,宝宝刚诞生时体温调节还未成熟,热时不易散热,冷时不易保持体温,夏天穿太多还会摸起来烧烧的,只要孩子没有手脚发冷,让孩子适度流汗,对孩子健康有好处。室内保持在 26~28℃,夏天时要让孩子吹冷气。尤其是不要给发烧的孩子穿上层层衣服,这样不利于散热,穿厚衣逼出汗不是退烧的好方法。

  3.尽早让孩子了解生活的规律性

洗澡、喝奶、故事时间(或听音乐、玩耍)、关灯、拍背等生活模式,及早在宝宝三个月前让其习惯,不要说宝宝晚上不睡觉,白天就不让宝宝午睡,倒是白天可以带孩子外出一会儿,回来后就比较容易午睡。但白天太兴奋或过度疲劳,晚上宝宝都会睡不好。

第二章:喂不了母乳不是你的错

  喂不了母乳不是你的错

母乳是上帝赐给孩子的第一份珍礼,有很多妈妈都希望能亲自喂宝宝母乳,但有时却因身体因素,无法成功哺喂母乳而感到内疚。其实大家都不该给无法喂母乳的妈妈贴标签, 而无法喂母乳的妈妈也别失意,目前市面上卫生部门核可的配方奶都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而且往后妈妈和宝宝的亲密关系才是宝宝一辈子的养分。

  宝宝会有寻乳反应

以前看动物节目时,看到刚出生的长颈鹿裹着胎衣,看似无力的四肢,却能奋力站起来寻找妈妈的乳头吸吮,那时自己还没有孩子,觉得这情景很不可思议,后来结婚生子,在产台抱着身上还有胎脂及血迹的儿子及女儿,他们黏黏的头钻啊钻地想找奶头吸吮。“这是真的,宝宝会有寻乳反应”,孩子会自然找到生存之道。

而且我在坐月子中心也见识到每个孩子对妈妈的索求本能,我看过一个母亲的乳头有十元硬币这么大,“不可能吧!小孩的嘴那么小”、“乳头比孩子的嘴还大,一定含不下去”,一旁的许多妈妈嘀嘀咕咕,觉得她一定无法喂成母奶,没想到她的儿子却拼命张大嘴,整个脸蛋紧贴在鼓胀的乳房吸吮,来不及吞咽的乳汁还从宝宝的嘴角溢出,看到她的孩子吸得如此满足,我羡慕极了。

这位妈妈跟我说:“我前一胎是剖腹产,当时一滴奶都没有,这胎我也没有预期到会有这么充沛的乳汁。”“其实孩子每次吸奶,都会牵动子宫收缩,我伤口很痛。”其实这位妈妈是没有心理准备要喂母乳。

  我涨奶宝宝却没奶喝

坐月子中心有点像学生宿舍,大家24小时住在一起,会分享哺喂母乳的方法,护士也会很积极地教大家挤奶及照顾宝宝的方式。不过,我的喂奶工作不是很顺利,当孩子酣睡我涨奶时,便用医院专用的吸奶器来吸,无奈吸了半个小时,却只有10毫升;当孩子肚子饿要吸奶时,我抱着他到胸前让他吸吮,尽管他猛吸半小时,却完全没有吸到奶。他像感觉“上当”似地放声大哭,哭到脸红脖子粗,而我却涨奶涨到连穿衣都痛,整个胸部发涨、发亮,胀痛还蔓延至锁骨下方,只能待在房间里坦露乳房,一边受挫,一边无奈。听人家说热敷有效,我便不管坐月子的禁忌,产后第一天一边淋浴一边按摩,又有人说冰敷有效,我就用冰敷,但冷热交攻,仍然挤不出奶汁,而且还发烧至39℃。我妈打趣地形容我“你是孤老奶(即吝啬的意思)”。

眼看自己乳腺发炎,加上儿子光靠母乳都吃不饱,于是我打电话给妇产科及小儿科医师请教,他们都建议我还是先喂配方奶。坐月子中心的护士热心地帮我按摩乳房,哎哟喂!那疼痛真比阵痛还难忍,像针扎一般,护士说:“你是我碰过的第二个这种情形的妈妈,就是有涨奶,但奶出不来。”小儿科医师也说:“左右乳房各喂15~20分钟,若仍然吃不饱,就喂配方奶。”“不要让小孩哭得太用力,哭太久怕会疝气”。

后来我只好靠韭菜水退奶,还花了一周的时间。怀第二胎时,因为怕历史重演,我在怀孕七个月时就开始调理身体,希望能够使奶腺畅通,产后能够顺利哺喂,但情景依然重演。

关于喂哺母乳,我尽力过也沮丧过,“没有成功喂母乳,好像不是好妈妈?”

