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在家上学”这种方式到底行不行?

“在家上学”这种方式到底行不行?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6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家上学”这种方式到底行不行?
  教育如果是一个产品,或许,学校教育是工业社会分工的产物,十几年的学习就是一条长长的流水线。选择流水线的是多数,但也有例外。  苏菲的家庭学校  洋人街的旅游票务中心里都辟出一半的空间挂着别墅准现房的卖房广告时,大理古镇已经远远不仅是一个旅游景区了,以古镇复兴路为中心向苍山和洱海方向扩散,到处是房产中介、待售或者待租的院落、住宅。复兴路上每日游人如织,沉淀下来常住的除了想远离城市喧嚣的归隐者,还有一个新人群,想让孩子在苍山洱海间的阳光里健康成长的家长们。徐雪金是家长群里的新加入者,刚刚到大理两个月,把家安在了古镇北门外一个幽静巷子的尽头。  徐雪金以1.3万元一年的价格租下了一个院子,二楼只有房东女儿住,白天不在家,徐家五口人几乎算是拥有完全独立的空间。一楼有4个房间,最南边的房间贴着苏菲书房的标签,是徐雪金为7岁半的大女儿苏菲布置的读书室和教室,里面靠墙并列放着两排书架,放着童话、名著、蒙台梭利教育法之类的教育书籍以及不少乐谱和歌谱,正中是两张很矮的长桌子,整齐地摆放着小板凳,平时徐雪金就坐在这里给女儿上课。中间一间房是客厅,另一间是徐雪金夫妇的卧室,放着两张双人床,夫妻俩分别带着儿子和徐雪金的外甥住在里面。最外面是苏菲的卧室。  周五下午是猫猫狗狗幼儿园的开放日,在家上学的孩子们欢快地到那里结交小伙伴,一起玩耍  吃过早饭之后,徐雪金就带着苏菲到教室里,小儿子和外甥因为年纪太小不用跟着姐姐听课,在院子里玩耍。苏菲跟爸爸要求,前几天一直在上数学课,有点烦了,希望今天可以上手工课。徐雪金一边答应着女儿,一边抱起吉他,按照惯例用歌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他是基督教徒,教给女儿的歌曲也是以基督教歌曲为主,父女俩伴着吉他合唱,女儿节奏不对的地方,徐雪金就停下来给女儿示范。  唱完歌曲,苏菲提醒爸爸今天的主题是手工课,但是徐雪金显然认为有更重要的课程排在前面,他拿出古诗词选集,带着女儿朗读《诗经·硕鼠》。徐雪金告诉记者,他没有像学校一样要求女儿专门拿出时间背下来,而是连续几天听和读同样的内容,听熟了之后女儿自然可以背下部分段落。晦涩的古文超出苏菲的理解范围,每次读完原文之后,父女俩还要一起朗读后面的翻译文字。7岁的孩子即便对翻译文字也是懵懵懂懂,学到《东山》时候,徐雪金要专门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厌仗”的情绪。小女孩突然对“打仗”感了兴趣,追问着爸爸,女孩子打不打仗,不想打仗可不可以跑掉或者躲起来。讲解清楚文章的内容之后,徐雪金用MP3播放器给女儿播放《东山》的配乐朗读。背景音乐比诗歌内容更吸引小姑娘,听着听着苏菲突然跟父亲说,这音乐很好听。徐雪金没有批评女儿不专心,而是启发着让女儿辨别音乐里都用了哪些乐器。  在家上学的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幼儿园的设施  语文课结束之后,才是苏菲盼望的手工课。徐雪金回到客厅里做自己的事情,苏菲在书房里自习。没有正规的教材和固定的内容,全凭她自己的想象力和兴趣,把想法变成现实。她前一天用雪糕棍拼成了一个“来”字,这一天用黄色的广告颜料涂满了一张方纸片。在成年人看来这些东西不但算不上艺术品,连手工成品都不是,可苏菲又热爱又兴致勃勃,她收集周围吃雪糕的人扔掉的木棍和塑料盒,准备她下一个作品的材料。  做完手工,徐雪金把女儿叫到客厅里来学英语。虽然徐雪金夫妇是做外贸生意的,能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可他们都没有亲自给女儿上课。英语课上,苏菲先跟着父亲囫囵着念了一段英文的《圣经》,然后徐雪金打开电脑,让女儿跟着一个软件学习。软件像一个发音老师,先把单词读一遍,然后苏菲对着话筒模仿,如果发音不标准,软件就不会进行到下一个单词,只有在苏菲多次努力都过不了关时,徐雪金才走过来帮女儿读一次过关。  下午的课程相对轻松,苏菲从4岁多开始学钢琴,几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地弹着。搬到大理之后,徐雪金没给女儿买钢琴,他在附近琴行找了一位钢琴老师,每周给苏菲上两次课,还能以每小时5块钱的价格在琴行里练琴。苏菲自己骑自行车去上课和回家,徐雪金只在闲聊间问女儿上课的内容。  