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延时满足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吗?及时满足会娇惯孩子吗?

延时满足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吗?及时满足会娇惯孩子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7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安徽一名少女因为被妈妈没收了手机而跳河自杀,瞬间网络上满是“现在孩子为什么这么玻璃心”的疑问。

自从当了妈妈,最烦躁的是孩子哭,特别影响家庭和谐!

娃一哭,姥姥马上就说:“你快给他啊!别让孩子哭!”堂爸反倒说:“不行!孩子不能惯!”

今天小堂想聊的是延时满足和及时满足,延时满足专治孩子玻璃心。

关于延时满足和及时满足,很多宝爸妈存在疑问:延时满足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吗?及时满足会娇惯孩子吗?

延时满足≠单纯等待

延时满足这个词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实验者将一群4~8岁的孩子面前分别放了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孩子:“我现在要出去,等我回来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吃棉花糖我将会再给你一颗糖,如果我回来后棉花糖没有了,你将什么都得不到了。”

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禁得住诱惑,等待实验者回来后得到了第二颗棉花糖,而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实验者回来之前就将棉花糖吃掉了。

经过数十年的跟踪,实验者发现:

大部分禁得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35岁时生活境遇(包括是否有吸毒、工作职务和收入高低、人际关系等)的优秀程度高于没有禁得住诱惑的孩子。

延时满足

延时满足不是让孩子单纯等待,而是要让孩子懂得:面对责任、苦难和不当诱惑时,忍耐和担当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延时满足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吗?及时满足会娇惯孩子吗?

及时满足≠百依百顺

有人说:想让你的孩子无限痛苦,就对他/她百依百顺。

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什么,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并不利于他/她未来的发展。

及时满足

真正的及时满足不是溺爱孩子,而是在不影响孩子应尽责任(如完成作业、不影响他人、社会责任等)的前提下,家长及时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及时满足是有前提的,当孩子有正当需求且没有影响他人和自身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与满足。

重要的情感需求(如安全感、爱和尊重的感受)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各种心理病症和反社会倾向等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也会提高。

其实,延时满足和及时满足没有好坏之分,是两个必要且常用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确定这两个教育方法的使用时机和界限。

延时满足——培养孩子自控力

对上面实验对象的性格进行分析,一开始就吃了棉花糖的孩子的自控力普遍低于最后得到两颗棉花糖的孩子。

自控力是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的必备成功要诀,延时满足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离成功更进一步。

延时满足需要提早教育

延迟满足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好的处事方法和行为习惯。

比如,等待别人说完话再插话是讲礼貌的行为,做完作业再看电视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帮助爸爸妈妈收拾好碗筷再去玩是锻炼自理能力的时机……

当家长制定这些规则的时候,往往孩子不愿意配合:“不,我现在就要说话/我现在就要看电视/我现在就要出门玩!”

所以,教育孩子学会延迟满足自己,需要家长提前有准备地进行训练。

3岁左右的孩子对时间和自我认知逐渐成熟,沟通也基本没有障碍,这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教育。

如何进行延时满足教育

在给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教育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这几点。

明确规则

家长在设定家庭规则时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完成任务后会有更好的奖励,没有完成的话只能得到很少,甚至什么都得不到。

比如,训练宝宝吃完饭再看电视,家长可以跟宝宝说:“我们吃完午饭就可以看小猪佩奇,如果不吃饭就只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了,而且下午5点之前不能吃零食。”

当然,不是鼓励家长不给孩子吃饭,只要遵循一个重要的设定原则——完成自己的责任一定会更好,不完成也可以,但要承担不好的结果。

教会孩子隔离诱惑

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中,实验者发现,能禁得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并不是不爱吃棉花糖,在他们拿到两个棉花糖后一样万分开心地享受着甜美。

这些孩子之所以能忍住诱惑是因为他们擅长暂时“隔离”棉花糖的诱惑:有的唱歌、有的玩游戏、有的装作睡觉……他们靠转移注意力将自己与棉花糖暂时“隔离”,努力忘却棉花糖的诱惑。

这个技能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需要家长锻炼和引导。

<积极鼓励法>

执行家庭规则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完成任务再享受奖励的话,家长要及时给与认可,鼓励孩子下一次继续这样做。

<同辈引导法>

孩子会更愿意模仿同辈的行为,如果几个孩子中大部分孩子愿意执行任务,其他孩子也会跟随效仿。

家长可以陪孩子欣赏/阅读能引导类似行为的动画片或绘本(如《第五个》),孩子受到绘本故事的影响,学会让自己延迟满足。

<结果具化法>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同时明确规则的要求和可能引起的结果。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做更好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家长需要不断将规则和结果具体化,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激发自己延时满足。

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如果制定好的规则总因哭闹而妥协,那么不但孩子无法学会等待和担当,而且可能强化孩子的缺乏耐心、不敢直面困难的不良心态。

家长不需要强硬、武断地要求孩子事事第一次就按照家长的意愿来,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和机会去尝试。

少一些责骂,多一些规则,淡定地处理孩子的错误,不要用孩子的错误惩罚自己,然后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去伤害孩子。

放眼未来

家长容易忽视这一条,每次教育过孩子之后,家长要与孩子探讨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应对,让孩子更有主见,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满足教育——从宝宝出生开始

从字面上和行为上来看,及时满足教育和延时满足教育是相对立的,其实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并不矛盾。

延时满足是促使孩子想要达到更大目标须学会忍耐,而及时满足是要及时满足孩子真正心理深处的情感需求,避免不必要心理阴影的生成。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各种需求都随着年龄的发展而有序的开始。

比如,吮吸的需求(口唇期)、温暖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勤换尿布或排便的需求(肛门期)、成就感的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发展的需求等。

家长理解和感知孩子内在需求的变化,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都需要家长与和孩子进行更多沟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