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食谱 > 百科知识 > 别把孩子“假想伙伴”当假想敌

别把孩子“假想伙伴”当假想敌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4.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忽然跟你谈起他的一个亲密伙伴。可是,你却发现那个亲密伙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别把孩子“假想伙伴”当假想敌


  你发现,“假想伙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精神伴侣”,孩子会和它绘声绘色地交谈,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好的心情,不好的心情;面对的不安和恐惧;孩子甚至还要求在饭桌上给那个假想的伙伴预留座位,给它准备碗筷,喂它吃饭,给它打针吃药。有些妈妈还会惊讶地发现,宝宝会要求你像接纳真人一样接纳他的假想伙伴,他甚至会假想伙伴之口,提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如,“你能换一个频道吗?因为‘他’不喜欢这个节目。”“‘他’想坐在开车的爸爸身边。”“刚才‘他’对我说了,午饭不想吃炸酱面,想吃意大利蝴蝶面。”

妈妈如何面对这“真实的虚拟场景”?要不要嘲笑孩子的虚拟伙伴并指出那是不存在的?要不要沉浸在“假想场景”中的宝宝强行拖至现实场景中?要不要鼓励这种“古怪的奇思妙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3岁左右宝宝独有的思维状态,并从孩子的“假想对象”中捕捉到其真实的内心需求,然后充实这种需要,从而逐渐让孩子摆脱对“假想伙伴”的精神依赖。

假想伙伴A:曾经照顾过宝宝的保姆

不适应换保姆带来的环境变化

小红阿姨是照顾过妞妞两年半的保姆,最近她回乡结婚去了,妞妞妈妈不得不从家政公司重聘了一位保姆,这位名叫“刘姨”的保姆和小红阿姨很不一样,块头大,喜欢强迫妞妞吃下她不喜欢的蔬菜,喜欢叉着腰、瞪着眼,监督妞妞把散落一地的玩具捡回大抽屉里去,要是妞妞闹脾气,哭个不休,刘姨也不会如小红阿姨一样抱着哄她,刘姨会一声不响地擦地板,妞妞跟着她擦地板,但她用屁股对着妞妞。

妞妞妈妈看着笑,认为现任保姆很严格,是个“立规矩”的好手,因此更坚定了雇请刘姨的决心。但是妞妞出现了新变化,她开始假想小红阿姨仍与她在一起,餐桌上,妞妞早早地离她最近的座位派给“小红阿姨”,并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松子炒玉米泼泼洒洒地舀进“小红阿姨”的碗里;捡玩具的日时候自言自语,“小红阿姨捡一块大的,妞妞捡一块小的”;坐车出门的时候坚决要求“和小红阿姨一起坐前面”,抱着一个大靠枕,让爸爸扣上安全带,这会儿,“小红阿姨”就临时变成这个弹力大靠枕了。

刘姨的表情有点尴尬,妈妈的表情也很尴尬。

宝宝以前任保姆作为“假想对象”,很明显地流露出对现任保姆的不亲近和不适应,这是典型的因“环境变化”出现的假想事例。此时,切忌再三对孩子强调,“小红阿姨结婚了,她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小红阿姨嫌你不乖,再也不会回来了。”孩子的内心,在“环境变化期”本已相当脆弱,此时,撤去“小红阿姨”的影响一定要相当、谨慎。妞妞妈妈可跟现任保姆恳谈几次,要求她在坚持“管教原则”的同时解并适应这一阶段的幼儿心理,努力与孩子在情感上亲近起来;在妞妞逐渐认可现任保姆之后,再逐渐让“小红阿姨”坐远一点。刚开始,可以要求“小红阿姨”偶尔不坐在妞妞身边,让妈妈或刘姨陪坐,逐渐转变成“小红阿姨”有时、经常不坐在妞妞身边,最后有一天,妞妞自己摆碗筷,会只摆4个人的,而不是5个人的。这表明,妞妞终于从前任保姆的感情依赖中走出采了。

如果孩子在半年后仍对“小红阿姨”念念不忘,邀请前任保姆来家做一次客,也是“假想断瘾”的一种好办法,可以让真人小红阿姨打扮得与从前很不一样,以“尊贵的客人”身份出现,让她不要应和妞妞的“照顾要求”,而让刘姨来扮演那个无微不至的“照顾者”,这样,只要让妞妞对“小红阿姨”有淡淡的失望情绪,“小红阿姨”这一假想伙伴,就不会在妞妞的生活中顽强地存在了。

