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该如何改善分离焦虑

孩子该如何改善分离焦虑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黏人?父母可能不知:这是分离焦虑惹的祸!孩子各自回归日常生活造成的长期或短暂的分离等等——每到这样的时间节点,“分离焦虑”都会成热门词汇。

孩子该如何改善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与某位照料者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等消极情绪,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一般说,6个月大的宝宝如果突然离开妈妈被留在一个陌生人身边,他便会陷入情绪的压抑之中开始表现出焦虑的症状;

这种状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一直持续并在孩子18个月左右大时到达顶峰;

而即便是2岁~2岁半之间的孩子,如果突然被妈妈交给一个陌生的照料者,他仍然会变得闷闷不乐,因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对于与亲密照料者的分离都会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直至3岁以后孩子发生分离焦虑的可能性才会逐渐降低。

孩子是否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顺利过渡分离焦虑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们3岁前,与亲密照料者(通常是妈妈)之间是否建立了稳固的依恋关系。

英国依恋理论创始人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拒绝由妈妈(亲密照料者)以外的人照顾、拒绝上幼儿园、拒绝上学等等,这是分离焦虑产生的初始阶段;

2.失望阶段——仍然哭泣,但不再声嘶力竭的吵闹;

3.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照顾,正常活动,但是看见妈妈(亲密照料者)时马上会出现悲伤、委屈的表情。

分离焦虑是孩子正常发展的一部分,也正是由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分离焦虑的症状,所以很多父母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哭哭、闹闹,过一段时间就没事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严重的分离焦虑可能会出现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孩子与父母分开而导致心情低落,如果哭闹、不合群等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出现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严重的分离焦虑情绪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可能会引起孩子更严重的安全感的缺失,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

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我们应该得到的重要启发是:对于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联系密切的分离焦虑,父母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否则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综合能力的发展、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造成严重的阻碍。

防患于未然

既然分离焦虑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呢?

建议父母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准备:

1.为孩子建立安全的心理基地——这是基础。

依恋理论认为,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心理结构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

无疑——对于每个孩子而言,父母与家庭是他们心中的基地。

为孩子建立安全的心理基地,父母需要:

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夫妻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每天至少半小时对孩子全情的陪伴;

陪伴孩子时,与孩子保持身体接触,这很重要;

尽量不频繁更换看护者;

及时、积极的回应孩子(尤其是在孩子3岁以前,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2.练习分别——这很必要。

您也许会纳闷:分离也需要刻意练习吗?

我来告诉您:对于小孩子,是的!并且这很必要。

推荐给父母们2个练习分离的小方法:

蒙手绢、躲猫猫

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练习分离的开始,可以与他们玩蒙手绢、躲猫猫的游戏。

蒙手绢:孩子躺在床上,将手绢蒙在孩子脸上,然后问他:妈妈呢?妈妈怎么不见啦?持续几秒种后突然间拿开手绢;

躲猫猫:妈妈藏在家里的角落,让孩子寻找妈妈在哪里。

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产生“妈妈消失后会回来”的心理安全建设。

建立小小的分离仪式感:

妈妈在平日的活动中可适当与孩子建立小小的分离仪式感。

比如:妈妈去阳台晾衣服之前,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现在要去阳台晾衣服啦,大约十分钟后会回来,宝贝在这里边玩边等妈妈哦!宝贝再见!(亲吻孩子)

妈妈晾完衣服后,回到孩子面前对他说:宝贝,妈妈回来啦!哇,好想你呀!快来抱一下!(拥抱)

通过这样的小小分别仪式感的建立,让孩子渐渐明白分离的含义。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症状

相信上述准备已经为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会出现分离焦虑的任何症状了。

因此父母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应对分离焦虑症状的基本技巧,才能帮助孩子完全顺利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建议父母从以下5个方面做起:

1.倾听、理解孩子

不管何种原因的分离,父母面对经历着分离过渡期的孩子都需要懂得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并对他们表示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切忌:

通过一再追问逼迫孩子表达或者试图用引导性的问题了解信息。比如,有些父母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啊?午饭有没有吃饱啊?有没有跟小朋友闹意见啊?......

