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10个干货技能,家长一定要看!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10个干货技能,家长一定要看!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5.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这里有10个干货技能,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01,苏格拉底三过滤,让你孩子在群体里更受欢迎

苏格拉底三过滤法,是用来过滤信息的方法,可以让你在群体当中的言论更有价值和含金量,更受欢迎和尊重,也可以用来过滤外界给你的海量信息,让你的内心更加平静。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重过滤:Truth,真实——这件事情是真的吗?如果是虚构的事情,就别听别信,也别跟别人说;

第二重过滤:Goodness,善意——这件事是好事吗?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吗?让别人听完了难受,或者产生负面情绪,就还是别说了吧;

第三重过滤:Usefulness,用处——这件事有用吗?如果这个对别人没有用处,也不能产生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那还是别说了吧;

事实上,诺爸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是一直贯彻这个原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价值,值得收藏和转发。大家可以告诉孩子这个苏格拉底三过滤原则,会对他的社交,学习和生活都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周围的人都更乐于靠近你,并且倾听你的声音。此外,也可以用三过滤原则,来过滤自己接受的信息,保持正能量和正面积极的情绪能量。

02,15分钟快速恢复精力法,考试前专用神技

具体方法是:伸懒腰+打哈欠。先躺平,如果是坐姿,就尽可能甚至腿部和手臂,尽可能的把肌肉紧张起来,然后慢慢放松,类似于伸懒腰的感觉,重复几次伸懒腰之后,开始刻意的打哈欠。(别说打不出来,你只要想打一定打的出来)打完一个接一个,别停下来。你很快就会进入到一种意识模糊的状态,对于外部的环境噪音不再清晰。这个过程后中,你的大脑会被彻底放松,大量的氧气会进入大脑。眼泪会大量分泌,湿润你的眼球。15分钟后就可以缓过来了,这时候你会感觉到如同睡了一觉,重新精力焕发。事实上在医学角度上说,打哈欠是身体需要休息的时候产生的自然反应,用来给身体补充能量的天赐礼物。

03,正确寻求别人帮助的方法,提高成功概率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总会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如果你在向一个陌生人求助,最好要加上一个理由,哪怕是完全不相关的理由,也会大大提高获得帮助的可能性。比如你在想要借个陌生人的电话用一下,不要只是说:“请问能借电话给我打一下吗?”,而要加上一个理由,比如“因为我要给妈妈回个电话”,哪怕是完全不相关的理由,比如“因为我今天吃太多了”,人类在考虑是否为别人(陌生人)提供帮助时,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第二,说清楚别人需要帮你做什么。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别人心中顾虑和风险评估,从而提高帮助你的可能性。比如:能麻烦您借个电话给我打一下吗,1分钟,不是长途。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不要找朋友帮第二次忙,除非你也帮过人家,或者回报过别人的帮助。

04,冥想,可以提升专注力

我们的大脑总是处于不停止的工作状态,即便是在睡眠中,也保持相当一部分区域处于工作状态。冥想和睡眠其实是仅有的两种放松大脑的方式。而且冥想对于提升专注力有非常显著的帮助。关于冥想的练习方法,

我简单说明一下10步法:

1,找个空闲的时间段,一个安静的场所,没有琐事干扰,关掉你的手机平板;

2,设定一个时间段,刚开始可以是5分钟。以后可以慢慢增加到15分钟,甚至40分钟;

3,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盘腿坐下,或者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

4,姿势要正确,包括坐直,手型放松,脖子脊椎呈现直线,放松肩膀,舌头处于自然状态,闭上眼睛,或者视线45度前下方。

5,开始深呼吸,感受自己的肺部在缓慢诸如空气。

6,将意识专注于呼吸,一呼一吸之间,让意识全部放在这个动作上。

7,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如果有干扰,或者其他的杂念,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意识;

8,重复第六和第七步;

9,不要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刚开始很难控制自己的意识专注于呼吸,你需要时间来慢慢练习,当你逐渐能控制意识专注在呼吸,而无杂念之后,会逐渐感觉到自己身体的任何细微变化,甚至包括太阳穴里动脉的跳动,心跳的声音,外界的输入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你的意识将处于一种对于内在世界异常敏锐的状态。

10,结束的时候,要有一个过程,让自己缓慢的从冥想状态,重新回到日常状态。你会从内心中,对自己感觉到满足。

准确的说,真正的习得冥想技能,不是那么快的一件事,但是以上的这些动作,是几分钟就能看明白的,你需要的是行动和练习。我建议中学阶段的孩子都应该学会冥想技能,每天15分钟,可以让自己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也感知自己巨大的意识能量。

05,结绳技能,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也可以自救

结绳技能不仅仅是在户外活动中有用,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会救命的。比如遇到火灾,被困在房间里,可以把床单撕成条,结绳后从窗户爬下去。下面要介绍的两种结绳方法,安全结和索套结。安全结就是越拉越紧的结,只要绳子强度没问题,绝不会脱结。如下图:

