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家有“小磨蹭”(下)

家有“小磨蹭”(下)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9.3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M —— Mean (意义、打算)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 mean it。意思就是我说的就是我真正打算做的。说白了,就是说了就得做。比如妈妈叫吃饭了,爸爸一边看电视,一边对孩子说:“去洗手。”自己却不挪窝,眼睛还盯着电视,这种情况下就别指望孩子会即刻照做。再比如我上述提到的出去玩该回家的例子,家长说该走的时候,意志要坚定,强调自己说出口的指令首先自己就要执行,更要帮助孩子执行。说了不立即做,还不如不说。免得将来家长说的话对孩子不起作用。

Method(方法)

对孩子的磨蹭,家长简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明明一个劲儿地一催再催,但孩子依然慢条斯理。有时候家长没耐心了,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脱口而出:“真笨,到现在连穿衣服都穿不好。”说罢一把夺过来,替孩子穿了起来……如此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他怎么能够快得起来呢? 其实是我们做成人已经太久了,已经忘了自己在孩提时代的情景了。据我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快不起来,而是不知道“快”是什么意思,该怎么个“快”法。“快”是由熟练而来的,所以平日里要给孩子多锻炼的机会,所谓熟能生巧。具体怎么个做法要逐一示范给孩子,而不是仅仅口头催促、居高临下地指挥。比如我女儿在穿衣洗漱的时候,我看到节奏慢了下来,就会非常非常具体地告诉她:“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中间不要停。”吃饭的时候看到她东张西望,就提醒她:“眼睛看着饭碗,右手拿筷子,左手扶着碗,一口接着一口吃。”让她明白,这样就叫做“快”。

家有“小磨蹭”(下)

E —— Either…Or…(要么这样,要么那样……)

就象我上面提到的拿筷子给女儿作比喻那样,要让孩子明白,每个行为后面都带着后果。我经常告诉孩子:“你可以慢慢来,要么花很多时间穿衣吃饭,没时间玩;要么赶紧做完,就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我就得明明白白地把后果告诉孩子。我跟她说:“每天的时间就这么多,而且有些事情是每天必须要做的,比如穿衣、洗漱、吃饭等。如果每件事情都花很长时间,那么等你起床穿完衣服、刷完牙洗完脸梳完头,就到了中午了,你就得吃午饭了;午饭吃了好久好久,就到了睡午觉的时候了;午觉起来再一拖拉,就吃晚饭了;晚饭吃得慢,吃完后就该睡觉了。那你一天就只有吃饭睡觉了,别的事情都没时间做了,多没意思呀!” 另外孩子作业拖拉也是有原因的。有位经验丰富的妈妈告诉我,孩子作业拖拉,除了他可能不会做以外,跟孩子的个性也有关系。有的孩子比较专注,可以一下子坐定一个多小时。可绝大多数孩子都难以做到。 我们普遍认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认真学习,其实不然。有些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专注的时间最多十几二十分钟,这时候他即便坐在那里,也是心不在焉。与其一个劲儿地催促让孩子反感,还不如给孩子两三个选择方案。先是让孩子自己估算一下完成作业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如果孩子说是一小时,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是花一小时一鼓作气把所有的作业做完后再玩,还是做十道题休息五分钟再接着做?不过这样你就没有整块的时间看动画片了。”让孩子自己来选择,选择后就监督他按照自己的决定来执行。不过我的孩子还没上学,这个办法还没试过。各位家长可以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 Expectation(期待)

让孩子对常规的事务也充满期待。比如我每天打车送孩子上幼儿园,我儿子喜欢认车标,在他早晨洗漱的时候,我就说:“我们赶快出门,看看今天是什么车在等我们。”他就会立刻加快速度,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今天接我们的是“富康”还是“现代”,是“夏利”还是“大众”。

Early (赶早)

我还发现两个奥秘:如果我起得比孩子早,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晨读、默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一天的到来,那么在孩子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是妈妈一张愉悦的脸,他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好起来,也乐意配合。如果我是被孩子吵醒的,自己还在半梦半醒中,就要开始张罗孩子的穿衣洗漱吃饭,就好比是没有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心情自然糟糕透顶,再看到孩子一磨蹭,心里的火“噌”地就冒出来了。所以家长要比估计的适合时间提前一小时或至少半小时起床。 另外,许多孩子起床后喜欢腻一腻妈妈,在妈妈身上赖一赖,其实那是孩子的情感需要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先充充电,并不是懒,故意赖床。所以要为此特意留出一段时间,要比你估计的应该叫孩子起床的时间早半小时或至少十分钟。

在我们家,先起床的孩子有个特权,就是可以和妈妈一起赖在沙发上读一本书。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争着早起,被晚叫醒的那个还不乐意呢! 每天早上去上幼儿园或上学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孩子哭着不肯起床,母亲气急败坏地嚷嚷“要迟到了!”家里其他人也手足无措地忙作一团,轮番伺候。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心情上事先做好预备,在具体的事情上也要提前安排好。比如:让孩子把第二天要带去学校的东西提前一晚准备好;把孩子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你自己要穿的衣服提前一晚准备好等。这样也便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计划性。 事先计划和留出足够的空余时间很有用,能够让我从容不迫,心平气和。

比如我儿子是个“程序型”的人,程序不能乱,不能中途被打断,每件事还非得自己做,而且一定得完成才行。这当然是个优点,但在赶时间的时候,他的“认真”简直叫人忍无可忍。估计到这一点,我就必须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完成他的“程序”。 如果你能每天早上从容不迫地给孩子和自己穿戴整齐,那你的一天会过得比你一大早就尖叫匆忙来得愉快得多。如果发现自己每天早上都大呼小叫,出门时就要记得给孩子道个歉。如果孩子已经四五岁了,问问他觉得你该怎么做才能让早晨不再是个战场。有时让孩子参与如何解决问题的讨论会使问题消于无形。 说了那么多方法,其实我们家长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不可能自动自发就按照我们的标准完全执行的。他们需要时时提醒,日日操练,直到养成习惯。回想我自己小时候也磨蹭,等大了,成家了,有孩子了,要做的事情多了,自然就风风火火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成长需要过程。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让孩子作孩子(Let child be child),给他们空间成长。

罗马不可能一下子建成,孩子也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事事完美。孩子与成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孩子们总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一切都还遥遥无期,而大人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父母要接受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并教育孩子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孩子需要时间做孩子该做的事,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做做白日梦、坐着看蚂蚁搬家、探索身边的事物、操练所学的技能……所以不要帮你的孩子把日程排得密不透风,确保每天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但同时,也不要放纵孩子,每星期至少有一次例行的活动:一个游戏、一堂课、一个故事或一次例行的探访爷爷奶奶…… 让孩子明白:我的生活是有韵律的,像爸爸妈妈一样,每到了特定的时间,我就知道我该干什么了。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旅程。

在整个旅程中,马不停蹄地猛冲或走得太慢都不好。太快,会错过最好的风景;太慢,会错失很多机会,而且让每个人都会等得不耐烦。因此,我们的生活要有张有驰。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