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养育孩子中的那些挑战,让我“破茧重生”~

养育孩子中的那些挑战,让我“破茧重生”~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7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养育孩子,我们要认识到,虽然不是所有父母都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但是所有的父母都必须经历深刻的情感与心理转变,尤其对于母亲来说。

没有人会向我们解释为人父母将会怎样改变人生,然而我们熟悉的生活从此为之改变,我们熟悉的自己也就从眼前蒸发。没人会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经受旧我的灭亡,同时却对如何生成新的自我一无所知。

教养孩子是人生中的艰巨任务之一。凌晨三点,一位母亲在哄一个孩子睡觉的同时为另一个孩子哺乳,而她早上九点还要上班;此外,她的丈夫希望她在家中温柔体贴,在人前体面周全……不妨去问问她是什么滋味。一位父亲,必须陪着心不在焉的儿子做功课,时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紧接着,他要赶去接另一个练足球的孩子回家,然后加班工作,不妨也问问他的感受。

与生活中其他使命相比,为人父母会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我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价值,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心智清醒:“现在想想当初我为什么要孩子?就为了把他哄睡,再单独入睡吗?”

唯有认识到教养过程中的精神潜能,我们才能不带抵触地深入其中,同时不被复杂的情况吓到或产生困惑。因此,与其为教养过程中的种种感受感到愧疚,不如坦然接受为人父母时的不理性和迷乱,充分享受孩子为我们带来的一切,(无论是什么)。不必心力交瘁,也不必破坏我们原有的身份感;相反,我们应该感到自己得到了拓展,一个“新我”诞生了。

养育孩子中的那些挑战,让我“破茧重生”~

母亲的特殊角色

在教养儿女的这些年中,父母双方都经历着身份的转换;而母亲的情感和精神历程意义尤为重大,因为她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漫长的孕育期里,母亲同婴儿之间建立了紧密深沉的联系,由此形成的纽带亦格外复杂、高度亲密。因此,母亲对孩子的投入往往与父亲大为不同。

在一个新灵魂诞生的过程中,我们同时获得了身体和心灵的拓展。在九个月当中,我们经历了身体的神奇变化,进而发现自我感觉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对自己的身份感产生了疑问,因为我们认识到生命不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同我们的孩子连在了一起。我们见证着自己的心潮涌动,充满了保护新生命的冲动,这是一种陌生而磅礴的感觉。

那时我们会知道,自己既不是生育之前的那个人,也不是刚刚生完孩子后的那个人。结果,我们在母亲的角色里迷失,把专属女人的那份热情完全献给了孩子。在这种给予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我意识淡化了,同原本自己渐行渐远。我们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一座孤岛,四面望不到陆地。

的确,我们感觉到生活有了目标,但却仅限于母亲的责任。我们的孩子在逐渐长大,另一半的事业在节节攀升;而我们自己却感到漂泊不定,更不要说有独立的生活目标了。多年以后,我们会渴望拥有独立于孩子之外的身份感,却又往往找不到建立这种感觉的途径。我们一方面热切希望重新找回曾经的自己,另一方面又意识到曾经的自己已经死去。这种身份感的失落是让人恐惧的,而且有反复来袭的趋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几乎认不出镜中的自己。通过眼圈周围的皱纹,我们会看到孩子甩门而去的背影,因为我们不肯为他买电玩;我们还会看见他们跌倒后摔伤了下巴,以及那天我们在市场上和他走散的场景。但如果我们自己觉察,就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身为母亲的一切奇妙和快乐。

但是,我们有时也禁不住一边做家务,一边抱怨孩子,责怪他们继承了配偶的缺点;或者埋怨自己运气不佳,甚至迁怒于所有人:“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难弄的孩子?”这些话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理解,才能产生共鸣:“了解孩子是一个大工程”“感谢上天,家里总算能安静些了”“我总算有几个小时自己的时间了”。

对许多母亲来说(也包括那些承担养育责任的爸爸),做父母是一种情感、心理、身体、经济上的消耗。然而这件事究竟有多么艰难,在情感上有是怎样一种负担,我们却很少互相分享。我们太在意维护“好父亲”与“好母亲”的形象,所以要对家人、朋友讲出自己的感觉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由于我们害怕接受评判,所以很少有人会坦言自己被孩子的需求搞得心力交瘁。大多数人孤单地承受着为人父母的种种感受。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在孤军奋战,一心想重新变回做父母之前的样子,却又认为这种愿望很不正常。我们会感到无助而迷茫,却又不知向谁求助。可一旦我们能跨越完美主义的心理障碍,就能同其他家长建立起亲近感,并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再正常不过,也是合乎人之常情的。