索套结其实是做一个索套,最早见于游牧民族套马使用,也常见于各种古装电视剧,小贼翻墙入室攀岩使用。这个我不建议教给小孩子,有危险。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06,读懂身体语言,你能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07,紧急求救技能,提高获救概率

在紧急情况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求救技能,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孩子。

第一,当你在公共场合喊救命的时候,一定不要对着空气喊,或者四处喊。而要对着某个固定的对象喊,具体到某个人身上,这将大大提高被救的可能。当你只是无目标的喊救命,很可能没有任何人会产生行动,因为大家都在等,不知所措,“那个救你的人会出现,不会是我吧”。这个心理现象叫做“责任扩散原理”,责任无限扩散到很多人身上,大家都没有足够的压力去产生行动,如果聚焦在一个人身上,他会有足够的责任压力激发正义感。如果你对着一个老大爷这么喊救命:“穿白衣服,拿烟斗的大爷,求你快来救救我”,这位大爷就会很有可能会采取救援行动了。

第二,记住一个号码:112。这个号码太重要了,这是全国通用的112专线,即便没有信号或者没有sim卡,都可以拨打!没有信号或者没有sim卡,都可以拨打!没有信号或者没有sim卡,都可以拨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接通后,会有语音提示:如果要报案,请拨0,我们会为您转接警察局,如果需要救助,请拨9,我们会为你转接消防局。语音提示是一边中文,一遍英文。只要你拨0或者9,一定有人接听。这个号码好多人居然不知道,我强烈建议你转发给所有亲友。

08,斐波那契数列复习法,真正学会的秘诀

斐波那契数列是这样的:0,1,1,2,3,5,8,13,21,34,55...... 这个数列以0和1开始,以后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我曾经在Coursera上面学过一个美国奥克兰大学的课程《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会“如何学习”),这个课程中介绍过,人类的记忆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工作区,类似于电脑的内存,位于大脑的前额部分,另一个是储存区,类似于电脑的硬盘,位于大脑的中部和后部区域。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知识和内容是在工作区域,这时候我们的感觉是:“嗯,我懂了”,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所以一考就不会做。

人类大脑有一个机制,或者说是特点,叫做快速遗忘。如果在工作区里知识内容,并不会直接进入长期记忆,而会在短时间内快速遗忘,这个机制,让我们的大脑有足够的弹性来记住重要的事情,忽略不重要的细节。但是对于学习来说,这就很痛苦。下面这张图是我们的遗忘曲线,也叫做Ebbinghaus遗忘曲线:

这个遗忘曲线显示,在学习之后的第9个小时,记住的内容下降到不足40%。所以,你学过任何东西,很快都会忘得一干二净,这不是说明你笨,而是说明你太正常了。

下面我们就请上斐波那契数列复习法:0,1,1,2,3,5,8,13,21,34,55.......

比如你今天学了一个新的公式,那么应该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再次复习,第3,5,8,13,21天都复习并且练习一次,这样基本上这个新知识点,就能够转换为你的长期知识了。我智商不高,但是靠这个也算混成了交大学渣。

09,五秒口袋法,避免愤怒到极点而做傻事,狂怒时的冷静神技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10个干货技能,家长一定要看!

当你愤怒的到极点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做这9个动作:深吸一口气 —— 憋5秒钟,心里默念12345 —— 伸出双手 ——把气慢慢的吐到手心里 —— 双手握拳,想象自己抓住了愤怒 —— 把拳头插进口袋里 —— 用力捏碎"愤怒",再松开拳头 —— 找个镜子把自己从头到脚看一遍 —— 对着镜子咧嘴露出牙齿。

这一系列的动作做完之后,大概需要10秒钟,你的注意力都会集中这一系列的动作上面,可以帮助你的情绪从愤怒的顶峰缓解下来,避免自己因为冲动而做蠢事,比如攻击别人和伤害自己。重要的是,事后把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和朋友,亲人进行交谈沟通,让自己真正的释怀。

10,青蛙法则,可以改掉拖延症

很多孩子都由这个拖延和磨蹭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学习能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严重问题。《青蛙法则,帮你的孩子克服拖延症》是我在2017年年末写的一篇文章。简单的方式就是我就不多说了,没有看过的家长可以可以去我的今日头条主页看一下。

11,踩个板凳上大号,身轻体健皮肤好

坐在马桶上的时候,放个小凳子,把脚放上去,这样可以让你嗯嗯更顺畅。持续一个月,身体会更好,连皮肤都会更光滑。这个技能真是老少皆宜,童叟无欺啊。很多人说这个和蹲坑一个道理,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蹲坑久了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压迫血管,时间久了很容易长痔疮的。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