  不要给无法喂母乳的妈妈贴标签

母乳是上帝赐给孩子的第一份珍礼,但孩子的免疫力及健康不是只靠母乳就能保证的。我的孩子虽然没有吃上六个月的母乳,身体仍是很健康,反而我有位朋友虽然喂母乳六七个月,孩子却有严重的过敏,甚至曾因链球菌感染而得猩红热,要追踪心脏一段时间。我也曾遇过药师的孩子虽然吃母奶很久,但孩子也在未满周岁前,因感染住进加护病房。

母乳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会的氛围对没有成功喂母乳的女性,常贴上“不是好妈妈”、“不愿为孩子牺牲”的标签,很多妈妈都曾内疚自己无法成功哺喂母乳,当然,这其中的因素很多,有可能欠缺支持体系或者身体因素等,所以无法哺喂母乳。既然无法哺喂母乳,除了希望妈妈不要一直怪罪自己外,我也想告诉大家没有哺喂母乳也有很多好处哦。

1.宝宝可以间隔约四小时吃奶,而且容易从冲泡奶量,了解宝宝的食量,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可以料理家务与家人互动。

2.可以让家人享有喂奶的乐趣,对于哺喂孩子,先生可以有更高的参与感。母乳是一种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但也有先生因为太太喂母乳,竟难以接受老婆转变成母亲的角色,觉得性趣缺乏。

3.使用配方奶,你不用穿着哺乳内衣及宽松哺乳衣,可以打扮时髦,身穿漂亮的衣服重出江湖,而且哺喂母乳时也不建议使用过多的化妆品及香水。

4.配方奶无碍你们的床笫生活,不会因爱抚时乳汁溢出,很多产妇在刚生下宝宝时,都会性欲低落,哺育母乳阶段,有时还会觉得阴道干燥。

5.不用喂哺母乳,你可以不用那么注意营养补充,不需要加倍补充蛋白质、钙质及铁质,甚至可以吃辛辣的食物像麻辣火锅,偶尔喝点红酒助兴也无妨。

6.另外,喂配方奶可以让你有比较好的睡眠质量,毕竟你感到满足及幸福,才能带给全家人幸福,有好的睡眠才能面对隔天的工作,长期睡不好,脾气容易大,这对家人及其他小孩(如果还有较大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睡眠不足、情绪紧张而对孩子讲话重口气,大孩子可能会因此讨厌新成员。

  市售配方奶都能满足宝宝营养需求

目前市面上卫生部门认可的配方奶都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也许再好的配方奶都无法替代喂母奶的营养价值及喂食的感动,因此你可以在坐月子期间尝试喂哺母乳,这会让你跟宝宝都留下珍贵的回忆。据统计,如果宝宝出生第一年,全部喂母奶,可以省下近3万元的支出。

在美加地区,配方奶品牌五只手指头就能算完,但在我国,至少有一、二十家,只要是健康的宝宝,其实对任何品牌都可以适应,所谓“不合”,有时是出生几周内,肠胃功能还没有成熟,所以会有大便过稀、便秘,有时也可能因冲奶比例不对,或者双手没有洗干净冲泡时污染,造成拉肚子,让家长误认为是奶粉不合。(注一)

而且宝宝周岁后,每天喝奶次数应该不超过两次,因为这时候的宝宝要开始体验许多的人生美食,光靠奶水是不够的,市面上有的奶粉是配合婴儿成长而提高蛋白质比例的,但不代表营养丰富,或者喝一杯家长就可以高枕无忧。提醒家长的是,在美国,孩子都是喝鲜奶,过量的蛋白质对孩子的肾脏反而是负担。

如果因为工作因素或身体状况,例如妈妈需长期服药或宝宝有代谢的疾病等,需要特殊奶粉,你也不用气馁,因为往后的养育关系才是宝宝一辈子的养分。

注一:喂奶时,要注意宝宝头部的姿势。若宝宝正好呼吸道感染,尽量不要躺着喝或者头部比身体低,因为宝宝的耳咽管较短且直,鼻咽、口腔的分泌物、奶汁及细菌容易跑到耳咽管,若感染时,纤毛运动功能降低,奶水有可能流入耳咽管,进入中耳,可能会导致中耳炎。

  健康便利贴

妈妈冲泡牛奶的注意事项

1.虽然奶粉很贵,配方奶冲泡后,孩子没有吃完,可以暂时放在冰箱,但如果超过一天就不要加热再喝,因为可能会有滋生细菌的危险。

2.注意冲泡温度,以免破坏营养素,特别是半夜起床喂奶时,有时视线不良,可能会冲泡过热。

3.不要用微波炉加热牛奶,冷热会不均。

4.尽量选择用玻璃奶瓶泡奶。

5.如果宝宝在 15至 20分钟内喝完奶,喝完就能睡着或自己玩,表示喝得很饱足。

6.奶瓶消毒至少至周岁。

7.宝宝刚出生时胃贲门收缩功能还不成熟,容易吐奶,约为 20至 30毫升,大多在三四个月会好转,但如果每餐必吐,或吐出墨绿色胆汁就要就医。

8.一岁以后才可让宝宝喝一般的鲜奶,而且可以让孩子练习用杯子喝牛奶。

9.奶粉品牌没有所谓的男女之分,到了六个月需要添加副食品时,孩子的营养需求渐渐要靠其他的食物,但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只喝牛奶及吃点心,不吃正餐,这样也会营养不良。

10.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目前四成初中生每周运动低于两次,三成初中生每周摄取牛奶或奶制品不超过一次。奶制品是很好的钙质来源,尽量让孩子每天保持喝牛奶的习惯,以免小小年纪就有骨松的 “海砂屋 ”风险。

11.喜食素食的家庭,要特别补充钙质,来源有很多渠道,例如豆制品、芝麻、深绿色蔬菜、杏仁、海带等。

第三章:顾好乳牙恒牙才会健壮

  顾好乳牙恒牙才会健壮

每位妈妈都希望宝宝的牙齿长得健康,长得好,但又常有 “乳牙蛀掉还会长恒齿,可以放着不管 ”的错误观念,所以对小宝宝的蛀牙都不太注意。其实乳牙是恒牙的地基,乳牙保护得好,宝宝将来才能拥有一口好牙及漂亮的脸型。

  当宝宝冒出第一颗牙

宝宝在出生的第一年,每天都有新变化,有如惊奇之旅,当宝宝口中的第一颗牙冒出来时,也象征了宝宝除了母奶、配方奶外,要开始准备体验不同的美食啰!