假想伙伴B:曾经与宝宝玩耍过的小伙伴

独生子女找到了排遣孤独的巧妙方法

明吉弟弟比斌斌小半岁,是斌斌舅舅家的孩子,他家远在广东,明吉与斌斌只在过年时见了一次面,因为明吉一家要去韩国游玩,只在斌斌家中逗留了一天半,两个孩子还来不及爆发矛盾就分开了。不久斌斌妈妈就发现,明吉弟弟成了斌斌的“隐型小尾巴”,斌斌甚至要求妈妈将明吉穿过的毛绒拖鞋一直放在门口,斌斌有时会督促明吉“换鞋”;吃饭前洗手,也会自言自语, “明吉弟弟要用洗手液呀!把龙头转过去一点,是!”温水斌斌有时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 “明吉”就成了乖乖听讲的学生;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明吉”就临时变身为毛毛熊,乖乖听小医生斌斌的。这种“一身分两角”的游戏常常让斌斌妈妈感到鼻酸,她感到儿子太可怜了,这种缺乏玩伴造就的“假想力”,是不是证明孩子的交往圈太狭窄了?

首先,如果孩子有假想的游戏伙伴,父母不必有内疚感。因为即使孩子在幼儿园里、在住宅小区里有许多玩伴,他也有可能对很少见面的亲朋的小孩产生一个时期的情感依赖。因为近处的、真实的伙伴是不可能对孩子这样“言听计从”的,当孩子需要一个崇拜者和追随者时,往往是那些仅见过一两面的伙伴成为他的“假想搭档”。这不是坏事,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以“自言自语”的方式玩耍是可怜的。有时,正是这种亦步亦随的“假想伙伴”,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的领导欲和组织欲,让他在游戏和玩耍时懂得周到地思考、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并懂得控制时间。比如斌斌在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物时,会跳出“斌斌”这个单纯的角色,对“明吉”进行说服,事实上他也在进行自我说服。比方斌斌自己不愿中断正在观看的动画片去吃饭,他会说,“明吉,一起去吃饭好吗?吃完再看!”再比如斌斌自己怕打针,他会说,“明吉你怕不怕打针!瞧,哥哥很勇敢,哥哥就不怕。”这种自我说服往往是有益的。

当然,随着斌斌的长大,以及在真实的玩伴中交上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就不再会这么惦记着明吉了。事实上,一旦斌斌与其他幼儿投入地玩耍,他也不会再带上他的“明吉弟弟”。独生子女也只有独处时才更可能有假想伙伴,而且,一味“言听计从”的假想伙伴也会让他们感觉厌倦,这个“厌倦期”的到来一般不超过3个月。

假想伙伴C:DVD或杂志中出现的卡通形象

宝宝同情心特别强,需要一个被照顾的对象

惠惠妈曾经给惠惠买过泡泡宝宝系列的DVD,惠惠很感兴趣,曾不错眼珠地连看过大半天的DVD,但后来惠惠声称她不想再看“泡泡宝宝”的碟片了,“还是《猫和老鼠》更好玩。”惠惠妈猜,那一定是因为“泡泡宝宝”老是抛出很难的问题来让惠惠“动脑筋”引起的。

但最近惠惠似乎又迷上了“泡泡宝宝”,她找到了买DVD时附送的两个“泡泡玩偶”,到哪里去都带着这两个“泡泡宝宝”,给它们起名字,一个叫“黄黄”,一个叫“红红”;上车会给它们系上“安全带”;自己咳嗽时也“装模作样”要喂“泡泡宝宝”药水。

那么作为父母,宝宝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你又该如何对待宝宝和他的假想伙伴呢?

明确玩伴只对孩子存在

你必须要孩子明确一点,你是无法看见他的那个小伙伴的,也听不见他们说话。容忍你的孩子有一个想象中的玩伴这个事实,并不是要你把它当作一个家庭成员,要知道,这个玩伴只对你的孩子存在着。

如果宝宝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做,你也不需要提到他的那个玩伴,也不需要专门在饭桌上给宝宝的假想玩伴安排一个座位。如果宝宝有要求,你可以这样做。

无须过分关注

当你家里出现了一个想象中的玩伴时,请你尽量不要排斥或者取笑这个玩伴,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受到挫折和丢脸。你也无须过分关注那个孩子虚构出来的小伙伴,想象中的玩偶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种神秘的独享的快乐。

你可以做的是:通过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真实世界,接触更多的小朋友,将他对想象中玩伴的需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