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生活护理 > 宝宝挑食的坏习惯,和爸爸妈妈们有关!

宝宝挑食的坏习惯,和爸爸妈妈们有关!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有挑食的习惯,很多时候和爸爸妈妈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自己的饮食习惯,无形当中影响到了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家长不能小觑。

有不少妈妈抱怨,从孩子添加辅食开始,就发现了他挑食的苗头。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宝宝更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挑食的道路,甚至上了幼儿园后也难有改善。挑食,到底是宝宝的错,还是另有原因?

前两天好友聚会,两个妈妈说起孩子挑食的情况。她们都是怀孕时孕吐非常严重,而如今孩子挑食的表现也如出一辙。

一般来说,孕吐的症状三到五个月会有所缓解,而我的这两个朋友是从头吐到尾,吐得天昏地暗。从怀孕开始就狂吐不止,最严重的时候连喝口水都吐,血、胆汁,都不知道吐出过多少;整个怀孕期间,因为孕吐,不停地住院输液,到孕后期干脆只能躺床上,一旦直立起来就想吐;一直到剖宫产手术前,还在吐。因此,整个孕期,几乎不知饭菜为何物,每天那叫一个饿,但吃了就吐,简直要和吃这件事绝缘了。

而她们的宝宝呢,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挑食的现象,孩子说某样东西不想吃,如果大人劝着喂进去,孩子会立马大口吐出来,是那种真正的呕吐。面对这种状况,大人只能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什么就不敢再喂。

怀孕的饮食状况真的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挑食吗?一些专业文章是这样说的,

妈妈孕期和哺乳期的偏食也是造成一些孩子对某些食物的偏好。因为食物的味道可以通过乳汁或者羊水传给孩子。还有的观点认为,孩子天生的性格特质也会影响他们对于新食物的接纳。比如,喜欢尝试的孩子总是能很快接受一种新食品,但也会容易出现喜新厌旧;一些对新事物天生敏感小心的孩子,对食品的接受也会比较困难。

我认为,这些分析可能在科学层面还需更多的论证。孕吐是不是真的会导致孩子挑食,我也没有找到更明确的专业分析。但就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孩子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还真不是完全由他自己说了算,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到出生,再到不断长大,一些不可抗拒的干扰因素一直围绕在他身边。国外文献就列举了以下一些与孩子挑食相关的因素。(该图表摘自“牛宝宝翻滚记”)

可以说,除了怀孕、疾病等这些无法避免的因素外,更多孩子挑食的原因是在后天的家庭养育中造成的,很多病根其实是出在大人身上。大多时候,家长无意识的一些言行成了宝宝挑食的助推器。

1、强迫:最隐形的挑食帮凶

“你必须把这盘菜给我吃了,否则你就别想再玩这个了。”

“挑食不是好孩子,你是不是不想做好孩子了?”

“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再也不给你做了。”

宝宝挑食的坏习惯,和爸爸妈妈们有关!

这样的“威胁”,恐怕会出现在很多的家庭中。其实我自己也是,当孩子有时候不好好吃饭,挑三拣四时,无明业火就开始往上冒,忍不住就会用胁迫的方式,逼着孩子吃。而效果呢,往往不好,或者是偶尔奏效,下次又回到原点。

从孩子吃辅食开始,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迅速发展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自己选择,自己动手,对于大人的一些安排不愿听从。这是人在发育、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同样,这样的自主意识也会表现在对于食物的挑剔上。如果我们硬要和孩子对着来,他们会感到不被尊重,进而与大人开始对抗。表面上,这是一个挑食问题,其实,它是一场争夺谁说了算的内心战。而大人,总是报着“我是为你好”的心理,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是主导者;问题是,偏偏孩子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吃饭是他在吃,他有权说了算,他希望得到尊重。至于营养、好习惯之类的事,宝宝哪里懂得,在这些大道理面前,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主导权。

2、大人偏食:可怕的“榜样”作用

有些爸爸妈妈,自己本身就偏食。孩子长期和爸爸妈妈共同进餐,一定会发现你们的秘密,孩子就会模仿。有的大人会说,那是孩子挑食的借口。我认为,这不是借口,就是真正的原因之一。父母的任何一样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带着家庭的烙印。

3、零食:好好吃饭的天然杀手

如果孩子在吃饭之前往肚子里装了好多零食,那吃饭一定会挑挑拣拣,磨磨蹭蹭,因为他不饿。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平时吃零食比较多,养成了习惯,即便肚子饿,也会首先想到零食,吃饭时也惦记着零食。因此,正餐的挑食,问题可能出在正餐之外。孩子的饮食情况是一个整体,零食的部分没有控制好,一定会影响到他对于吃饭的专注力和喜好。

4、总是单独给孩子做:特殊待遇催生挑食

如果是还在吃辅食的小宝宝,单独做是必需的,但如果已经是2岁以上的大宝宝,这样做就不必要了。单独做,意味着会参考宝宝的喜好,肯定是要做他喜欢的,甚至是宝宝啥时候想吃就啥时候做,不和大人一起进餐,打乱了一日三餐的正常时间安排,这会给孩子挑食制造天然的机会。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