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巧巧4岁的时候,外婆生气地对她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巧巧很认真地说:「婆婆,你听不听话我都是爱你的。」 孩子教我们的,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

有条件的爱容易让孩子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

「大多数父母都只是在孩子们满足了自己的期望的时候,才会爱他们。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他们就收回他们的爱。」

罗杰斯指出,「这种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爱)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

罗杰斯说,「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爱)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一直爱孩子,接受孩子,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会觉得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可能会引起爱的撤销的自我,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到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

八卦一下,《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和《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都是罗杰斯的学生,他是祖师爷级别的。

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也要接纳

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先接纳再推动孩子改变。

举个例子: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嫉妒某个同学成绩比自己好,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回答呢?

通常我们会说,你怎么可以嫉妒别人呢,大家都是好伙伴,你要向他学习啊。我们否定孩子或者不允许他嫉妒,但他的嫉妒情绪并没有消失,依然存在,只不过下次他再也不敢跟你讲了。因为他知道,他再跟你讲会受到你的批评。

孩子在跟我们谈他内心感受的时候,我们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如嫉妒、羞愧,告诉他妈妈爸爸理解你的感觉。如果家长曾有过相似的经历,鼓励和孩子分享自己曾有过的经历和感悟,如「妈妈小时候平时成绩都很好,有一次考试考输给了同桌的同学,也挺嫉妒她的。后来妈妈在平时的学习准备中做得认真,下一次成绩又追上来了。」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 第2张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嫉妒是人之常情,嫉妒既可以激励人提升自己能力(正面),也可能让人通过贬损别人来满足自我价值感(负面)。家长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后,向孩子示范了怎样用正面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嫉妒可以说出来),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提升自己(如「后来妈妈学习更认真了,下一次成绩又追上来了」)。

孩子对父母的愤怒要接纳吗?

你可能要问,有时候孩子的愤怒是对着父母的,比如他说「妈妈,我讨厌你,你是个坏妈妈!」这时候怎么办?难道这时候也要接受,也要接纳吗?

嗯!接纳这个太有挑战了,接纳他等于否定了我自己。但即便孩子有时会这么表达,我也建议大家接纳,但限制他的一些用语和行为,比如不能使用一些非常不礼貌的字句,不能丢东西摔东西,但可以表达愤怒的情绪。

孩子的愤怒如果可以适当表达的话,家长会更有机会了解孩子,进而影响孩子。

对情绪、感受的接纳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例如,一位妈妈从窗向外看去,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帮他的朋友小城免受小罗的欺负。小罗比他们都高大有力。

不久之后,儿子进来了,妈妈叫他过来,把手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妈妈看到了,很欣赏你刚刚为小城所做的。我想你真的是小城的好朋友,那需要很大的勇气!」
儿子回应说:「我才不勇敢呢!我其实很害怕。我不知道我还可以怎么做。」
妈妈回答:「哦,你觉得害怕,而不是勇敢,所以你想要我知道你的想法。」
孩子:「是的,妈,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妈妈:「你那时在害怕,但你仍然愿意帮忙你的朋友。在我看来这就是勇敢!」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 第3张

孩子刚从断桥下来时,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勇气,他认为自己其实很怯懦、害怕,妈妈此时如果急于表达和鼓励孩子,表扬说「我认为你这不叫害怕,你的行为就是勇敢」,没有接纳孩子的感受,表扬意图虽好,但与孩子的真实感受并不一致,自然也无法建构形成对自己的新认识。

而在前述对话里,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再进行加工,「嗯,你那时在害怕,但你仍然不愿意放弃,而希望再试试看。这在我看来这就是勇敢!」这时候孩子就接受了,将自己的情绪和妈妈的看法重新做了整合,这时候孩子才真正修正了原有认识,认为自己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的确也包含着一份勇气。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