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有多少孩子因为掏耳朵进了急诊?千万别因一时手痒害了孩子!

有多少孩子因为掏耳朵进了急诊?千万别因一时手痒害了孩子!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4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朋友说,她一直就有给孩子掏耳屎的习惯,可是那天晚上孩子一直动,心里一着急,手上稍微用了一下力,孩子就疼得哇哇哭,一直喊疼。好在去了医院,医生说只是外耳道受损,用了点抗感染的药,稍微恢复两天就好了;并一再告诫,千万不要再给孩子掏耳朵,因为掏耳朵进急诊的孩子太多了!

前两天,常爸一位朋友给孩子挂了个急诊,起因竟然是因为掏了个耳朵。

事情是这样的。朋友说,她一直就有给孩子掏耳屎的习惯,可是那天晚上孩子一直动,心里一着急,手上稍微用了一下力,孩子就疼得哇哇哭,一直喊疼。好在去了医院,医生说只是外耳道受损,用了点抗感染的药,稍微恢复两天就好了;并一再告诫,千万不要再给孩子掏耳朵,因为掏耳朵进急诊的孩子太多了!

朋友那个后怕啊,发誓再也不给孩子掏耳朵了,万一感染了怎么办?!万一手一抖戳破了鼓膜怎么办?!

——可真不掏的话,耳屎堵在里面不脏吗?不难受吗?不影响听力吗?

常爸一边听朋友说一边犯嘀咕,掏个耳朵而已,有那么严重吗?我也经常给小小常洗完澡后用棉签为他清理耳道,偶尔看到他耳屎太多、在他能接受的情况下也会夹个手电筒,顺手帮他掏一下,也没遇到什么异常啊。

谨慎起见,常爸还是上网多了解一些掏耳朵的细节,这一了解不打紧,这个看似再简单平常的小问题完全值得写篇文章来说道说道——

美国有一项新研究发现,每个月有1000个孩子因为棉签导致耳朵受伤而被送进急诊室。

研究人员分析了1990 - 2010年的数据,发现在耳科就诊的有超过25万孩子,是因为棉签导致的耳朵损伤,包括鼓膜穿孔、感染甚至永久性听力损伤。而大多数损伤是由掏耳朵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有77%伤害是孩子自己使用棉签时发生的,但有16%的伤害是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发生的。三分之二的患者小于8岁,约40%小于3岁。

美国全国儿童医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的儿科耳鼻喉科医生Kris Jatana博士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表示,耳道天生具有自洁能力,耳屎能捕获污垢或碎屑,能把脏东西从鼓膜处清理到耳朵外部。耳屎还具有抗微生物特性,能减少感染的可能。所以,不需要在家自行清洁耳道,用棉签也不行。

耳屎到底能不能掏? 它是怎么形成的? 对孩子的听力有没有影响?哪种情况下需要请医生帮助掏耳屎?

先来看看耳朵的结构。人类的外耳道像个死胡同,这个胡同,不是直通通的,而是有微微的S形弯曲。胡同走到底是耳鼓膜,鼓膜大概只有0.1毫米厚,像蝉翼一样,非常薄。

有多少孩子因为掏耳朵进了急诊?千万别因一时手痒害了孩子!

在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是软骨,内三分之二是骨头,整个耳道都有皮肤覆盖。其中,外三分之一有完整的皮肤结构:有毛囊,有上皮组织,有耵聍腺。耵聍腺是类似汗腺的东西,又跟汗腺不一样,它分泌的东西就是耵聍——俗称耳屎。

耵聍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和一些坏死的上皮组织等。有较新研究发现,耵聍里还有溶菌酶,看名字大家就知道,这种酶可以杀死细菌。

耵聍分泌在薄薄的外耳道皮肤上,有保护耳道的功能。外耳道皮肤特别薄,而且皮下组织非常少,跟软骨和骨头连接特别紧密,血供应也少。血液里面有白细胞,有免疫力的作用,但外耳道供血少,局部抵抗力差,因此,耵聍在这里起到的防护作用格外重要。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耳屎(耵聍)不能弃反而应该留呢?