“咦!晨晨好像要长牙了,你看,他下面的牙龈有点白!”我妈指着儿子的嘴巴叫我看。“儿子,嘴巴张大点!妈妈看一下。”

无奈儿子正在享受磨牙饼干,小手握成拳头状拿着,用牙床及口水慢慢溶化,乐陶陶地品味他的点心,一点也不想暂停下来张嘴给我瞧。儿子六个月时开始长牙,大概到两三岁时牙齿静悄悄地全部长齐,很多家长大概只知道孩子的门牙何时长出,到底宝宝何时乳牙全部冒出来并不清楚,所以常忽略看牙的时机,等到孩子牙疼,吃不下东西时,才发现乳牙已被蛀虫啃蚀。

儿子长牙时不会特别流口水或有其他的不舒服状况出现,他的乳齿就悄悄地全部长出来。我曾经买过一些检验合格(检验项目包括产地来源、原料、涂料是否安全无毒及设计是否会脱落等)的固齿器给孩子咬,但两个孩子都不领情,反而当作玩具玩,咬一咬就无趣地丢在地上,反而沾染灰尘,只好束之高阁。反而孩子对可以吞进去的磨牙饼干爱不释手,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未必一定要买固齿器给孩子磨牙用,如果要购买,务必注意固齿器的质量。(注一)

孩子二十颗乳牙何时长齐?除非经常让牙医检查,否则多数父母常会搞不清楚,这是因为大朋友及小朋友都不太爱主动到牙科报到,常等到牙齿疼痛发出警报时,才知道牙齿开始大反攻,问题大了!(注二)

注一:有时孩子长牙时会牙床痒或发烧,其实这段时间的孩子本来就爱伸手抓东西或吃自己的手,属于口腔期阶段(出生至一岁半),透过刺激嘴、嘴唇及舌头来得到本能的快感,但孩子也可能因此将一些病毒、细菌吃进去,而导致发烧或生病,所以长牙未必是发烧的原因哦。

注二:每个人的一生有两套牙齿,第一套牙齿是乳牙,约在两岁半至三岁长齐,而第一颗报到的恒牙约在六岁,藏在乳牙的后面,被家人误以为是乳牙,有人称它为“六岁齿”,大概至十二岁,孩子全部的乳牙都会被恒牙取代,这时有二十八颗牙齿,到了十八岁至二十岁时,智齿会长出,如果顺利,则有三十二颗牙齿,但有很多人智齿生长不顺利,例如发炎或长歪、阻生,结果要拔除。

  乳牙是恒牙的地基

曾有幼儿园的小孩右脸肿胀、发烧,直到急诊,家长才发现原来孩子乳牙蛀了十六颗,一直未发现及治疗,以致于引发蜂窝组织炎还住进加护病房。许多家长一直以为“乳牙蛀掉还会长恒齿,可以放着不管”,也有家长习惯让宝宝抱着奶瓶睡觉,结果没多久,孩子就有“奶瓶性龋齿”,小小的乳牙黑黄断掉,上下齿合拢时看起来是蛀了一圈,有碍美观不打紧,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就要接受治疗,真是痛在孩身,疼在娘心,但这些状况都是可以早点避免的。

牙医师建议小宝宝在六个月时,可以到诊所进行人生第一次口腔检查,但每个小宝宝长牙的时间都不太一样,有的四个月,有的九个月,不用着急,就像翻书一样,时间到了,自然会翻页。第一次的牙科报到,可让妈妈或爸爸抱着孩子坐在诊疗椅上,开始习惯牙科医师将检查的器械像口镜、探针放到口腔里。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欢有异物放进嘴里,有时牙科医师的技巧、说话的方式、手势态度,甚至布置环境都很重要。目前有儿童牙科专科医师,他们接受过特殊的训练,对于安抚小孩有一套,有些医师会把候诊区布置成游戏区,设备不输麦当劳的游戏室,还有医师会用逗趣的海绵宝宝领带吸引孩子目光。不过,我的经验是,找个跟孩子对盘的医师是最重要的,医术再好,如果孩子连坐在诊疗台都不从,父母及医师恩威并施都不奏效,就算设备是五星级的也是没有用啦!“换一家”是最好的方法,前提是不要让孩子从此讨厌看牙。(注三)

注三:孩子开始萌出的第一颗牙,多半是下颚正中门牙,这时只是习

惯就医的环境及学习洁牙技术,不是着重治疗。宝宝在六个月至满周岁生日

前,是第一次看牙医最好的时机,可以通过与医师沟通,让宝宝将来顺利度

过萌牙及换牙的阶段。

儿子第一次看牙经历很失败,他一两岁时,牙齿有些黑黑的色素,我以为是蛀牙,急着带去看牙医,无奈他跟这个牙医实在无缘,坚持不张开嘴,甚至咬了牙医一口,我一脸抱歉,悻悻然回家。

