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对于0 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对于0 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从年初二到现在,宁波动物园老虎吃人事件引发的议论仍未停歇,有人同情老虎,说老虎只是遵循了一只野兽的自然本能,它没有错却被击毙;有人同情死者,说帮老婆孩子买票自己为省钱逃票,饱含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温情与辛酸。

我姑且不去评价孰是孰非,过年发生这样的事,一个家庭破碎了,尚在幼年的孩子失去了父亲,我的心情至今都很震惊和扼腕,现在说同情哪一方都已没有意义,我想的更多的,不是“归责”,是“规则”。

我曾经去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朝圣”,书店门口有一个书架,专卖旧书,无人看守,只有立在地上的一个牌子写着“每本1€,欢迎阅读!”牌子旁边放着一个篮子,里面已经躺了一堆1€硬币。这个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

前年去日本旅游,感受到日本人强烈的规则意识,就拿最简单的过马路来说,东京街头繁忙的路口,红灯亮起没人越过半步,那些步子已经迈出去的,都纷纷退回来,绿灯亮起人潮启步涌向马路对面。这么小的事情,却让我非常感动。

后来,我也用了几个1€硬币换取了几本旧书,也自觉加入红灯变绿灯那一瞬间的人流——不是为了匆匆赶路,只是很想体会那种人人遵守规则的愉悦心情。当社会上“守则”意识普遍存在,你会不由自主地,甚至迫不及待地想成为其中一员。

我们能为规则而感动、愉悦,自然也会希望把这份感动、愉悦传递给孩子,那教育孩子规则意识又应该怎么做呢?规则意味着抑制孩子的天性吗?规则的存在会破坏亲子关系吗?家长又该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今天这篇文章对此都有浅显而深刻的讲述,我觉得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还有一个我常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如何向孩子解释社会上很多遵守了规则反而吃亏的事?

说到规则,可能很多父母会表示反感,因为在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时代父母那里,规则似乎等于束缚、禁止、反抗。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对孩子来说,也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想必这个道理父母不难理解、接受。可是为什么会对规则有那么深的“成见”,甚至有家长认为建立规则是在压制孩子的天性?

归根到底有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建立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第二,我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这两点没有做到,激起孩子的反抗,大人吼孩子哭,于是大家就把这种现象归结为“规则不是好东西”。其实找错了原因。

为了解开大家对规则的误解,我们得先弄清楚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对于0~4岁的孩子来说,规则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4岁前的孩子,规则意味着这些

规则意味着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很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比如,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吃饭都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需要我去制定特别的规则:“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

而有一年我们回国,当时大宝3岁,小宝1岁半,孩子们到了新环境,一些习惯就被打破了。小宝一开始吃饭坐不住,外公怕他饿着,拿着饭碗追着喂,于是小宝就养成了在外公家吃饭可以到处走、到处玩的习惯。后来外婆说这样不行,要纠正,然后跟小宝申明“吃饭必须坐自己的椅子”。那段时间我不在家,等我回家时,家里正上演“吃饭拉锯战”。这件事生动地呈现了“如果不一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再去制定规则,那么规则往往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必然就会引起反抗”的假象。

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规则意味着安全的界限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保护孩子自身的安全,以及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这一点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

比如,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自主地去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许。

什么是安全规则呢?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我们要事先讲清楚,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看到小孩子。孩子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抓住大人的手,也可以自己选抓住大人衣服或者包。

再比如在游乐场的规则。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你揪小朋友下来就有可能伤害到他,你自己可能被荡过来的秋千砸到。告诉孩子玩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家长不仅仅是解释规则,还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说到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我们就是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这些必要的规则,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2张

避免规则的随意性

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想起一出是一出,同样一件事只有当自己不能容忍时才想起,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新规则”。这样制定的规则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

比如,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这样的规则是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建立的;但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认为小打小闹是可以的,不过打人打到别人哭、打到疼就不可以,这样去和孩子解释,孩子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注意需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再举一个例子,网上有一则新闻说,2岁的女儿爱上了撕钱,一开始是撕5块、20块的,后来一定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闹。妈妈这才急了,“再惯下去怎么得了,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表示今后坚决不再给钱让孩子撕了。

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就是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来决定是否规范孩子的行为。一开始父母可能认为不严重,损失也不大,不料孩子撕上瘾了,事情变严重了才决心制止,这样孩子无法理解到底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则的界限。

