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幼儿园教育 > 宝宝入园,用尽洪荒之力哭闹,你该怎么办?

宝宝入园,用尽洪荒之力哭闹,你该怎么办?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妈妈怎么一下子不见了?

鼓励孩子说再见

呜呜,我不想去幼儿园,老师直接就把我给抱进去了。而且,妈妈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呀?

不少幼儿园规定家长只能送孩子到园门口。有些小朋友不愿意进去,是被老师或阿姨强行抱进去的,我目睹过好几次孩子被抱着一路挣扎哭喊的场景,真是让人心颤。有些家长没有和孩子正式告别,他们往往趁孩子刚进幼儿园新鲜好奇四处张望时,赶紧离开,以为「长痛不如短痛」,会让孩子更快适应环境。没想到孩子回头找不到妈妈,仿佛被骗来幼儿园不要他了一样,哭的厉害,「以后再也不相信」妈妈了。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和妈妈说再见的!),促进他为自己行为负责,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强行把孩子抱进园极不可取,轻则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仿佛他们是合谋把他骗到园里,以后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重则造成一定心理创伤,我所知的案例,有孩子入园三个月后还一直哭喊抗拒,持续很长时间都不愿上幼儿园,甚至影响到小学。

宝宝入园,用尽洪荒之力哭闹,你该怎么办?

这个地方跟家里不一样,我害怕

提前带孩子熟悉环境

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怎么有这么多小孩子呀?这里连小马桶都没有,我怎么尿尿呢?呜呜呜。

孩子刚入园还不熟悉班级的幼儿园老师,也不熟悉身边的小朋友。有需要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容易有受挫感。有些园内设施也和家里不同(如幼儿园卫生间有些是蹲式的,和家里不同),孩子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请求帮助,有时会急得哭。

如果条件许可,家长在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教室的环境,试着使用教室设施(桌椅、洗手台、卫生间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亲切聊天,孩子会凭借社会参照从而更信赖老师。拍张妈妈和孩子在教室的照片,放在教室的相片墙上或小床上,也能增加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信任。

另外,平时在家里让孩子多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需求也更容易向老师和阿姨求助;平时多创造些机会和小朋友接触和交往,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下也会更容易适应。

中午睡不着,想妈妈

让玩偶陪伴孩子午睡

这个床没有我的小床舒服,旁边的小朋友我都不认识,有一个小朋友在哭,呜呜,我也想妈妈呀。

午睡是孩子另一个脆弱时刻。孩子平时在自己熟悉的床上,听妈妈讲故事唱儿歌,抱着小玩偶入睡。现在躺在陌生的小床上,身边是不熟悉的小朋友和老师,感到有些害怕和脆弱,特别容易想妈妈。

建议去幼儿园时,带上孩子最喜欢的玩偶或小毯子。在陌生的环境下有了熟悉的玩偶和毯子陪伴,孩子午间入睡会容易很多。我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带着他心爱的小熊,就可以入睡了。

有些家长会担心男孩抱着玩偶不够阳刚气,其实多少有些误解,玩偶或小毯子既是想象的玩伴,又凝聚着爱(平时妈妈抱着孩子,孩子抱着玩偶),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与照料者分离时的焦虑。

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

帮孩子确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以前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天天都陪着我,可今天他们把我送到幼儿园门口就走了。虽然他们说下午来接,但下午是什么时候?妈妈怎么还不来?

孩子无法预估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因为他们还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不知道下午5点还有多远?但眼前妈妈的确不在!

爸爸妈妈平时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小的练习,帮他理解时间。比如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外面买点东西,离开20分钟好吗?」离开一会儿后按约定时间回来,和孩子很高兴地相聚。通过对话(「妈妈是不是按时回来了?」「嗯!」)和相聚仪式(比如拥抱),会增强孩子对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确信。然后妈妈可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半天乃至一天。

如果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入园适应期间适当陪伴和过渡(如一周),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但要逐步增加分离时间。

宝宝入园,用尽洪荒之力哭闹,你该怎么办? 第2张

游戏激发孩子自己的力量

亲子通过游戏扮演有助于孩子安抚分离的焦虑情绪。大家或许会注意到有趣的场景:孩子生病去医院打针回来,有时会做些简单的扮演,比如抱着小熊给它打针,安慰它「不痛不痛,很快就好了!」在医生和生病的小熊两种角色间,孩子总是希望扮演更有力量的角色(医生),在游戏中复现了打针的场景,在言语安抚小熊(病人)的同时其实它也是在对自己说,从而安抚了自身的焦虑情绪,内化了成人的期望表现。

依据同样的原理,鼓励孩子扮演家长,让家长或玩偶扮演孩子,也有助于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内化扮演的角色,安抚分离时的焦虑情绪。下文是《游戏力》译者李岩老师的应用:

女儿是两岁八个月上幼儿园的。头三天的新鲜劲儿一过,第四天就在幼儿园门口上演了「生离死别」。这天晚上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就主动发起了「上幼儿园」的游戏,并且要扮演爸爸,而要我扮演她。假如按照我以前的思维模式,我一定会扮演一个「懂事」的小孩,在幼儿园门口「主动与爸爸告别,然后高兴地跟老师进去」。但是按照游戏力的原则,我就该扮演一个哭闹粘人的小孩,而且要演得比女儿的实际情况更夸张。这样能行吗?说实话,我当时心里实在没底。

我强忍着自己的担心,呆板地「哭着不让爸爸走」。相比之下,女儿的入戏能力真可以称得上天赋,因为她活灵活现地背出了台词—早晨我对她说的话:
「宝贝,我一定会来接你的。等你吃完晚饭,我就会站在门口等你,然后咱们一起去游乐场。来,亲一下,我去上班了。」
亲完我,她转身就走。

当然,游戏力不是速效药,并没有在第二天产生神奇效果。之后的三天里,这个主题不断上演,女儿轮番扮演爸爸、妈妈、和老师,而我当然一直扮演着哭闹的小孩。不过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之后的表演也就生动了很多。

第四天时,她突然决定扮演自己。我脑筋急转着:「我是否该扮演一个成熟的大人,利用这个机会再对她强化一些道理呢?」显然,游戏力不这么认为。
「我不要去上班!我会很想你的。」我虽然这样演,但心里依然忐忑不安:这样不是在加重她的焦虑吗?
「爸爸,你要负责去上班,我要负责上幼儿园。」女儿一脸坚定地说。
我喜出望外,但此时必须忍住兴奋,继续不情愿地说:「那我什么时候能来接你呢?」
「我吃完晚饭,你就可以来接我。」
我假装还是不放心:「真的吗?那咱们拉钩儿。」

第二天在幼儿园门口,真实上演了头天的游戏:我粘着她,而她给我讲要上班的道理。最后,拉完钩儿,亲一亲,她自己就大踏步地跟着老师进去了。反而是站在门外的我,心里此时空荡荡的。

我再次对自己说:「要相信游戏的力量。」

不,应该更准确地说:要相信孩子的力量。

宝宝入园,用尽洪荒之力哭闹,你该怎么办? 第3张

除了上面的方法,你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读关于上幼儿园主题的绘本。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