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哭闹的孩子,是身心正遭受困扰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惩罚!

哭闹的孩子,是身心正遭受困扰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惩罚!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7.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姥姥正好在外面,于是就帮忙给接了一杯。因为不是妈妈接的水,小鹿这下不得了了,大哭大闹,还要往地上撞头伤害自己,这是他表达非常不满的方式。

小鹿爸觉得妈妈管不住小鹿了,便也出来干预,对妈妈说:“不要惯着他。”接着对小鹿吼了一句:“嘿,别闹了。”接着就要强行把他抱走。我对小鹿爸说:“你凶他有用吗?”

小鹿爸马上明白过来了,用一秒钟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换了个策略,用转移注意的方法来平复小鹿的情绪:“看外面树上的小鸟。”小鹿估计是知道在爸爸这里闹没什么好处,于是停止了哭闹,头倒在了爸爸肩膀上。

爸爸要准备上班了,我接过小鹿来,问还要不要喝水,妈妈给你接点水。这时候,小鹿点头说行。给他递过水杯的时候,看到他的嘴唇已经非常干。他端起水杯,喝的咚咚响。喝完水之后,他没心没肺地笑了,好像刚才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切都恢复正常,除了我的睡眠。

没睡好,又觉得很渴,这种因为生理上的不适而闹脾气,打一顿、骂一通又有什么用呢?

在孩子哭闹厉害的时候,我刚开始的策略就是,你渴了,就给你喝水。你想出去喝,就顺着你,咱们出去喝。可是越是顺着他来,他的脾气就越大。我也非常困,还没睡醒,当他哭到最厉害的时候,就想往他屁股上拍上几下,转念一想,这样做并不会有什么用,于是就没下手。因为我的情绪也并不好,所以,也并没有共情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不舒服,又想睡觉又很渴。”

哭闹的孩子,是身心正遭受困扰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惩罚!

“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的哭闹会让父母处于一种特别状态,让许多家长怀疑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所以父母会对孩子的哭泣紧张、排斥、反感。所以接纳孩子情绪的前提是要父母自我调整情绪。

这一天夜里,小鹿做恶梦了,翻来倒去,嘴里还念叨着“怕,怕。”我将他搂到我怀里,他依然表示怕。我对他说:“妈妈知道宝贝怕。”就只有这一句,小鹿立马又安静地睡着了。一点夸张的成份都没有,就是这么神奇。仅仅只是出孩子的感受,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下面是对今天事情的总结:

1.孩子在饿了、困了、病了、累了以及无聊的时候比较容易发脾气,就是所谓的“找碴儿”,我们需要提前预防这一类情况。比如,知道小鹿晚饭没有好好吃,在睡觉之前,就得让他吃点东西,喝点水。

2.幼儿的行为没有需要惩罚的说法。他们哭闹不过是想唤起注意,大声嚷着不过是想睡觉,又或者对我们制定的规则表示不满。他们可能需要表达愤怒、沮丧、困惑、疲惫和失望等情绪,尤其是在大人设定的规则让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这些情绪化的反应都应该被允许,甚至被鼓励。孩子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且不受批评的自由。如果他需要把沙发上的抱枕拿下来扔掉,那就让他扔吧。

3.不要急于“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来压抑孩子的情绪、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等等,总之不要运用语言暴力更不要用身体暴力。

打骂的危害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斯坦福大学有一项研究指出,当孩子感到压力和害怕时,他的大脑会释放一种有毒物质叫氢化可的松,会损害记忆力区域的脑神经。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到放松不焦虑,是促进大脑健康发育的关键。

4.孩子哭闹之后,不能打,还不能哄,那要怎么做呢。和孩子共情,说出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现在很不高兴。”同时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我不高兴、我很伤心、我难过”等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从愤怒过度到难过。

小鹿姥爷曾笑话我教小鹿认识情绪。某次,小鹿将一些食物扔到地上之后,我教育了他几句,他就哭了。我问他,你现在的情绪就是愧疚。然后,我解释给他听。后来,他做了一件让他感到愧疚的事情,他主动说出了他的情绪——“愧疚”。

在孩子发泄的过程中,给孩子共情——今后在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不会仅仅体验幼稚的感情——气愤,而是能够体验到更加成熟的感情——难过,并且接受令他失望的现实。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