制定规则没有错,关键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都远远不成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规则、原则的爱,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爱也体现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规则中。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3张

父母常常苦恼应该怎么执行规则?有了冲突怎么办?怎么做才能既坚持执行原则又不简单粗暴?下面我用实例来解释如何真的做到“温柔而坚持”地执行规则。

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说到执行规则,现在最主流的说法是“温柔而坚定”,我对此是这么理解的。所谓温柔不仅是字面上的语气、表情温和,而是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所谓坚定,不是寸土不让,而是守住底线,底线之外不能越界,底线之内可以灵活。

1.执行规则时,也有避免争吵的妙招

执行规则,首先是要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孩子们往往愿意听一个他们所信任和爱戴的成人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百依百顺。百依百顺不是尊重孩子,而是溺爱和放纵。尊重孩子,意味着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同时用同理心,也就是能够感同身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要以成人的角度,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纠正”他们。

一位妈妈讲了个自己的故事,她有封紧急的邮件要发,而当她拿出笔记本电脑要发邮件的时候,她的宝宝却在键盘上指指戳戳。妈妈急着要干活,而宝宝呢,对笔记本电脑很感兴趣。

于是,妈妈问:“你想工作是吗?”

宝宝点点头。

妈妈提出建议:“那我们是不是要按顺序来呢?我先工作,轮到你,好吗?”

宝宝往后退了一步说:“我排队。”

妈妈很快发完邮件,轮到宝宝了,她认真地“工作”着,“工作”完有模有样地合上电脑说:“吃饭!”事情顺利解决了。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4张

这是个双赢的例子,妈妈尊重宝宝的好奇心,用理解来赢得她的合作。当然有人可能会担心,让她玩万一她不撒手一直玩下去呢?所以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这个例子表面的东西,而是幕后的功夫。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让宝贝知道底线和规则在这个例子中就是让孩子知道笔记本是工作的工具,而不是玩具,不是一朝一夕做到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步引导的。

如果一开始妈妈只是着急,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能摸,而孩子又很想摸,然后在制止的过程中孩子哭闹起来,妈妈自然觉得孩子不听话,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妈妈便和孩子对立起来,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并不是永远都充满了火药味,而是贯穿着爱和理解,贯穿着对孩子的适当引导和满足。

2.底线要死守,方法要灵活

很多父母常常希望制定一条规则,然后立竿见影,孩子能够立刻遵守规则。可实际上,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自控能力都欠成熟,需要换一种方法让他们接受规则。

比如说,牙医建议刷了牙以后父母要给宝宝用牙线,可是宝宝每天刷牙后不愿用牙线。怎么解决问题呢?

其中一种做法,父母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刷了牙以后必须用牙线,这是规则。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坚决执行,因为“这是为了你好!”

另一种办法,则是从孩子的感受和特点出发,通过游戏的办法建立习惯。他们一开始不喜欢用牙线,于是我们每天晚上玩“去看牙医”的游戏,我扮牙医,他们扮看牙医的病人,让我给他们用牙线。玩了好几个月,孩子的习惯养成了,后来慢慢就不需要玩游戏了,他们自己在刷牙之后会要求:“妈妈,该用牙线了。”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5张

比如说,孩子不想坐安全座椅,那么就给孩子一定的选择。

在美国,小孩子坐车必须坐在儿童汽车座椅里。这是基本的安全原则,不管孩子乐意不乐意,一定要坐。

有些父母强行把孩子绑好,那他可能会哭一阵。我们不妨换一种做法,给孩子一些选择。

“现在我们要开车了,请到汽车座椅坐好。你想妈妈给你绑安全带?还是爸爸给你绑?” 或者“你可以选择,让妈妈先绑上面的安全带?还是先绑下面的安全带?”。等稍微大一些,还可以让他们自己绑。能够自己绑安全带是孩子们引以为豪的事。有时候给孩子一些选择,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愿能够被父母倾听并满足,他就愿意遵守规则。

底线要坚持,这个底线是用牙线,是坐车必须坐汽车座椅;但是,坚持的方式是可以多样的,是死板地、粗暴地坚持,还是灵活地、用游戏的方式坚持?其中体现了我们做父母的灵活性。