于是,我跟一位邻居分享儿子这次的看牙经历,他推荐我带儿子到一位女牙医处看诊,“小朋友,你看,这个碰碰枪,想不想玩啊?”,她虽然未婚,但对准了小男孩喜好冒险打斗的口味,儿子一边狐疑但也乖乖地张开嘴,还好是虚惊一场,原来是食物色素沉淀在儿子的牙齿上,医师使用研磨方式去除牙齿上沾着的色素。我也曾被牙医误会为“抽烟族”,我只要喝咖啡、红茶、酱油,必留痕迹,真是苦恼,儿子遗传我的体质,牙齿易被食物染色,所幸女儿没有这个困扰。(注四)

注四:在家里时,我们可以用些魔法术语先跟孩子解释看牙会碰到的器械及过程,千万不要用看牙科作为处分孩子不听话的方式。

  魔法术语儿童牙医常用替代词语

口镜牙齿镜子

探针仙女棒

挖杓小汤匙

快速磨牙机喷射机、砰砰枪

慢速磨牙机摩托车、挖土机

银粉银子补牙

树脂黏土

强力吸唾管、吸唾管强力吸水机、大象鼻子

  尽早戒除奶嘴及吃手

我的两个孩子并不是很爱吃奶嘴,仅在有睡意时,需要奶嘴咀嚼的律动来安抚入睡。所以约在一岁多时,我就逐渐戒除他们入睡时需要奶嘴的习惯,当他们想要安抚入睡时,我就轻拍他们背部或放音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刚开始,入睡前几分钟,儿子仍会有吸吮动作(女儿完全没有,只要拍拍即可),但很快地安稳睡着。大概一两周后,就没有了这些吸吮的动作。我没有用激烈的方法像涂辣椒、绿油精等这些网络上妈妈传授的方法来戒除奶嘴,白天我会让他们吃起司条、水果丁以满足他们口腔的咀嚼欲望。

不过,我有亲戚的孩子到了三岁仍爱吸手指头,想入睡时一定要有惯用的“嘴嘴”才能沉睡,如果出远门忘了带奶嘴,孩子便吵闹不休,非她特定惯用的奶嘴还不行,结果两颗门牙长的像兔宝宝般。

我会建议在孩子两岁左右就要让其戒除吸手指、奶嘴等习惯,可以用玩具、图书方式,慢慢转移其注意力,但奶嘴是孩子口腔期满足的来源,也不要用涂绿油精、辣椒等刺激物来吓孩子,以免转而变成咬指甲及吸手指的习惯。若孩子超过三四岁仍用奶瓶喝奶,或老爱吸奶嘴、吃手指头,将来便容易出现门牙朝外的暴牙现象,或因咬合不正、嘴无法闭拢而产生用嘴呼吸等问题。

  六个牙齿健壮的育儿妙方

如果我们希望宝宝的牙齿长得好、长得健康,就务必把牙齿的地基打好,以下是六个保护宝宝牙齿的好方法,让宝宝将来拥有一口好牙及漂亮的脸型。

  1.勿抱奶瓶入睡

很多宝宝在睡前那一顿牛奶,常常不自觉含着奶瓶就陷入梦乡,我建议可以在宝宝睡觉前,提早一两个小时先喂这一顿,然后再清洁宝宝的牙床或牙齿。由于进食十分钟后,食物残渣便开始跟碳水化合物产生作用,形成牙菌斑,只要牙菌斑在牙齿里逗留,就会有造成蛀牙的可能,所以才会有婴儿明明还不会吃糖却出现满口蛀牙的情形。

喝母奶的宝宝,如果喝完奶后没有清洁,或习惯含着乳头入睡,也是会有蛀牙哦。

  2.家长协助清洁小牙齿

在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前,就要开始以纱布沾湿来擦拭牙床,刚萌出的小牙齿就像玉米粒一样晶莹可爱,家长可以用湿棉花棒来擦拭牙齿二至五分钟,最好每喂一次食物就擦拭一次。等孩子会站立时,家长可以拿着牙刷帮孩子刷牙,因为孩子的小手协调性还不够,六岁以前都要家长帮助清洁才能把牙齿的死角扫光。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时,可以让小孩先自己刷牙,家长负责检查工作即可。

  3.多喝水、少吃零食、少喝含糖饮料

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己吃的零食和喝的饮料跟孩子分享,尤其看到宝宝尝到新鲜食物时,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觉得很可爱。我见过有家长给小孩喝啤酒,孩子尝到苦味,脸上五官揪在一起。零食、点心、糖果及含糖饮料等会被口腔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让牙齿脱钙,渐渐形成蛀牙,所以牙医通常会鼓励大家吃饭后三分钟内刷牙,每日刷牙三次,每次刷牙三分钟,掌握“333”护牙守则。

