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看了下最近热播的《小别离》,整个剧情里浮现着一种家长集体式焦躁,还涌现着一种当今中国家长头脑中存在的最可怕的逻辑思维。

家庭条件一般,学习成绩是学霸级别的琴琴,她的妈妈佳妮说:

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国,出了国,你才能更优秀。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学习成绩中上等,家里是中产阶级的朵朵,她的妈妈文洁说:

你必须抓紧学习,只有上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才能成功。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第2张

家里是富豪级别,学习成绩落后的学渣小宇,他爸张亮忠说:

你在国内只能上个民办大学,如果出国镀了金回来,那些员工才能听你的,你才能更好地继承我的家业。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第3张

说到底,这些父母们操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前程和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能够过得好一些,不惜一切代价去积攒现在。

整个剧情,都在渗透一种可怕的逻辑:

一个人,只有学习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只有考上好大学,这辈子才能成功。

长期在这样窄逼的逻辑下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呼吸空间则会越来越小。小到让孩子自己难以呼吸,以至绝望。

以至于他们在重压之下,对父母发出了这样的咆哮: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第4张

 被骗学费致死的徐玉玉真的死于诈骗吗?

比如前阵子那个因为被骗一万元学费而猝死的女大学生

她是死于钱财被骗吗?

不,她是死于无望。

很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被骗了几千元而已,怎么就被气死了呢?!

然而,细细想,这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这个女孩生前,一定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出路。

学习不是她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

为了给她筹足学费,这个家庭一定用尽了自己的积蓄、人情关系和尊严。

这么多的牺牲,这么重的期待,压得她几乎要喘不过气。

好不容易筹到的钱,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就像是这个姑娘的救命稻草。就像是一个即将窒息之人的一口氧气。

她只有这一口氧气。

她脆弱吗?不。她曾经强大到,扛下了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殷切期待。

可惜她太小了。那几乎已经到了她的极限。

当钱筹到了,当总算可以实现大学梦,去兑现家庭所有人的期望之时,忽然,钱被骗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一直以来,她只有这一口氧气。

所以,丧失的危险感,足以把她消灭掉。

很多家庭,就是这样把孩子逼疯的。

不然,高考后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选择跳楼、跳河?

是因为家长一直以来给孩子灌输的观念就是:你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可走,这条路走不通,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第5张

作为父母,我们不都是大学毕业吗?感觉人生幸福吗?

太多的父母,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只关注外在的物质条件,却忘了为孩子准备能自立于社会的内在动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好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孩子存世的关键因子,如果父母没有提前为孩子准备好这些关键因子,即使送孩子出国留学也一点用没有!

可以说,人与人千差万别,归根究底就在于性格,微小的性格差距就会造成做人做事的巨大差别。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比较成功的人,他一定具有某方面的性格优势。而很多人的失败,往往是由自己的性格缺陷所决定的。

智力、学习和成绩、高门槛等从来不是个人成功与幸福最主要的因素。一味地寻求出类拔萃和成功,只会把一个人对生活的幸福感知提前掏空。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即: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各种品质,才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而这些结合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人的好性格。

审视我们的身边,就可以看出:真正对生活感觉满意和幸福的,并不是那些特别有钱和事业成功的人,而是性格很开朗、平和、稳定的人。

但,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如果说遗传为孩子的性格提供坯子的话,那么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塑造师了。

所谓“三岁看大”,性格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初步定型并开始发挥作用了。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特别是学龄前),给予孩子积极关注和回应

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以最快的速度而且毫无选择地对婴儿的哭闹做出回应,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经常被父母置之不理的孩子更加独立,而且在性格上往往更加勇敢、刚毅。

这是因为,父母的及时回应,会给孩子形成一个基本却又至关重要的印象:我是好的,可爱的,被爱的,有价值的。

反之,那些未能得到恰当照料的孩子,心底里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信念: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配……

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直接决定孩子能否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以及能走多远。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即使是物质上的极大富裕和满足,也无法弥补家庭温暖的缺失带给孩子的伤害。这样的孩子天生就缺乏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自然也无法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何谈自信和积极主动呢?

▌恰当的规则建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爱和拥抱,还需要守纪、规矩和约束,需要有人对他们说不。对孩子来说,爱和规则从来都是并行的,两者相辅相成一起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最后,作为父母本身,还需要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因为孩子会去模仿和学习我们的处事方式和人生态度。

我们用纪伯伦的诗结束,希望父母们能够反思、共勉: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第6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