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育儿过程中能给孩子“贴标签”吗?不贴标签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草率的给孩子贴上某个标签。

昨天带着去楼下玩,遇到几个相熟的妈妈,大家就一起聊了起来。

这时,有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过来,看到我们,就对小男孩说:“儿子,叫阿姨好!”

孩子有点害羞,躲在妈妈身后不愿出声。

这时,妈妈又催了一次:“叫人啊,怎么这么不懂事!”

在妈妈的不断催促下,孩子低低地问了声好。

妈妈感到很没面子,对我们说:“我家孩子就这样,太胆小了,无论怎么说,就是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了。”

然后转过头就开始数落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妈妈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见人要问好你不知道吗,这么怕人,真不知道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胆小的孩子……”说着带着孩子走了。

我们几个妈妈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可能这位小男孩是有点害羞,有点胆小,但妈妈这么草率的在大庭广众下给孩子贴上“不礼貌”、“害羞”、“胆小”的标签真的好吗?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要知道,你随口一说的话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容易造成孩子长处越来越长,短处越来越短。

给孩子贴标签,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中都太普遍了。

我们小时候就被父母老师贴标签,等我们成为父母,很不幸,我们完整的继承了上辈的做法,继续给孩子贴标签,并且都是负面标签,诸如:

“你怎么这么笨”

“就是懒”

“什么事都做不好”

“你有什么用”

……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贴标签效应。当某一个人被贴上词语的标签以后,他就会做自我印象管理,做出向着该标签限定的方向发展,使自己尽可能的符合标签的要求,这种行为是因为被贴上标签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的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有个名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从旁鼓励,每个人都对她说:“你真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漂亮。”

渐渐地,女孩真的越来越漂亮。

由此,“翁格玛丽效应”成了教育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名词,说的是鼓励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

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2张

在心理学上也有个很著名的案例:

一位母亲带着9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告诉医生:“我生这孩子时,不太顺利,孩子出生之后需要吸氧,医生还跟我说孩子将来的智力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不,孩子都9岁了,因为先天不足,脑子慢,学习成绩一直倒数。”这位母亲越说越激动,“可是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的脑子肯定有问题,当初生他可是落下了病根的!”
当医生问孩子本人时,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孩子的母亲又插嘴说道:“每次看医生,我都会将他的先天缺陷告诉大夫。”

听完之后,心理医生对孩子的“病情”已大致有数。在给孩子做完智力检测后,结果显示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完全是因为母亲给予了不良的心理暗示的结果。

《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说:标签化能让社会与他人更快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然而有时候,过分着迷于自己的标签,会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

“妈妈说我太胆小,我就是胆小啊,我没有妈妈不行。”

“老师说我太调皮,说我总欺负别人,反正我就是那么坏。”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建立成熟的认知模式,处在学习、模仿的阶段,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对着他笑,他就对着你笑;你告诉他“你不是好孩子”,他渐渐就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真的不是“好孩子”,甚至自暴自弃。

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判断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善起来的,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如果父母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就会固化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所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特别重要,你认为孩子是好人,孩子才能成为好人,你认为孩子是个聪明的人,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积极暗示,这样,孩子就能一直向着你所希望的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