养育孩子中的那些挑战,让我“破茧重生”~ 第2张

如果不切身经历,谁也无法理解为人父母的复杂情感和焦虑煎熬。有时难以遏制的感情也会随之消磨,有时我们会太过关注孩子以至于忘了自我的存在。令一些时候,我们则会幻想着做个逃兵,丢下孩子的脏衣服不管,任凭房间里乱七八糟,也不管他们做没做功课。当然,我们还会梦想着坐在沙滩上呷着饮料,远离尖叫的孩子,但又会对这样的念头心怀愧疚。孩子占据父母的心,这几乎是百分百的定律。我们会照顾呵护他们,逗他们开心,或者替他们担忧。我们同配偶的关系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成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的情感平衡好像失去了理智的支撑;因为我们的睡眠被剥夺了,脾气更急躁了,经济上更拮据了,时间也变得紧张了。

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意识到:“天啊,我怎么变得和我妈妈一模一样?!”换句话说:“我变成了一个控制欲超强的人!”多少次,我们的母亲会大喊:“你怎么就不能按我说的去做!?”如今回想起来,我们突然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并会对所有的父母心生同情,理解他们为何会情绪失控。在为人父母之前,我们也许会大言不惭:“我要是做了父母,我的孩子绝对不会有那样的表现!”如今身份一变,我们就会同情别的父母,恨不得把那些捣蛋的孩子锁在卫生间。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的孩子都注定会在最深和最基础的层面上触动我们。或早或晚,我们都会有“失控时刻”,我们会发火、甚至用出乎意料的难听话去教训孩子。然而,即使被孩子触动了神经,我们也要接受他们;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当我受到刺激时,我会告诉自己:我要接受他,他是我的影子,哪怕他富有威胁性;孩子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我要拥抱这一切。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影子——那个怀有控制欲的自己。

如同前面所说,反复地情绪失控、耍小孩子脾气,让人感到惭愧,对孩子大喊大叫的滋味并不好受。当年,我们自己处在失控边缘时,多么希望父母能早日放手,不要插手我们的事。

事实上,我们固然需要面对孩子的情感与情绪,但同样需要面对自己的,因为我们的感觉也需要代谢。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将自己的情绪笼罩在孩子头上。

当我们接近转变和瓦解的边缘时,往往忍不住想走回头路,回到传统的上对下的长幼关系模式中去。但我们如果走上这条路,到了孩子的青春期,我们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觉醒的过程对父母来说也许是痛苦的,但从长远来看,这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养育孩子中的那些挑战,让我“破茧重生”~ 第3张

养育孩子意味着向一种新的步调妥协

在同孩子的相处中,学会向生活的常态屈服,这需要一段适应期。依着孩子的天性,他们会考验我们的耐心——其程度因年龄不同而不太。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会变本加厉挑战我们的耐心,但方法会有所不同。到那时,要求他们吃完食物或系好鞋带已经不再是问题了,问题表现为:过于简短的交谈,以及必须排队等候一个同他们交流的机会,排在前面的永远是他们的朋友。

培养自己的耐心,不仅意味着有效地应对孩子,还需要对当下的情形因势利导。当孩子需要我们耐心的时候,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计划,远离自负,充分享用当下的时光。因此,开发自己的耐心是一项精神实践。面对转型期的孩子,我们这些父母面临的挑战,不得不放慢脚步,变得更有觉悟。

有时候,我们确实没有时间与耐心应对一切。我们必须马不停蹄地过关斩将。然而,如果这样的行动节奏成了常态,那事情就不妙了,孩子的平缓步调给予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他们的节律比大多数成年人更接近灵魂的固有节奏。当匆匆来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除了此时此刻,我们无处可以投奔。因此,与其匆忙奔走,还不如让自己接近孩子的灵魂。

当我们感到魂不守舍时,我们能为自己和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平静下来,直到心神恢复安宁为止。当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长时,我们得提醒自己,那不是他们该走的路,因为那不是他们真正的人生目的。在这种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下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计划,而不是要孩子事事服从我们的意愿。

如果孩子真的很难缠,而我们处于失去耐心的边缘,那我们应当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这一点很关键。他会告诉我们:不要让孩子承担你自己的失败。当孩子激怒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心理展开一场明智的谈话:“此刻我为何要受刺激呢?我为什么对孩子有那么多不满意?孩子是不是触碰到了我的哪一桩心事?”此时,聪明的选择也许是做一次深呼吸,然后离开现场。这样我们可以调整并提醒自己:“现在需要帮助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自己”。

有时候,当我们忍不住将自己的挫败感发泄出来并转移到孩子身上(不管是难听的语言还是难看的脸色)时,我们应该深呼吸一次,谅解自己;然后放下一切,从头再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经常失去耐心,或许应当自我审视一番。除非我们的生活绷得太紧,否则没有理由频繁地失控。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就该评估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然后力图回复平衡。在这样一个过渡期,重新塑造生活应成为我们的精神焦点。

养育孩子中的那些挑战,让我“破茧重生”~ 第4张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