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音乐:宝贝成长的精神食粮

音乐:宝贝成长的精神食粮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4.4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越是生命早期的体验,对人生的影响越深刻。在人格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的心智发育占有基础地位。适宜的音乐对宝贝来说,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信息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模式的建立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音乐:宝贝成长的精神食粮


  为什么说音乐是宝贝最佳的精神食粮?

胎儿在母体内就已经具备“学习”能力了。胎儿出生后,大脑迅速发育,学习能力发展很快,在3岁前即已形成思维、反应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不过,宝贝在心智发育过程的早期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感觉体验来学习的。他们首先通过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体验来认识世界。

由于最早形成的感觉是听觉,声音的刺激无疑对宝贝感受“外面的世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作为不需要翻译的语言,能够直接作用于心灵而形成情绪体验,因此音乐的熏陶在所有感觉教育中是最重要的手段。就像母乳是婴儿最佳的物质食粮一样,优美的音乐可以说是胎儿最佳的精神食粮。

为什么音乐胎教能促进胎儿的心智发育?

在胎儿的几种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就是听觉系统了。受孕后第28周时,胎儿的传音系统已发育完成,胎儿已能感受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母亲与自身的心音、血流声、肠蠕动声及轻声的说话声,都是胎儿最初的听觉对象。胎儿能听到并分辨传入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进行“学习”形成“记忆”,影响出生后的发育和行为。

音乐胎教就是利用胎儿敏锐的听觉,给予胎儿良好和谐的声音刺激,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大量调查表明,受过音乐胎教的孩子普遍表现出聪明安谧、眼睛发亮、自控的能力强的特点。


  音乐改变宝贝心智发育的3个作用

1.促进全脑开发

欣赏音乐是一种运用大脑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音乐美感靠右脑去体验,而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要靠左脑去完成。

长期的音乐陪伴可以有效地激活宝贝的右脑,避免在成年后形成语言逻辑思维占绝对优势的“左脑型”思维的弊端。

2.有助于提高情绪智商

音乐所带来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体验,是其他活动形式远远不及的。音乐可以极大的丰富宝贝的心灵世界,为其认识和把握感情因素,进而实现内心和谐和人际协调打下基础。事实表明,长期处于音乐氛围中的宝贝往往表现得温文尔雅、气质不凡,且容易与人相处。

3.有矫治和屏蔽外界不良信息的作用

音乐治疗学认为,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从失衡和紊乱中恢复常态,从而对心理、行为的偏差起到某种矫治作用。同时,当和谐的音乐充满内心时,来自外界的不良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和抵消,从而保护宝贝的身心健康成长。


  解读“莫扎特效应”——

在音乐对人类思维的影响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的效果来自于多项研究,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体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就连老鼠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

“莫扎特效应”的科学依据,是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可以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乐结构完善、音区适中、乐句对称等,而且莫扎特的音乐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其实,具备上述特点的音乐并非只有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适合婴幼儿心智发育的音乐还有很多,比如巴洛克时期的许多杰出音乐家(如巴赫、维瓦尔第、勃拉姆斯等)的作品,都是宝贝宝贵的精神食粮。


  怎样给宝贝选择适合的音乐?

对于胎儿——

在进行音乐胎教时,传声器最好离肚皮2厘米左右,而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因为胎儿的耳蜗很稚嫩,如果让声波直接进入母体子宫腔内,很容易使胎儿受到不可逆性的损伤。

对于婴幼儿——

1.适宜婴幼儿的音乐具有曲调优美的旋律,节奏不宜太强烈,也不宜太快,符合心跳节奏的就比较适宜。音乐包含的感情应该是优美纯净的,尽量避免包含激烈矛盾冲突的主题,如贝多芬的一些作品。

2.相较中国民乐,西方古典音乐配器更为丰富,富于美感,更适合婴幼儿使用。

3.3-6岁的宝贝,可以欣赏学唱一些适合幼儿的儿童歌曲和歌谣。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