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孩子沉迷手机没节制?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孩子沉迷手机没节制?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家长群像爆炸了似的,一直追问开心老师:孩子老是玩手机怎么办?没收孩子手机不见效怎么办?为什么怎么治孩子还是老样子?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替孩子算过手机通讯录、微信、QQ里一共有多少好友?我根据班级50位学生粗略统计了一下,80%的学生竟然超过600多位好友,想想看如此强大的人脉怎能让孩子舍下?

除了交友,孩子还有更大的诱惑——游戏,班上的学生一个带一个学会了游戏,形成了庞大的游戏团,你不玩就是异类、不合群!

为此,开心老师翻阅了很多案例,终于为各位家长准备了十分管用的3种策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孩子沉迷手机没节制?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出门玩耍时,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

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初中生:平时住校,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转移孩子注意力

自从,开心老师调查了班级学生玩手机的情况后,有一位学生东东跟我分享了他的妈妈如何帮助他戒掉手机的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

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

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

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孩子沉迷手机没节制?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第2张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孩子沉迷手机没节制?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第3张

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祭出了大法宝——手机。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说真的,开心老师认为比“你再玩手机,我就给你没收了!”这句话更有用的是家长用对方法,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