3.与其让孩子盲目地顺从,

不如让孩子认同规则

我们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但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顺从的孩子。如果孩子一味顺从,而内心并不认可规则,这样的孩子,一旦不顺从,就会变得很叛逆。执行规则的重点是如何用具体、直观的办法以及让孩子理解、接受的语言去解释规则,并激发他们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我要这么做”,让孩子在思考中认同和执行规则。

当我们遇到孩子抢玩具,我们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解释规则。

如果我们说:“要友爱地和别人一起玩!不能抢玩具!”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如换一种具体的说法:“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你可以有礼貌地问别人,我可不可以玩你的玩具。然后要等别人给你;或者用你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看别人愿不愿意。”这样的建议就很具体地教孩子应该怎么说话,怎么做,孩子也容易理解和执行。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6张

当我们不想孩子吃过多的零食,可以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规则。

是不是只要从一开始就规定一天只能吃两块饼干,两颗糖,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不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绕道而行。我向孩子介绍健康饮食的概念,给他看儿科医生发给我们的健康饮食的金字塔图,让他直观地看到,一天当中,人体需要多少米饭、面包、肉类、蔬菜和水果等。饼干、糖果在金字塔最顶上,只需一点点。有了这样的概念和图表,跟孩子讲道理就比较容易:“糖果在金字塔尖上,只能吃一点哦。”孩子想起这个图,就比较能接受。

孩子习惯于具体思维,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他们的特点,对孩子说“好好玩”,“好好吃饭”,孩子没办法执行,对孩子说“照我说的做”,“听妈妈的话”只会让孩子糊里糊涂地顺从。

4.偶尔让步,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

规则定好了,是不是从今往后,天天严格按照这个规则执行呢?这里往往有两个极端:

一个是父母架不住孩子的要求或者哭闹,无限让步,从而让孩子掌握了控制权,孩子从中学到的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我哭闹。

另一个是父母非常严格,一年365天都必须这么做,父母完全掌握了控制权,孩子从中学到的是:不管怎么样,我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决定权,我对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负责。

最理想的是,父母灵活执行规则,根据情况,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定的选择。在给孩子选择的时候,父母对当前的情况做出说明并对他提出可行的要求。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7张

在一次婚宴上,有个叔叔逗小男孩跟他“干杯”,顺手递给孩子一罐可乐。妈妈赶快阻拦,说可乐没营养,喝杏仁露吧!孩子坚持要喝,被妈妈一把夺走。孩子不干。妈妈面无表情地说不能由小孩乱来,啪地把杏仁露打开,倒一杯放到孩子面前说:“听话,喝这个”。这样做,是不是严格执行规则?

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叔叔的做法是否合适,只讨论妈妈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妈妈就是属于365天,不分场合、时间严格执行规则的父母,孩子都没有机会陈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容易造成,在没有妈妈监督时,孩子可能会尽情地喝个够。

当然也有父母担心:我今天破了这个例,孩子会不会上瘾?以后他会不会不再遵守规则?我的体会是,如果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一定的决定权,并且对他有适当的要求,这些顾虑都没有必要。

首先是前期工作,这个妈妈有没有一贯坚持给孩子介绍健康饮食的概念?如果这个孩子像我家的孩子,经常受到妈妈有关食物金字塔的“洗脑”,当妈妈问他“你想喝点吗”时,也许孩子自己会说:可乐不是健康食品,我不喝。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孩子答:我想喝。那么,妈妈尊重他的想法,但要讲清楚:“可乐不是健康的食品,里面有很多糖分,糖分在金字塔最顶端,我们的身体只需要一点点糖分就可以了。我们本来不能喝,不过今天是很特别的日子,阿姨结婚,我们能喝一点点。妈妈给你倒一点,你喝几口,好吗?”

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妈妈也尊重他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和要求。孩子往往能够接受这样的要求。

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并且偶尔满足他的一些小要求,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和界限,当他的一些要求不被满足时也能通情达理。如果我们365天严格执行规则,从不例外,丝毫不理会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可能会觉得,妈妈总是不满足我的要求,这样他的情绪和父母是对立的,即使遵守了规则也不能内化规则,也容易叛逆。

对于0-4岁的孩子,规则意味着什么 | 四招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第8张

执行规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父母去整合一些方法和技巧,把一些技巧融会贯通起来,要做到,不容易。

但从一开始,我们就告诉孩子,我们不是你的对立面,我们和你在一起, 理解你,帮助你,逐步让你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只有这样,规则才有意义。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