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的前半生,妈妈是导师

孩子的前半生,妈妈是导师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4.5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引发很多妈妈开始思考婚姻。“贺涵宝典”引导罗子君新生命的一点一滴,从生活到工作,从女人到妈妈。

然而,现实生活中“贺涵”的原型,孩子可遇不可求的导师,就是妈妈。

1.>>>弘一法师说:“人一生有三条命”<<<

弘一法师,李叔同,著名的音乐、美术教育家,在他剃度为僧之前,曾担任师范学校教师时曾说过:“人一生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每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之前有一条命,是爸妈给的性命,是用来吃、喝,活着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他开始有了第二条命。他有了生命,因为他有了朋友、交际圈子,他有了基本价值观,他学会了生活。生命显然比性命要高级。

第三条命是使命,因为只有使命是用来承诺的。

孩子的前半生,妈妈是导师

人的性命和生命都是跟世界要的,只有使命是还给世界的。

妈妈要给孩子这一生三条命,每一条都不容易。

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勇敢起来,向离婚后的子君妈妈一样,拥有独立养、育孩子的能力。

2.>>>母亲价值观的传递,谁都无法代替<<<

在《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以为丈夫能养她一辈子,结果,还不到半辈子,丈夫就出轨了,她的生活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那么,罗子君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这与她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罗母的逻辑就是,女人靠男人天经地义,男人靠女人颜面扫地。于是,罗子君嫁人之后,就一直靠男人养活,离不开男人。

罗母说,找男人是做什么的,就是让他来养的呀。于是,罗子君被养在家里,眼里只有孩子和丈夫,根本就没有社会生存能力。

当罗子君的丈夫执意离婚时,罗母的观点是:能不离就不离,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长期饭票。至于女儿是不是受了委屈,她则不管。

当女儿离婚已成定局时,罗母急了,劝女儿,打扮打扮再找个男人嫁了,女人只有依赖男人。

孩子的前半生,妈妈是导师 第2张

罗母的观念几乎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从婚姻观这一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罗子君的前半生。

虽然婚姻失败并不是罗母的原因,但罗母的错误价值观,不仅误导了女儿的婚姻观念,还时时灌输:“只有嫁男人靠着男人才能有幸福。”这样的错误观点。

3.>>>认清生活的真相,依旧爱它<<<

罗曼罗兰说的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任然爱它。

也就是说,认不清真相你就爱他,那是小孩子的盲懂无知。但是认清了真相,你就怯懦,你就逃避,你就怨天尤人,你就骂骂咧咧,那也只是懦夫。

孩子的前半生,妈妈是导师 第3张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坛领袖,同时,她也是孩子心中的好母亲。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要做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等善意的谎言。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不好,她阻止了医生。她平静的告诉拉吉夫:“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谁也不能代替,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的承受它。”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他勇敢的忍受了这一切。

我们谁都不希望孩子以后被生活践踏得遍体鳞伤,可是我们无力改变现实的残酷。

只有让孩子从小勇敢起来,以后才可能立足于荆棘之上。

身为父母,我们能陪伴、供养孩子的只有他们的前半生,也就是这短暂的孩童时期。妈妈作为孩子的导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学会生存之后更要学会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