我在幼儿园常看到有些老师会给小朋友棒棒糖当奖励,或家长带一大包糖果作为生日礼物分给其他同学,看着孩子用舌头舔食棒棒糖满脸幸福感,真的不忍剥夺小朋友吃糖的乐趣,但常吃零食的小孩,确实很多都没有注意洁牙而有蛀牙问题,所以当孩子带回这些礼物时,我不会一次让他们全部吃下去,大多会被我藏起来,找机会再分次给孩子们吃。如果是容易黏牙齿的糖果,我宁可偷偷丢弃,我也希望更多家长能用健康的零食如布丁、水果、豆花来分享,学校以文具、书籍当奖品,少用糖果当胡萝卜,让孩子懂得品尝自然食物的原味,而不是用香料、色素来美化口感。

4.定时让牙医检查、适龄涂氟、选择正确的刷牙时间

定时让牙医检查,可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发现先天缺牙或乳牙有提前脱落的情形(外力撞击、蛀牙),要安装空间维持器,不然会影响后续牙齿生长,出现发音问题。(注五)

注五:牙齿生长具有对称性,如果一颗长出,另一颗隔了三至六个月还没有长出,就要让牙医检查,看是否有延迟萌发或先天缺牙的问题。

家长等到小孩可以习惯牙科的吸水设备,同时能听懂“口水不要吞下去、要吐口水”的指令可开始给孩子涂氟,因为涂氟材料是高剂量的氟化物,不能吞下去,涂氟后半小时,要将分泌的唾液吐出来,涂氟后几天常有拉肚子不舒服的症状,所以涂氟开始的年龄要看宝宝的成熟度,并能配合医师指示进行。

光涂氟防蛀牙是不够的,涂氟或用含氟漱口水只是辅助方式,正确的刷牙时间及刷牙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只在晨起睡前刷牙,实际上应该加强餐后刷牙及配合牙线,晚餐后立即刷牙比睡前刷牙防蛀牙效果好。

5.及时矫正不良习惯

如吃手指、奶嘴这些坏习惯会影响牙齿发育的美观,要及早戒除,还有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爱咀嚼、撕咬像鸡腿、番石榴、核果等较硬的食物,这些食物都有助孩子的牙齿发育,不要因为孩子咬不动就不给孩子吃,可以先切小块,让孩子练习咬,外出时,可以带小剪刀将肉块剪小,这样孩子可以多接触不同食材的口感体验,也不容易偏食。

每个孩子都爱糖果甜蜜蜜的滋味,为了怕孩子牙齿蛀光,上帝给我们奇妙的设计,让牙齿有备胎的设计,分为宝宝用及成人用两种尺寸,但打好地基,恒齿才会长得好,长得健康。

  6.牙刷不是可爱的就好用

小朋友的牙齿会历经萌出、换牙两个阶段,有时牙齿刚长出来,十分敏感,如果牙刷选择不当,还会刮伤孩子的牙龈,牙刷的刷头不能太大,要选择个头小的刷头,大约六排、三列刷毛的刷头比较好。

儿童牙刷刷头,大约是下门牙四颗牙的宽度较为适合,孩子的牙刷刷柄,应选择较粗的,方便孩子拿握,当然刷毛以柔软质地为佳。

  牙齿矫正有黄金期吗?

为了女儿错咬问题,我已带她看过三个牙医,都建议先观察,目前还不急需矫正、戴上钢牙套。

需要矫正的情况有多种:牙齿排列零乱、咬合不良、闭不起来、上下齿裂开咬、倒咬、深咬(这些专有名称可能很难理解,总之,你对自己牙齿排列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矫正)。很多家长会担心如果错过牙齿矫正时间,将来孩子很难有一口美齿,其实何时开始矫正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不同的牙科医师使用的方法不同,看法可能也有差距,黄金矫正期是利用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骨骼正在成长变化,牙齿移动较容易,即女孩11~15岁,男孩12~17岁(相当于青春期),可让矫正事半功倍。

若是上下颚的差异很大,因为下颚生长发育比上颚快,将来怕长个戽斗下巴,可先在小学低年级时,用功能性矫正器来进行预防性诱导矫正,减缓下颚的发育速度,这还谈不上是真正的矫正,待进入初中时还需要第二次矫正。年龄过小进行矫正,孩子还不会清洁牙齿,有时可能造成满口蛀牙,还有些小孩严重戽斗,过早接受治疗,也是白费功夫,不如等到下巴停

止生长后再进行矫正及下颚手术,所以在评估矫正时,不妨多找几位医师评估。

  矫正不宜心急

矫正至少要二至三年,牙齿移动的速度是1毫米,但不能心急,不能每个月都移动,不是全面性调整,有时有些牙齿需要固定,有些要调整。所谓快速矫正,其实有些是拔掉牙齿,全做假牙。曾有人戴了两年牙套,当牙套取下时,牙齿全内倾。

孩子过小矫正,小孩的清洁能力有限,当牙齿还未萌出时,空间较小,牙弓发育还未完整,矫正效果也会不如预期。矫正医师的经验很重要,医师要能够在矫正过程中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早解决,不是等到矫正器拿下来才发现效果不如预期。

要让牙齿长得美,家长也有功课要做,在孩子小时候要戒除其吸手指、奶嘴的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习惯会让前牙的牙弓变形,往上推或往前跑。而不喜欢吃硬食,像鸡腿、番石榴、苹果,也不利于牙齿发育,咀嚼可让脸部的肌肉运动,有助骨骼发育,只偏爱精致、细软食物则容易产生蛀牙。

