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父母吼孩子带来的几大危害

父母吼孩子带来的几大危害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明知道吼叫孩子不好,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长们试试这几个方法。在幼儿园里工作时温和亲切,非常有耐心,但是一回到家,她就抑制不住冲两岁的女儿大声吼叫。

父母吼孩子带来的几大危害

就像今天这样,本来是周末休息,她在家陪孩子,但是当她看到厨房一堆脏东西,洗衣机里一堆衣服没洗,她就忍不住烦躁,说话也不耐烦起来。特别当她看到丈夫一动不动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游戏的时候,火气一下子窜出来了,她忍不住对着丈夫和女儿大吼大叫,女儿大哭起来。

吼叫之后,她并没有觉得好一些,反而更加难过,因为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而内疚,因为让女儿受到伤害而懊悔。她也不明白,在幼儿园的自己为何很有耐心,在家里就控制不住呢?

是不是你也和晓琳一样,明明知道吼叫孩子、乱发脾气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是的话,那我们就需要知道吼叫的深层次原因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帮助我们改善,其实只要家长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了。

1、 吼叫孩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吼叫的管教方式很容易代代相传。

如果你的父母经常吼叫,那么你也可能对你的孩子乱发脾气,虽然想努力的保持平静,但是一旦面对压力的时候,你的童年经历就会告诉你,用吼叫的方式来去解决。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对父母的吼叫非常的厌烦。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当你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你的第一本能仍然是发脾气。在那一刻你可能会意识到,吼叫也是会遗传的,这就是是遗传性吼叫。

下面这个实验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吼叫是怎样“遗传”的。

模仿榜样的暴力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曾经在1961年做过一个实验,名字叫做不倒翁玩偶实验。

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成人(榜样)殴打一个不倒翁玩偶。他把孩子设置成了三个组,第一组看到一个成年人对不倒翁大打出手,第二组看到一个成年人在和不倒翁玩耍,第三个是对照组,不给他们看成年人的示范。结果表明,看到成年人对不倒翁施暴的一组,更容易在接触到不倒翁的时候显示出暴力倾向。

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来源于模仿,而不是内部基因。

观察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孩提阶段,榜样的示范力量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吼叫甚至打骂孩子,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模仿家长的这种行为。很多家长也可能会发现,你正在用小时候父母对待你的、令人厌恶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一个魔咒,怎么都摆脱不了。

大多数情况下,吼叫是无用的。

当父母开始吼叫、失控的时候,不管声音是大还是小,都是充满着怒气和挫败感。这个时候思维是不清晰的,而且精神过度紧张,没有办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这时候家长的目的就变成了表达自己的愤怒,让孩子知道:你居然敢挑战我的权威?!

吼叫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只是通过威胁和力量的差异,去表达你的负面情绪。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吼叫是有必要的。比如当孩子过马路,而且没有发现有一辆车正在朝他开过来,吼叫是可以阻止危险的发生的。

坏情绪会影响你的健康。

有很多对身体的研究发现:压力会让人更容易生病。

很多父母都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休息时间不足,吃饭匆匆忙忙,而且没有时间锻炼,这些生活方式都会增加患病的概率,也会让你更加的烦躁和易怒。

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

吼叫会影响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感受和评价,以及他们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吼叫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些孩子就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轮流参与和同理心。

马修•麦凯博士所著的《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到: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2、 控制不住吼叫的深层次原因;

什么是引发情绪失控的触发器?

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中,美国心理学家罗娜·雷纳提到了触发器一词。

触发器指的是一种暗示或者指令,外部触发器来自除了你自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是任何会让你采取行动的因素。

比如你好不容易收拾干净的客厅,转眼就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

外部触发器可能是下面这些,我们只有了解了自己失控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以下参考选项摘自《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

孩子引发的外部触发器:互相打闹、不按我说的做、不理会我、和我争执、抱怨发脾气、不睡午觉或者不按时上床、不按时起床、不自己穿衣服、磨磨踏踏,永远也出不了门、抱怨食物、缠着我,黏着我,吸引我的注意、弄出太多噪音、不说实话、反反复复问问题、我都说了别做的事,仍然不肯停下来。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我的丈夫(妻子)不按时回家、我开了个很糟糕的会、屋子里乱七八糟、无法和我的伴侣相处、我的妈妈来了、我们要迟到了、祖父母指责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快来月经了,等等。

在本子上记下你的外部触发器,并且随时增加你新发现的状况。这样做有助于父母们了解到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启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内部的触发器就是你自身的感受。

我大吼大叫,是因为我感觉到

烦躁、饥饿、疲劳、不知所措、孤独悲伤、焦虑、被误解、厌恶、没有安全感、困惑、被催促、尴尬、没耐心,等等。

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经常处在一定的压力下,可能会使吼叫成为一种习惯,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就变成了一种非常自然的、不假思索的行为,就像我们知道出门顺手锁门一样。这样的习惯改起来并不容易,不要期待一夜之间就可以改变。

3、 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终止吼叫和情绪失控?