周末的活动很特别,周五下午徐雪金骑车带着儿子,7岁的苏菲骑车带着4岁的表弟一起去新开业的猫猫狗狗幼儿园参加开放日的活动。徐雪金很重视社交活动的机会,这是对孩子们缺失的校园交往的补充。平时徐家三个孩子互相做伴,开放日的活动上来了很多小朋友,苏菲和两个弟弟很快就找到了各自的玩伴,跳蹦床、爬树屋或者玩跷跷板。周六的上午徐雪金阖家到三月街附近的别墅区篮球场跟着美国人大卫上篮球课。大卫自己有三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每个周末都教自己的儿子和自愿来学习的孩子一小时的篮球。大卫的小孩没有在大理读书,只请了一个老师教中文,其他课程通过网络修读美国学校的学分。在徐雪金看来,这也是一种在家上学的方式。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来上篮球课的都是在家上学的另类小孩。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家长们就聚在阴凉处互相认识,他们很多人本来就在一个QQ群里,所以很快就熟悉起来,互相交流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想法、方式和搬到大理之后遇到的家常问题。一堂课下来,已经有好几个家庭约好了互相拜访的活动。  定制教育  苏菲有过上学的经历。因为徐雪金和妻子都忙于工作,苏菲两岁之前一直在江西老家跟着奶奶生活。两岁的时候,徐雪金把女儿送进了义乌当地一家不错的幼儿园。“当时上的是小小班,可能是因为上幼儿园太早的缘故,菲菲一直很紧张,经常尿裤子,到了上学要带一包新衣服替换的程度。小孩子上幼儿园哭很正常,可是菲菲读到了中班还哭就不正常了。她还对老师的态度很敏感,告诉我,大朱老师不喜欢她。”徐雪金的妻子告诉记者。当时,夫妻两人的生意走上了正轨,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女儿的教育问题。回想起自己的学习和创业经历,徐雪金觉得可以把女儿从学校里领出来自己教。  徐雪金生长在江西的农村。“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不好,到了二年级之后我学习就一直很好了,因为我爱看书,那时候乡下也没什么书,我就到处找书看,把能找到的书都读了。”徐雪金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很闭塞,上高中之前他连足球是什么都不知道,到了大学才接触到音乐,发现自己对音乐特别是摇滚乐很感兴趣。大学毕业之后,为了继续学习吉他和接近摇滚乐,徐雪金在北京找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但是每天对着电脑的工作令他厌倦,4年之后他到义乌寻找机会,从软件工程师改行做外贸。“他白天到处找库存,晚上到宾馆联系外国人把库存卖出去。”徐雪金的妻子告诉记者,开始时候徐雪金跑业务,她负责维护客户,逐渐才雇佣了十几个工人开起了公司。  “有人学习是先快后慢,有人相反,但是学校要求学习的节奏是一致的,就会有孩子被淘汰掉。我的软件、英语包括做外贸都是上大学之后感兴趣自学的,所以我认为在学习里兴趣是最重要的,孩子对学科有了兴趣,你不用教,他自己也会想尽办法去学习。”徐雪金的理论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孩子识字,掌握母语文化的钥匙,然后就让孩子接触到许多学科,从这里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后,主要依靠自学,家长只提供平台。  有了这个念头,他把公司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回家带孩子。他租了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把江西乡下亲戚的孩子接到义乌跟女儿当同学,开起了当时体制外教育流行的形式,私塾。“私塾开了一年,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教育受制于父母,过完春节后亲戚就把孩子送回学校去了。”徐雪金告诉记者,他开私塾是因为认可孟母堂的情况,可是后来又在网上了解到美国这种在家上学的形式,觉得这个方法更灵活更个性化,可以完全针对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天分设计课程。所以,徐雪金现在给女儿上的国学课、英语课虽然只有形式而不像学校教育一样注重效果,可是他并不担心。