在选择矫正医师时,不妨听听不同医师的矫正计划,了解他们的沟通方式,同时,可以上网查询那些医师是否通过矫正专科认证。

健康便利贴

  牙齿健康注意事项

  1.牙科健康检查点名时间

( 1) 6~ 12个月大时必须第一次就诊, 6~ 12岁时每 3~6个月到牙科报到。

( 2) 3岁:乳牙全部长出来。

( 3) 6岁:第一颗恒牙 (第一大臼齿 )长出,可以讨论是否进行臼齿沟隙封填。

( 4) 6~ 12岁:乳牙、恒牙混合期,评估是否有牙齿阻生 (像乳牙未掉挡到刚萌出的恒牙 )、需要矫正。换牙阶段有牙齿拥挤或缝隙,医师会先观察,所以这个阶段要勤于看牙科。

( 5) 12岁: 28颗恒牙长出。

( 6)注意给孩子适时涂氟。

( 7)第一颗恒牙:臼齿长出时 (大概在幼儿园至小学一年级时 ),可以用树脂 “沟隙填缝剂 ”将臼齿的沟隙封起来,因为臼齿咬合面有很多凹面及沟面,食物残渣易躲藏在里面,刷不干净,而牙齿开始生长的前 3~4年最容易形成蛀牙,进行沟隙填缝剂封填臼齿需花费约 100~300元,沟隙填缝剂会随着牙齿生长磨耗,直到孩子长大后会清洁牙齿为止,可达到预防蛀牙的目的。

( 8)疼孩子的老人家不要用咀嚼方式喂小孩食物,一来这样太不卫生了,可能会传染疾病,二则有些口腔已造成蛀牙的细菌也会由这种方式传染,目前已知口腔里的细菌有六七百种。

2.孩子牙齿意外撞断时的急救方式

如果是整颗牙齿含牙根完整脱落,赶快放在生理食盐水或牛奶中,把握黄金30分钟快到牙科诊所,医师视情形可以塞进齿槽中,利用钓鱼线将受伤的牙齿与旁边的健康牙齿用树脂固定在一起,两周后回诊,看牙齿是否复原。

  3.乳牙可以自己拔吗

如果乳牙没有挡到新长出的恒牙,原则上乳牙会自然脱落,我女儿4岁时就曾趁我不注意时拔了5岁儿子的牙齿两颗,倒不是她艺高胆大,而是儿子畏于拔牙,已安排预约看牙医,但还来不及去拔牙就被女儿拿下。但如果是蛀牙,则牙根脱落可能不完整,最好请牙医拔除。

  4.吞氟锭别当糖果

氟锭对正在发育生长的牙齿很有帮助,可强壮牙齿,更能抵抗蛀牙,但一定要询问牙医服用剂量,并遵照牙医的指示,以免过量。氟锭会跟牛奶中的钙结合而失去效果,所以氟锭要与牛奶错开两小时食用,也可以从海鲜、蔬果、茶中获得氟,如果给孩子吃氟锭,要将氟锭放在高处,避免让孩子当糖果自己拿来吃,吃过量会中毒,轻微中毒时有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症状,这时可喝一杯牛奶来中和解毒,但如果是抽筋,就要立即送急诊处理。

  5.第一次看牙医就上手

“膝对膝”的看诊方式是一些医疗协会建议的看诊变通方式,家长可以在家中先练习,可以让妈妈跟医师面对面对坐,把宝宝抱在自己身上,这时宝宝面对妈妈,宝宝像跨座方式叉开双脚,放在妈妈的腰际,这时让宝宝往后躺下,躺在爸爸或医师的大腿上,家长要握住孩子双手,防止宝宝乱抓,这样可以安抚宝宝,医师也方便检查。

第四章:跟成长发育赛跑长得快也要长得好

从孩子诞生开始,就像树苗一样开始生长,有人长得快,也有人长得慢。孩子的生长曲线无疑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黄金曲线。怎样掌握孩子的发育黄金期,让他们全力启动?家长得让孩子睡好觉、足量运动,也要少吃零食哦!

  孩子好胃口,羡煞众好友

嫁给外国人,远居澳洲的Rita回来,加上从日本回来的小玲,我们一群好朋友久违,相聚一起饮茶,算一算在场的孩子,竟然有八个人,而且这群孩子都只相差一两岁。

“你都给他们吃什么,长得这么壮?”“我女儿一路从国外回台湾省亲,再到大陆旅游,都被人当做是受虐儿。”Rita无奈地跟我说,她看到我的孩子是一群萝卜头中,最活泼好动且最强壮的两个。

一般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乳制品及肉类吃的多,而且户外活动多,大都比“汉草”好,而且很多手长脚长的。但是Rita的女儿,有着混血儿的外貌,像小刷子的睫毛,栗子色的头发,长得十分可爱,但她却是我见过的最瘦的孩子,待她站起来,“膝盖骨清晰可见”,“她确实体重不足,甚至有着很像厌食症孩子的体型”,这句话卡在我心里没有说出口。她母亲很为难地说:“因为太瘦了,很久都不量体重,也不知几公斤了?”,儿子及女儿用餐时不挑食,点了虾仁肠粉、牛肉肠粉、萝卜糕、蒸蛋、虾饺、鲜虾腐皮卷、蚝油芥蓝,还不过瘾,儿子还说,“好饿!我还要白饭配菜菜。”看儿子在一旁直嚷,好友见识到他们的好胃口,起哄说:“下回要把孩子托给她养,以后还可以开home stay(寄宿家庭),帮大家喂胖小孩……”众人直问我平常给孩子吃些什么东西呢。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长得太慢或长得太快,都会烦恼,当妈的,对孩子的身高及体重,大概比对自己产后身材的走样还关注吧!

