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你的孩子是“陀螺儿童”吗?

你的孩子是“陀螺儿童”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3.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曾有一个研究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物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坂本龙马;中国学生没有一人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的前10名人物。

为孩子付出了你认为的一切,却得不到尊重,这就是功利式教育的后果。

“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断下降。”想想也是挺可悲的。

你的孩子是“陀螺儿童”吗?

01

如果细心观察,城市中不论商圈大小,总会有那么几家教育培训机构,孩子就像连转的陀螺一样,奔忙在各类兴趣班之间。

这个时代最典型的家庭组合就是匆忙赶路的孩子加焦头烂额的父母。但这种透支式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孩子心灵健康的关注。

眼见着城市的孩子们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早教班、学习班,父母们不仅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要陪得了兴趣班、搞得定学区房,我不禁在想,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02

陀螺孩子,匆匆赶路忘了为何出发。

说中国的孩子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儿童一点不过。

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接受胎教,出生以后,更是层层加码,早教班、兴趣班,琴棋书画样样不落,忙得和陀螺一样团团转。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句万恶的口号下,从起跑线开始,一场战斗已经打响。

儿童心理学家埃尔凯德(Elkind)曾在80年代提出一个术语——“繁忙儿童”,用来表示这样的现象:父母对学业成就的渴望,让他们把孩子“急推”过孩童时期,从一门课程拖拽进另一门课程,很少给他们休息和游戏的时间,却忘了他们还只是孩子。

繁忙儿童正是当下孩子们生存状态最贴切的描述。

这个时代,已经看不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云淡风清,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被升学压弯了腰,校内上完课立马转场校外辅导班。就算是兴趣班,似乎也都是家长们嫁接在孩子身上的童年未实现的梦想。

但是,透支的终究会弥补回来。

童年的过度透支导致了升学后的“逆生长”,从心理学来说是一种对以往不足的补偿。

进入大学的年轻人立马翻身农奴把歌唱,认为这些年来亏大了,一旦自由就立即去寻找往日失去的东西。高校里逃课睡觉的,大概是童年太缺觉了;熬夜玩游戏的,估计童年游戏时间被剥夺了太多;整日无所事事的,就是因为之前被填的太满太满了。

短暂的高等教育之后紧接着就是职场。

英语里“毕业”叫做Commencement,意思是“开始”,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很多人都会在毕业那天,就终结了一辈子的学习,所以有人的口头禅是“我读书那会儿……”。

这是为什么?

因为西方的孩子在完整、任性的童年里蓄积了足够的能量。整个基础教育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伙伴玩耍,与父母交流,在比较放松的氛围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

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在乎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他们能独立地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也在玩耍中悟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积极心理学是良性动机,成为心智成熟之后持续进步的动力。

而我们的教育目的性太强,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精打细算。

这样的现状下,孩子们被灌输了太多解题的捷径和套路,也耳濡目染接受了功利主义。在疲于应付升学的过程中,对于人生的体会无暇顾及,生存的技能也没机会锻炼。

一旦毕业进入社会就出现脱节般的不适应,因为成年人世界的评判标准是另一套规则: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判断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领导力……可这些在学生时代根本都不是重点啊!

如果在这里运用“一万小时理论”,我们和西方的孩子比,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技能和知识上,花了太少的时间在学做人做事上,所以我们成为世界上最盛产年轻博士、老成儿童以及大批巨婴的地方。

你的孩子是“陀螺儿童”吗? 第2张

03

西方父母对孩子吃喝拉撒的关注度不如中国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只是以安全为最基本的养育原则,孩子摔跤了只要没有严重受伤,都等着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不吃饭了就收走餐盘,饿他一顿;孩子哭闹不是哄,而是平静的沟通。

但一旦孩子出现精神层面的不安,比如受到了孤立或者霸凌,因为见到意外而感知恐惧,父母则会付出很多时间帮助他们,带他们走出困境。

中国的父母恰恰相反,把孩子的生活料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对心灵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够。

这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爱,背后的逻辑是我已经把方方面面为你打理好了,你现在只需要努力学习了。

这种爱的焦点在孩子的进步上,表现好就称赞有加,表现不好就棍棒相对。这种爱是片面的,自私的,更是残忍的。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当是一个陪伴者,一个对孩子的心理诉求、情绪状态给与及时捕捉和反馈的朋友;也应当是一个长者,分享生活经验、教会礼仪规范、约束不端行为;更是一个爱的传递者,给与正确的、有界限感的爱。

04

身为父母,要怎样做?

社会的大势个体很难改变,但也正是每个个体选择的积累,形成了社会的风气。

身为父母我们都需要明白,和自然万物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发展日历,超前抢跑这种伤筋动骨的行为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爱。

人生是场马拉松,开始跑的快未必能坚持到底。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稍微放慢养育的节奏,追寻教育的真谛,整体氛围或许能舒缓很多。

给孩子足够的疯玩时间,让他童年的这张画纸留一些轻松的空白,这些空白才是画面中缔造美丽的关键点。

相信那些慵懒而轻松的亲子时光,牵着手一边爬山一边谈过的心,骑在爸爸自行车上的记忆,都会化成力量和底气,让我们的孩子从心底热爱生命和生活,带着爱更加从容地成长。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