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给宝宝用药最容易犯8个错误,严重的会要命

给宝宝用药最容易犯8个错误,严重的会要命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国儿童的用药安全状况,越来越受公众的关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用药造成耳聋的人数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实际上,多数用药问题并不是药物本身质量不过关,而是由于选择或者使用药物不当造成的。在此,记者总结医生临床经验,给大家讲讲宝宝用药最容易犯的7 个错误。

1、搞混药名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 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

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通用名: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4 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 天就可自愈。

对于儿童高烧不退,我们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复体力,反而使病程延长。

2、看错包装

药品包装相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

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和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3 种不同药品,但最近它们的外包装越做越像,不仅尺寸大小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

所以,家里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格外小心,给宝宝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必要时找人核对,以免拿错药、用错药。

3、擅自调整用药剂量

有些妈妈觉得,多吃点能好的快,于是给孩子加大剂量,甚至联合用药;也有些妈妈怕药有副作用,擅自减量。剂量不足影响药效,剂量太大会引起毒副作用。所以平时吃药都要严格遵医嘱。

比如退烧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同时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 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肝损伤。

再比如抗过敏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也存在,成分列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果给宝宝服扑尔敏的同时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很容易造成扑尔敏过量,导致宝宝昏睡不醒,严重者可造成意识丧失。

4、弄错剂量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此提醒家长们一定要仔细识别。

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两岁以下儿童每次用的剂量是0.25 毫升(相当于2.5 毫克),有些医生喜欢写2.5 毫克,如果把这里的2.5 毫克错看成2.5 毫升,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美国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例子。

泰诺林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 毫克/5 毫升,而滴剂是500 毫克/5 毫升,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

给宝宝用药最容易犯8个错误,严重的会要命

5、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宝宝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

为了在口味上吸引宝宝,保健品的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宝宝把保健品当糖吃。

例如,不少妈妈给宝宝海淘“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国外报道过多个服用小熊糖过量的案例,都是儿童趁父母不注意误服导致的。

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提醒家长们要告诉宝宝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6、滥用抗生素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一些误区:

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

其二,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2~3 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

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一代的头孢就很有效。

7、服中药安全

西药由于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所以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

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

100% 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 安全,要知道,很多西药最初的来源也是植物,比如阿司匹林。

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宝宝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

8、洋货好过国货

由于中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海淘药品,这里面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

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时候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只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仅限两岁以上人群使用,每天最多使用3~4 次,两岁以下儿童使用要咨询医生。

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提取自紫草科植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

第二,由于对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海淘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

例如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成分列表里标明含苯佐卡因。事实上,因为这个成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都发出过警告:不要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药膏,应该选择牙胶或用手指按摩牙床来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