另一个场景是,我曾碰到过一位家长跟我说,她女儿才小学二年级就已经有月经,但眼前这个女孩看起来就像五六年级般的少女,又高又壮,乳房已隆起,而且手臂比我还粗呢!

  孩子也有成长曲线

小宝宝从落地起至满周岁时,人生的第一年大概长25厘米,第二年约10厘米,学龄前(上小学前)每年长6~7厘米,这段时间,家长都好有成就感。

“到小学阶段,孩子的生长像阶梯一样”,你可能会觉得孩子的生长怎么都没有动静,因为从小学到青春期这个阶段,每年大概长4~6厘米,所以我女儿与儿子只差一岁,二人进入小学后,只差6厘米,有时骨架大的妹妹与哥哥经常被误认为双胞胎。

青春期时,停滞的生长发育再度被启动,会全力加速,男孩总共可以增加28厘米,女孩还可以再长20厘米,女孩会比男孩启动时间早,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常见到女孩比男孩高。

我的孩子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健康宝宝,在儿子出生后第一年,经历过许多育儿的状况,他出生时6.6斤,虽然算是壮丁,但六个月后,来自妈妈的抗体减少,身体就开始面临许多疾病挑战,甚至一度生长曲线在5%以下,而且每生一场病,孩子就瘦一圈,我妈还念我说:“怎么养胖一个月,一个感冒就全部缩水?”其实这是正常状况,六个月后宝宝开始容易生病,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妈妈抗体的保护伞常在六个月后逐渐失灵,面对大小感冒、发烧接踵而来,常会惊慌失措。

  青春期阶段(发育在4~5年内完成)男女发育比较

正常青春期时间青春期身高成长空间成年身高的时间

男性9~14岁

每年7~13厘米不等,

约长28厘米

16~18岁

达到成年身高

女性 8~13岁

每年7~11厘米不等,

约长 20厘米

20岁左右

达到成年身高

我对孩子的养育原则就是先吃正餐,平时不主动给零食,孩子们直到上幼儿园,听到同学聊起,才知道有洋芋片这些零食。因为少吃零食的缘故,孩子坐到餐桌旁时已饥肠辘辘,都吃得精光,而且在他们六七个月,像不倒翁般开始会坐时,我就让他们坐在高脚椅上,即便是用手抓食物乱塞嘴巴也无妨,他们吃到满脸、满地,“像播种一样的满地饭粒”,让他们从玩食物到吃食物而产生乐趣。我深信天然的食物比任何保健食品更有魅力,就算是零食,我也是尽量选择健康的零食,也会自制巧克力、马铃薯泥、蓝莓酸奶、酪梨牛奶等。

  要教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生理变化

目前孩子因为营养状况好,发育其实愈来愈早,瘦排骨的情况算是比较罕见,反倒是现在不少女孩在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就开始有月经,年龄过小的孩子可能连生活自理都不太会,还要处理经血,真是难为这群早熟的小大人。

性早熟的孩子早在出现这些性征前,就已开始发育了,家长面对孩子转大人的改变,要比从前的年代更早适应,要教导他们正视自己的生理变化及同学的反应,教他们练习使用生理用品、生理裤,男孩子也要学习对两性的尊重,不能捉弄女同学。

记得我小学六年级时,我母亲有天神秘地拿出一件加了一层防水垫的底裤告诉我,“有一天你长大后就要穿这种裤子”,当时我似懂非懂,还以为长大后每天都要穿这种不透气的裤子。

所以教导孩子正视生理变化、接受生理变化,其实更要花时间及技巧,与其暧昧地表达,不如用正确名词来说明,其实现在很多孩子懂得的甚至比父母还多呢!只是有时他们知道的是片段的知识。

一般女孩开始发育年龄是8~13岁,男孩是9~14岁,整个发育过程要4~5年完成,如果有性早熟迹象则要请小儿内分泌科医师检查。

  性早熟的定义

●男性9岁前开始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如睾丸变大(男孩转男人的征兆)

●女性8岁前开始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如胸部有硬块或疼痛(女孩转女人的征兆)

脑部的下视丘是主宰发育的发号司令,下视丘会活化分泌性腺,刺激脑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在睾丸及卵巢作用,出现第二性征,有些性早熟是有潜在疾病,医学上曾有两岁半的女孩已有阴毛及月经,检查发现原来女孩下视丘长了肿瘤。(注一)

注一:家长要注意孩子是否过早出现了第二性征。性早熟有很多原因,有些是中枢性问题如下视丘肿瘤、水脑、脑炎等,另外还有非中枢性早熟,如卵巢、肾上腺、生殖细胞瘤等异常,还有些是药物或所吃的食物残留荷尔蒙刺激所致。

