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8.2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在父辈们“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棍棒教育或者“必须听话,没商量”、“小孩子懂什么”的控制教育中走出来的。那些童年阴影的面积,与我们向往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成正比。

所以,在我们还没成为父母之前,就常拍胸脯发誓:“我要是当了爸(妈),绝不会强迫孩子”、“我会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选择”、“我绝对不会打骂孩子”……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于是我们用心地学习各派科学育儿方法、跟自己的控制欲望、负面情绪等作斗争,展现出微笑、倾听、耐心的姿态,努力要给予孩子最好的爱、理解和尊重。

然而,我接到过不少家长的咨询,事件各有不同,但基本意思大致相同:跟这个天使和恶魔同时附体的小家伙相处久了,突发状况百出,再加上家里各派育儿意见不统一,年轻的家长们往往会在周围人的评判中动摇和纠结,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尊重和放手是不是从右倾变成了左倾,从绝对权威变成了无限溺爱?到底溺爱和尊重的界限在哪里?

先讲个身边朋友的例子吧。

最近多妈在家中有点腹背受敌,被指太娇纵孩子。

起因很简单,多多近日奶量直降,平时一顿能喝200ml,现在有时只喝60ml就开始哭闹。

“不想喝奶吗?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多妈在确认孩子不是生病后,收起了奶瓶。“好,如果不饿,那我们就不喝。”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2张

在奶奶看来,这就是溺爱:“他不喝,你就惯着他啊。饿着了怎么行?”

这段情节反复重演几次后,多爸也沉不住气跟着指责多妈:“当初谁说不能溺爱孩子来着?他这么小,能由着他想怎样就怎样吗?慈母多败儿!”

虽然有点委屈,但多妈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她相信孩子知道饱足,想尊重孩子的感受。

就在多妈坚持“溺爱”多多一星期之后,多多的胃口就恢复如常了。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3张

如果多妈放权,结果大致都能猜到:奶奶怕孩子饿着,威逼利诱追着喂上一两个小时,这瓶奶是喝完了。可没多久又到了下一餐时间,多多当然吃不下,又进入追着喂饭的恶性循环。

能像多妈一样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她能背着溺爱的“罪名”做到这点,是因为她从内心中承认多多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连成人都会有没心情、没睡醒、没胃口不想吃饭的时候,却要规定孩子每餐必须吃多少,这不公平,更不科学。

所以,还在担心是不是溺爱孩子?不如想想我们是否足够了解孩子、相信孩子。

八九个月的孩子,突然就不愿好好吃你一勺勺喂过去的食物,非要自己抓面条、捏饭团,非要自己拿碗舞勺子,你顺着他,无论衣服、饭桌、地板弄得多脏,都毫不生气,笑盈盈地收拾好,下一餐接着玩。

这是溺爱孩子吗?不,你是在尊重孩子精细动作发展和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兴趣。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4张

一岁的孩子刚会走,就开始垫着脚尖,翻书架、开柜子,一件件地把东西拿出来扔着玩。在安全的前提下,你任他翻玩。他扔了你就捡,再扔再捡,乐此不疲。

这会宠坏孩子吗?不,你是在尊重孩子对空间的探索,让他感知物体和空间的关系。

孩子到两岁左右,开始和你抢着刷碗洗衣服,非要自己收拾玩具、穿衣服……虽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倒忙,但你依然放手让他去做,默默收拾烂摊子,鼓励他再接再厉。

这是娇纵孩子吗?不,你是在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行为发展,培养他(她)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啊!

在孩子每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都会有特定的表现。不能因为无知,就给这个时期的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也不能因为无知,就让尊重孩子生长规律、个体节奏的父母们背上“溺爱”的黑锅。因为尊重孩子远比你们简单粗暴认为的“溺爱”要难得多。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5张

比如孩子哭闹时,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物质满足,喜欢什么给什么,只要立马不哭,如果能,星星都会摘给他。

而尊重孩子的父母呢,会先拥抱安抚孩子,认真思考孩子为什么哭、有什么感情需求,并且判断需求合不合理、如何适当回应。这真的不易。

相较于溺爱无底线的放任和纵容,尊重是有原则地回应,除了理解、包容外,更重要的是为懵懂的孩子设定规则和边界。

豆丁在4岁时主动要求学习钢琴,妈妈娟知道,这不过是孩子一时兴起。但是她仍然很认真地跟孩子做了沟通:一旦练琴,必须按时上课,定时练琴,要减少玩耍时间。这些约定豆丁都欣然接受。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6张

于是,娟为豆丁报了钢琴班。学琴途中会发生什么,大家都能猜到。热情和好奇一过,小男孩就坐不住了,各种撒娇耍横。但娟并没有妥协,无论风雨都送同豆丁去上课,无论哭闹都监督豆丁每天练琴。

事情的结局并没有神奇反转,豆丁没有由此成为钢琴神童,甚至没有去考级,依然是个喜欢玩泥巴打仗的普通男孩。

这或许和你们的期待不同,但娟很满意。因为这个过程,豆丁学会了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尝试了面对挫折,知道了坚持的意义。而她也学会了尊重孩子选择,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规则,处理与孩子的冲突,以及更坦然地接受孩子的不足。母子俩各有所得。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7张

所以,说到底,尊重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富有耐心、极具技巧的爱的艺术,是我们为人父母者需要终身进修的课程。

台湾作家龙应台每次看到儿子安德烈抽烟,都恨不得把烟从他嘴里拔出来,或者狠狠揍他一顿。可是她告诫自己: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烟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这种让普通家长们难以企及的极具克制力的“尊重”,或许不容易模仿,但值得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我们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发展规律,我们才能慢慢学会尊重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那应该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吧,任何一方都不占有或被占有,也不控制或被控制,既相互深爱,又彼此独立。

溺爱?还是尊重?你真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第8张

就像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的那样: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这首诗,或许就是“尊重”这一课最好的教科书。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