父母先要纠正自己的认知,不做完美的父母。

没有完美的父母,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父母,不自责不羞愧。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大吼大叫之后,都会觉得很无奈,自己只能通过吼叫的方式来去管教孩子,你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通过吼叫来去管教孩子,没有完美的人,做父母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完美的父母。

所以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使自己变得更好,只要想做出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一定要对自己诚实,不自责,不羞愧。如果你总是陷入自责中,那么可能会觉得非常的绝望,挫伤自己想改变的动力,所以说不去苛责自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在《当怒火伤害了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到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例如,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行为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自己“不好”的认知。

家长要客观的观察自己。

自我观察是让你不带对错评价的,去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动,这是一个你必须要养成的非常重要的习惯,是减少吼叫的基本功。

为了获得更好的感受,或者是在遭遇困境时,有更好的应对方式,人人都具备认识自己的想法,从而改变想法的力量,观察自己的想法,留意并且分辨出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这才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改变有可能发生,但是通常是一个比较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太过于苛责自己,习惯是很难打破的,不要希望自己一夜之间能够改变什么,观察哪些因素成为你发脾气的触发器,观察你的感受和想法,让自己看到你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这是非常好的开始。

我们要做观察孩子的练习。

在这个练习当中你的目标是了解孩子对于你吼叫之后做出的反应。

不同孩子的不同孩子的反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他们自己的性格。如果你的孩子比较敏感内向,那么你的表情和语气,大吼大叫会影响他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说,他是一个冲动的活泼的孩子,他很可能会跟你嚷回去,然后高高兴兴的去上学。

我们要先了解,在你吼叫之后,孩子有什么样子的反应?

这个练习坚持下来并不算容易,但是它能够增强你的同理心,并且在你学习怎么做好父母的时候,给你一定的指引。

练习正念。

正念减压疗法是乔·卡巴·金博士,在1990年的时候创造的。卡巴·金博士在他的著作《全灾难人生》一书中。将正念定义为时时刻刻的觉知,有意识的注意,那些我们通常毫不关心的事情。

比如说呼吸,如果你能想起来,试着留意一下,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的呼吸是怎么样子的,你现在就可以练习正面,他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比如说你在休息的时候你就可以关注自己,当你等红灯的时候也可以感受自己。

如果你经常练习自我观察,那么你就会留意到自己的不耐烦,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就会减少,这样会帮助你增进对自己的了解,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减少吼叫的具体操作策略。

追踪你的吼叫,在这一段时间内注意你的吼叫触发器和你的反映记录发生的事情。

下图这个追踪表来自于《当怒火伤害了你的孩子》一书。

吼叫追踪表

第1步,记录事件。

从记录最简单的事实开始,他们是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你让他收拾,他不去,还对着你做鬼脸

第2步,记录你的反应。

注意你的身体反应,你的情绪还有你升级的想法。

比如,身体反应:发现自己已经捏紧拳头

情绪:自己很生气,想发脾气。

升级想法:自己怎么有个这么调皮的孩子?

第3步,记录你的回应。

到这个部分需要你只观察,而不是作出评判,要非常尽力坦诚的面对自己孩子的行为,需要和要求作出的回应。

比如,我吼叫了他,“快去收拾好,否则我就把他们都扔了!”

孩子的回应:孩子吓哭了,边哭边收拾。

第4步,后续情况。

在吼叫之后把你的感受记下来,但是不要对自己太过于苛责。

比如,自己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感觉如何:孩子抽抽搭搭的哭,我蹲下来,跟他道歉,他慢慢平静了下来。

第5步,记录相关的气质特点。

在经典书籍《你的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气质是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气质不是做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事,也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是我们行动的方式,是行为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家长的气质:敏感、自制力强、有规则

孩子的气质:活泼、没有规则、固执

第6步,记录你的评估。

比如: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

或许我应该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

这种追踪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如果觉得他压力太大的时候,你可以只选其中的一个步骤来做,慢慢感觉好的时候再逐渐增加,不用着急,你已经在进步了。

最后,请相信自己,转变要成为完美家长的观念,认真对待每一次失控,做好记录,不断反思成长,哪怕你进步两格,退步一格,那也是进步啊,转变孩子,从转变自己开始,让吼叫从自己这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