这一阶段里他对女儿的学习要求只在识字上,能够脱离父母的帮助看书就行,数学课、科学课、画画、手工的课程都停在寻找女儿兴趣方向的阶段。  周日早上,徐雪金带着女儿苏菲参加小朋友聚会  在研究女儿教育方式的同时,徐雪金还给女儿的教育找到了价值观。“教育也是价值观的问题,最后是信仰的问题。从在家教女儿开始,我就接触了基督教。我觉得《圣经》里提供了完整的价值观,首先要认识人,认识神。它明确告诉孩子,世界是怎么来的,人会堕落,要救赎,要神的宽恕,也要宽恕别人。”徐雪金和妻子去年在瑞典受洗之后,女儿的教育纲领里除了国学以外,还加上了《圣经》,他要按照基督徒的教育去培养女儿。  在给女儿上课和学习《圣经》的间歇,他办了一个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把自己找到的大量教育论文和咨询贴在上面,也给全国各地选择在家教孩子的家长提供认识和交流的平台。“一个人选择这样的形式不是很有信心,很孤立,没有安全感,参与的父母多了,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教育资源。”徐雪金计划在7月份办一次在家上学的研讨会,请有心得的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  苏菲只有7岁半,刚刚开始识字,徐雪金的教育成果还不显现,他觉得住在大理学院里的康康是苏菲未来的榜样。康康妈跟徐雪金的理念相同,看重兴趣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13岁的康康原来在北京的中关村二小读书,后来因为经常生病,成绩在学校里排在中等,康康妈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通过打拼在公司里都进入了管理层,孩子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他们不是很能接受,索性就接回家自己教。因为责任重大,最开始康康妈不但没有信心,而且连家门都不敢出,同龄孩子都去了学校,她怕自己和孩子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大约过了一年的时间,康康妈才克服心理障碍,儿子的家庭教育也按照她设想的方向发展。她发现儿子的数学思维很好,就送他去学围棋,现在已经是业余五段。她还给儿子专门请了一个老师学习西方哲学。她自己是学英语出身,平时带着儿子一起读西方的文学名著。  不按体制内的大纲学习,康康妈也没打算让康康几年之后通过高考回到体制内,她给儿子准备了两条路,一条是全家正在做移民加拿大的准备,另外一条路是康康自己出国留学。康康妈告诉记者,康康出国的愿望特别迫切,所以自己就很努力,英语已经很好了,数学是国内的教材,科学就用的美国课本。最开始一段时间还需要康康妈来教,现在完全就看教材自学。因为学习出于兴趣,效率特别高,每天只学习几个小时,其余时间就安排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康康妈告诉记者,儿子回到家里之后就不像原来那么经常生病了。到了大理之后,她还请了一个专业的教练教儿子打篮球。虽然只是孩子的兴趣,但是康康妈觉得只有专业的学习才能减少运动伤害,学得像模像样。  改变的家庭  把重心转向女儿的教育之后,徐雪金就想离开被工厂包围的义乌,找到一个安逸宁静的环境给儿女们成长。他看中了大理的景色和氛围,打算带着全家在这里生活一年到两年时间。他的妻子告诉记者,自己不喜欢大理春天风大,干燥和强烈的阳光。但是,从研究在家上学的理念开始,徐雪金对家庭模式也重新定义,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元,父母都忙着在外工作,把孩子放在学校里是不对的。现代生活已经家不像家了,现代教育也把家庭和教育分离了。其实,父母应该参与到教育中去,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徐雪金夫妻把义乌的公司交给亲戚打理,徐雪金的妻子每个月看一次财务报表,其他时间就在家里买菜、做饭、照顾三个孩子和学习《圣经》。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徐雪金家这样不用工作的条件。4岁的磊磊跟着父亲在大理常住,母亲在安徽老家上班。磊磊是个勤快而有礼貌的孩子,他每天早上给父亲煎鸡蛋,因为个子太小,还要站在板凳上才能使用灶台上的电磁炉。吃完早饭,他和父亲一起到菜地里干农活,他能浇水和挖菜,每工作一小时可以从父亲那里赚到两块钱零花钱。他一般用零花钱买零食,在吃之前还要分给见到的所有人。  