第一,物理性的防护,挡着点儿东西,不让虫子等外来物进去。

第二,耵聍里的溶菌霉,也许能杀死一些细菌;另外它制造一个酸性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

第三,耵聍含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让外耳道皮肤不那么干燥,舒适一些。

常爸:如果孩子耳屎太多,应该怎么办?会影响听力吗?

刘勇刚:正常情况下,耳屎不会堆集到“太多”的程度。一般我们在吃饭、说话的时候,颞下颌关节会活动,带动外耳道活动,能让多余的耵聍自然而然排出,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协调功能。

但有一些人可能没有这个功能,比如长期卧床的病人,不说话也不咀嚼,容易形成耵聍栓塞。再有,就是喝奶的小宝宝,主要吸吮,外耳道活动也不太多。

耵聍本身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就算堵死了耳道,影响了一点儿听力,也不会完全听不见。就跟塞一团棉花差不多,主要影响传导,听力大概下降15-20分贝。

总的来说,耵聍的用处比较大,不太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如果“看着脏”,那是大人自己的问题,忍着别老看,更不要“手欠”,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去给孩子掏耳朵。

常爸:看来以后得当心,不能轻易给孩子掏耳屎了。那有没有必须要清理耳屎的情况?如果到了医院,医生会怎么取耵聍?

刘勇刚:你来之前,我刚刚帮一个小朋友取了耳耵聍。那个小朋友是说耳朵不舒服,老师看了一眼,觉得里面有东西,就让过来医院检查。孩子非常配合,我也有把握,就帮他取了。

有两种情况,建议尽量取出耵聍。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不舒服。比如耳屎在里面进水泡胀了,会堵得很不舒服。一般来说,在医院取耵聍的方法,一个是用镊子,夹出来;还有耵聍钩;再有可以用吸引器,不会用棉签。有人可能会用冲洗的方法,我个人不太推荐,特别是如果鼓膜有穿孔,绝对不能用。

有时候耵聍特别硬,粘在耳道上,而外耳道皮肤薄,皮下组织少,神经敏感,会特别难受,疼痛难忍。这时候医生会先滴一点软化剂,医院叫耵聍水,每天滴4-5次、滴3-5天,把耵聍泡软,然后用吸引的方法取出来。

所有的前提是,孩子必须配合。耳道非常小,在常人看来孩子只动了一下下,但在医生看来动的辐度非常大。有的家长上来就告诉孩子,“别动,别害怕” ,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紧张气氛。我一般可能会指着墙上的图片说,“你看看那个上面是什么”,孩子这时就会集中精力,有一瞬间稳定的时间,就够我取了。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孩子听力下降特别厉害,医生怀疑有其他病变,不只是耵聍的问题,需要看清楚鼓膜及外耳道,或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听力学检查时,那就得取出耵聍。

比如,当孩子得了中耳炎的时候。小孩子非常容易得中耳炎。我们的中耳腔与鼻子之间经由一根咽鼓管相通,大人的咽鼓管有一定的角度,而孩子的几乎是平的。成人的中耳位置比鼻子高2厘米左右,孩子的中耳与鼻子是齐平的。另外,孩子的咽鼓管比成人的宽、粗、短,所以孩子感冒鼻腔发炎的时候,很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发中耳炎。

有多少孩子因为掏耳朵进了急诊?千万别因一时手痒害了孩子! 第2张

有多少孩子因为掏耳朵进了急诊?千万别因一时手痒害了孩子! 第3张

小宝宝不会说话,常常捂着耳朵哭,这时候就需要看看鼓膜,确定到底是不是有炎症。如果耳道里有耵聍,挡着没法看清鼓膜,那医生就得尽量把耵聍取出来。当然,如果宝宝哭闹挣扎得厉害,实在没办法取,医生就需要根据经验、其他症状等推断孩子是否患有中耳炎。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