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是那么爱八卦的人,还是被张靓颖的头条轰炸了。她终于要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冯轲结婚。看到张靓颖妈妈的公开信,彻底被震惊。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妈妈在公开信里控诉女儿:结婚不通知她;多次劝说女儿不要嫁给冯轲,他不是好人,她不听;冯轲只是把女儿当成赚钱工具,不是真心爱她,担心女儿上当受骗。

单身家庭,两人相依为命。怎么会突然撕破脸皮,需要通过大众媒体相互喊话来沟通?就因为一个男人?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第2张

为了你好,你要听话

张靓颖和妈妈之间的故事,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现实生活中,不同意儿女婚事的爸爸妈妈,很多最后都会走向这样的冲突。

这让我想起隔壁邻居家的故事。他家有四个女儿,有一天,原本最懂事、最听话的大姐和家里闹上了革命。

大姐和年长10来岁的男人好上了。家里死活不同意。“年纪大、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前途,跟着他一辈子吃苦受罪......"

百般劝说没有用,她妈妈就上演了要死要活、试图自杀的戏码,年过50的爸爸还和男方的家人打架,被打成重伤......

但是,都没能挽回大姐追寻爱情的心,还是跟着那个男人私奔了。再后来就是断绝母女、父女关系。

他们是中国父母的典型代表,都试图在儿女面前扮演洞察一切、掌控一切的“上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看人比你准,为了你好,你应该听我的......"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第3张

除了婚姻,工作也插手

当然,中国父母扮演“上帝”角色的场景绝不限孩子选择配偶这一个,还有孩子高考填志愿、毕业找工作、甚至交朋友、买车、买房子等大大小小的事情。

他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任意评判孩子行为的对与错,甚至代替孩子做决策。遇到意见不同时,总会抛出那几句:“我是为了你好,你不懂。”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第4张

妹妹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顺利。父母急了,赶紧联系亲朋好友张罗帮忙。

终于在亲戚的介绍下,一家上海日企抛出橄榄枝。爸妈欣喜若狂,催促她马上入职,“你本身就是学日语的,专业对口!”

妹妹本身有些犹豫,不太想离开家乡,只身去上海工作,但是耐不住父母的催促和就业压力还是去了。

咬牙坚持了3个月,实在受不了日企工作氛围,跟家里人提出要辞职换工作。

对于小城市的父母来说,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怎么能随便换?!他们开始苦口婆心:“工作就是这样,哪有开始就顺心的,干着干着就好了......”

妹妹听了父母的话又坚持了1个月,还是觉得痛苦。父母依然坚持他们的判断:“日企待遇多好,再找工作不可能找到这么好的了。

在爸妈的再三劝说、要挟之下,那个妹妹咬着牙在那家变态的日企干了半年,最后还是无法忍受辞职了。

后来,整整花了3个月的时间来修复那段时间造成的身心疲惫。

更难过的是,她和父母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因此出现了嫌隙,她有时甚至怀疑父母对她的爱,实际上却那么残酷。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

没有人能否定父母对孩子的爱,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责任、是底线。

不可否认,父母很多时候真的比我们睿智,他们经历多,听他们的话,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少经历痛苦。

但毕竟孩子的人生毕竟是他的人生,话语权应该在他的手上。一些中国父母无法接受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从“决策者”转变为“支持者”。

当孩子长大、学会独立,开始自己做决策时,不愿意、不甘心“被冷落”,开始抱怨“孩子不听话了”。横加干涉往往会造成与孩子之间的隔阂、甚至是激烈的冲突。

致父母,有些事真的不用替孩子做主 第5张

“母爱是一场体面的退出。”当孩子长大了,父母需要学会退出,把舞台让给孩子,强留只会给孩子套上感情的枷锁,甚至将他们从我们身边推开。

确实,父母想保护孩子的迫切,我们的确愿意付出一切,让孩子远离伤害,哪怕是一点点的伤害。

但是,我也一直告诫自己,这是他的人生,这是他要面对的世界。我们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他去感受世界、体验人生,哪怕是世界的不美丽、人生的不完美。

现在他还小,我要360度全方位地保护他,等他长大了,我一定不能成为他的枷锁,限制他的飞翔。

我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给他准备一个坚实的靠山,在他受伤难过时,知道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他。

PS:邻居大姐的故事还有续集,20年之后,她终于和父母破镜重圆。四个姐妹中最孝顺的孩子,还有,丈夫还是私奔的那个,据说很幸福......

母爱的退出,不是退却,而是一种升华。有位妈妈说的好,爱情这事,就算错了,也许要看着她撞墙,再含着泪为她擦去鲜血。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