但是所有认识磊磊的人都告诉记者,他们父子刚来大理时候,磊磊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从小被我和他妈妈带大,娇惯得极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3岁上幼儿园之后,他看到别的小朋友东西好就要,人家不给他就使用暴力。不夸张地说,跟小朋友相处不到一分钟肯定能打起来,幼儿园没法上。”磊磊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可以强行把磊磊留在幼儿园里,让他自己在碰壁中学习跟别人相处和改变。但是,他更想用一种缓和的、不伤害儿子的办法来帮儿子改掉毛病。在安徽老家他找不到一个可以带着儿子上班的工作,但是他需要大量跟儿子相处的时间,他从网上找到了菜妈宋夏艳建立的蔬菜社区,这里可以提供他这样的条件。他带着磊磊吃住在大理的亲子社区里,作为交换,负责打理菜妈开在古城里的素菜馆。  37岁的宋夏艳有跟年龄不相符的活力,她跟一群孩子一起拿着颜料在亲子客栈的白墙上画画,也带着孩子们在地上的厚垫子上玩前滚翻和倒立。两年前她带着已经读到四年级的女儿希希从广东来到大理,把希希送进了崇尚灵性教育的那美学校。“灵性教育注重心灵的成长,知识只是一种载体,我认可这种新的教育思想,可是我觉得学校这种形式是旧的。虽然混龄排班已经比体制里的学校进步了,但是课程是固定的,它对大小孩子的吸引力不同。个性化的教育还是没有施展。”宋夏艳告诉记者,刚好那美学校有一段时间不上课,在空当期里她与女儿交流要比从前上学时多,她越了解女儿就越有信心走在家上学的道路。她在豆瓣网上开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教育之路小组,跟家长们分享大理的生活和自己的教育心得。  宋夏艳的理念在网上也受到家长们的认可。一对北京的夫妇,小孩刚刚1岁就决定将来让孩子在家上学,他们投资了宋夏艳现在经营的以亲子游学为主题的客栈,夫妻俩在北京做辞职前的工作交接,不久就会到大理跟菜妈汇合。客栈刚刚开业几个月,已经有许多有意向在家上学但是还下不了决心的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考察,打定主意的几户人家已经在才村租了院子共同生活。还有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在宋夏艳的客栈里住上一两个月,继续体验。  磊磊的改变让父亲很有成就感。磊磊爸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觉得自己打拼,事业有成也就是为了把财富留给儿子,那么不如把培养儿子当做事业经营。他以后也不打算把磊磊送到学校了,而是常住大理在家上学。亲子客栈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共生社区,宋夏艳家、北京夫妇、磊磊家或者还有其他的家庭加入进来,一起劳动、生活、教育子女。这个转变没有得到磊磊母亲的认可。“她想到大理来做生意,可是大理没什么生意可以做成功,只能在共生社区里种地或者在素菜馆里当服务员。归根结底的争论就是一个女人能不能放下自己的生活追随男人和孩子。”磊磊的父母还没有就家庭未来的方向达成共识,目前只能搁置争议两地生活。磊磊爸会经常跟妻子通报磊磊的情况,但是他不让磊磊频繁跟妈妈打电话,那样会勾起磊磊对妈妈的依赖和想念。宋夏艳的丈夫只能利用假期来大理跟妻子和女儿团聚,他在广东的金融机构工作一时间还脱不开身,但是为了女儿而在40多岁改变的生活也在筹备之中。  更多来客栈的家庭还没有到决定生活模式的程度,他们还停留在要不要送孩子上学的阶段。一位广东来的母亲听了徐雪金对在家上学理念的介绍后告诉记者,这种教育模式需要家长很勤快,随时观察孩子的动向,要比送去学校付出更多。自己的心理准备不够,怕坚持不下来,没有勇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也有家长对这种“放养”方式有微词,从威海来的七七妈告诉记者,她是因为觉得学校上课效率太低才把孩子领回家的。今年9岁的七七保留着学籍,断断续续地上学、跳级,已经读到了初中课程。七七妈是觉得威海距离日本太近,心里总有核辐射的阴影,才带着七七到大理来考察生活环境。看到大理的孩子每天睡到九十点钟起床,吃零食、偏食,也不怎么学文化课,这跟七七每天7点起床外出跑步,上午户外活动下午读书自习的规律生活相差太远,大理的气候和户外空间也没办法跟她们在威海时出门几步就是松林、穿过松林就到了沙滩相比,再住一段时间她们打算回山东过自己原来的生活。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