这样带有心理投射的问题暗示给孩子的信息可能是:原来在幼儿园有可能受欺负啊、有可能吃不饱啊、有可能有人跟我吵架啊........无疑,这从心理层面来说是对孩子消极的引导;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这样做:

先倾听孩子自己会主动表达些什么想法和感受。如果孩子没有表达,可以这样对他们说:宝贝,今天在幼儿园遇到了哪些特别开心的事情呢,能和妈妈分享一下吗?在幼儿园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呀?......

也有很多父母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只是情绪低落,却不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或者表达能力有限,对感受和想法表达不彻底、不清晰。——这时父母可以选择在茶余饭后等相对轻松的时间里,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此来慢慢洞察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后,父母需要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看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忽视、否定和批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焦虑会有所缓解。

2.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听说过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因为孩子哭闹严重而最终入园失败的案例。

如果面对的分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成长过程,那么父母是需要对孩子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的。何谓和善而坚定呢?

和善是对孩子的尊重:包括对孩子的情绪、成长特点的尊重。

对孩子和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孩子——将孩子视为合作者,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消除他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障碍(比如与孩子共同面对、解决焦虑);

而不是为了“赢了孩子”——将孩子最终置于与父母对立的“失败者”的境地,挫败孩子面对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比如强硬手段将孩子拖拉到幼儿园、对孩子的感受不管不顾等);

坚定是父母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对客观情形的尊重、对规则意识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等等。

对孩子坚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体会这个世界的边界和规则,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遵循和善而坚定的原则,父母可以这样与孩子沟通:宝贝,妈妈很爱你,非常理解你离开爸爸妈妈去到一个新环境中会有一些害怕,但是这是每个人成长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你不仅现在要进入幼儿园,将来你还要上小学、中学和大学....这些都是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通过努力克服心里害怕的感觉,喜欢上幼儿园的。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3.关注孩子的身体

处于分离焦虑中的孩子,由于环境的变化、情绪的影响等,会更容易生病。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身体,避免他们会由于身体不适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分离焦虑情况的加重。

4.注意与老师保持沟通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让老师也有所了解,双方共同协作,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期。

5.安排家庭休闲时光

周末,一家人一起去郊外走一走、去公园划划船,安排一些孩子喜欢的休闲活动——这无论对于紧张了一个星期的大人,还是对于情绪低落了一个星期的孩子,都会是释放情绪和减压的好方式。

相信做到了以上这五点,父母们便能轻松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了。

温馨小提示

最后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还有以下5点小提示给到父母们:

1.如果是应对妈妈产假结束后的分离焦虑:请一定要注意在至少提前两个星期让新的照料者与妈妈一起照顾孩子,以便于孩子能够熟悉新的照料者,而新的照料者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起居,避免或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

2.如果是应对离乳的分离:离乳阶段,为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并不建议妈妈们秉承与孩子分离、由其他人照顾的”孩子看不见就不想“的观念来离乳。

因为离乳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挑战,如果这个过程又没有了妈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讲便成了一个应对双重挑战的过程。

建议的方式是妈妈陪在孩子身边,和善而坚定的告诉孩子离乳这件事,并在孩子哭闹时,拥抱、安慰、陪伴孩子。——当然这会是一个煎熬并且辛苦的过程,有些孩子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2-3个星期,但为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妈妈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3.在孩子面临入园时:虽然父母们已经学习了防范措施以及科学的应对分离焦虑策略,但在入园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熟悉带班的老师以及挑选孩子更加喜欢的幼儿园——这些事情都是必要的,也会对孩子的平稳过渡起到促进作用。

4.即将入学的孩子:由于小学生活相比幼儿园生活,各方面要求都会严格很多,父母们提前为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也会成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焦虑的有利因素。

5.当家庭环境发生变化或有一些其他重大变化时: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对变化的焦虑,这似乎也是与过去熟知的情况分离的一种焦虑的体现。因此在这样特殊的时间里,父母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行为变化,注重与孩子保持沟通,有意增加对孩子陪伴的时间和质量都是必要的,父母们千万不能忽视。

总之,分离焦虑与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关系密切,又会因为父母未能对此及时回应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而容易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所有的父母都该重视并掌握正确应对孩子分离焦虑的技能,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