医师会以骨龄来衡量孩子是否性早熟,如果发育年龄太早而且骨龄比实际年龄快两年,且身高比最终遗传的“标的身高”矮很多,就可能有性早熟了。

  若有性早熟现象应送医评估

我前面说的小女孩小学二年级来潮,其实月经是在发育后期才来报到(约在胸部发育2~3年后来潮),表示小女孩早在幼儿园,荷尔蒙就开始蠢蠢欲动,胸部的小花蕾悄悄发育了,后来家长跟我说,她回想起“女儿在幼儿园时曾经说胸部有一边会痛,那时我以为是玩游戏撞到的关系”。而男性的性发育是看睾丸的发育,但这不易从外观发现,等到阴毛、腋毛长出,声音变低沉,都已经是青春期的中后期了。

孩子有性早熟的迹象,爸妈最担心的莫过于小孩以后长不高,这时医师会通过检查骨龄来判断生长板是否愈合。(注二)

注二:骨龄是检查左手X光,检查全身骨骼生长板的发育状况,反映体内成熟年纪,一般快慢1~2岁算是正常。一旦生长板愈合就没有机会再长高了。

生长发育跟遗传(骨骼)、种族(黑人较早)、环境因素(营养、运动)等有关。

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说明生长发育不为过,比较肥胖的孩子可能身高体重常常高人一等,但在生长发育的马拉松赛的最终点,未必会比别的小孩高,营养好的小孩起跑比别人早,可能也比较早到达终点。青春期的发展一样都是在4~5年内完成,提早发育不见得是有问题或需要治疗,但如果有上述性早熟的现象,仍要请医师诊断评估看是否有异常的问题潜存。

生长发育的铁三角:

● 睡眠充足

● 大量运动

● 足够营养

运动也会刺激生长激素,像跳绳、篮球、棒球、游泳等训练大块肌肉,跑、跳等运动有助身高哦!

  大人有美容觉,小孩也要“成长觉”

如果是“小不点”,家长就要特别在生长发育的“冲刺期”加把劲,而且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或含糖饮料,免得晚上睡不着,影响睡眠,孩子深度的熟睡可是任何补品都比不上的,因为熟睡后每90分钟,生长激素就会分泌,而生长激素在晚上9点至凌晨3点最旺盛,特别是在晚上11点至凌晨两点时,所以小孩早点睡觉,睡满8小时是最安全的补品,像我女儿只要7小时就足够,而儿子就要10小时,要判断睡眠是否足够,重点是小孩在白天不会打瞌睡,这点可以多问孩子的老师,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专注力,可反映出是否睡饱。

而且要注意营养,在发育时期特别是蛋白质及钙质,需求量都会增加很多。看不到的饮食也要注意,现代孩子的午餐几乎都靠学校打理,像很多幼儿园常在点心外提供孩子奶茶或红茶,家长可以留意校方每月的饮料单,注意是否有含咖啡因的饮料。

我曾跟学校讨论过,其实用决明子茶、枸杞茶或桂圆红枣茶都比奶茶来得好,决明子及枸杞有明目的功效,桂圆有宁心益智的作用,而且很多奶茶包都是奶精,不含钙,也不是牛奶。

如果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跑得快或跑得慢,最后都会到达终点,不会影响最终身高,不要误信补品,有些补品偷加西药成分(类固醇、生长激素),反而让生长板提前愈合,一时之

间好像抽高,宛如独奏曲,但发育的交响曲很快就结束了,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继续长,自己原地不动,可能误了孩子的一生。

  健康便利贴

  1.何时该带孩子看医师?

宝宝出生时,都有一本儿童健康手册,手册后面有儿童生长曲线,当孩子有下面的情况时,要带去看医师。

( 1)身高或体重在 3百分位以下或 97百分位以上。

( 2)身高或体重从原来的百分位突然退步或飙升 25百分位

以上。

( 3)小孩一年生长不到 4厘米。

  2.我的孩子以后会高人一等吗?

可以用 “标的身高 ”来推估,可用父母的身高平均,男孩加上6厘米,女孩减去 6厘米。

举例爸爸是 1 7 5厘米,妈妈是 1 6 2厘米,儿子未来的身高( 175+162) /2+6=174.5厘米

女儿未来的身高( 175+162) /2-6=162.5厘米

这是参考值,如果你用爱心照顾孩子,多带他们从事户外运动,多给他们吃营养的食物,还是有上升潜力的。

  3.远离不当的性荷尔蒙以免“催”出性早熟

( 1)少用塑料制品,因可能含有环境荷尔蒙,要注意选用耐高温的玻璃奶瓶、磁制碗盘、不锈钢餐具等。

( 2)平常外带食物少用塑料袋盛装热食,少用保丽龙盛装咖啡、茶及面食。

( 3)少吃油炸的食物、动物的皮及肥油,适度摄取肉类。英国研究显示,一个每天吃 4两肉类的 7岁女童和每天吃肉低于 1.5两的女童相比,初经在 12岁八个月前就来的风险要高出 1.75倍,主要原因是肉类里面的脂肪,可能残留环境荷尔蒙,或是施打动物生长激素所致。

( 4)不要让孩子接触到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洗发精及沐浴乳,尽量选择信用可靠、成分单纯的品牌,因为环境荷尔蒙可能用在定香剂、乳化剂及清洁剂中。

( 5)少买内层有一层塑料涂料的罐头。

( 6)不要随便吃不明的补品。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