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教育的本质目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有选择的权利!

教育的本质目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有选择的权利!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5.9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一代70后的人可以说幼时无人指导、无人引领,不懂选择自己喜欢而适合自己的工作。更多的人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无法打开自己的视野,当自己通过努力看到更高更广的平台时,已经无力去争取。甚至很多人在自己工作数年以后反而变得不了解自已到底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了。从我们的心里其实不管我们自己是做什么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足矣,即无压力又安稳,足够。”
70后的绝大多数人目前工作的唯一动力,大概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无耐。经历了天长日久的磨练之后被自己的工作所伤,从心底就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特累特辛苦,所以本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再从事此行业。就如同律师和医生说:不能让孩子从事这个行业,专业度太高,作息无规律,压力大,风险高。可是老师也说:不能让孩子从事这个行业,现在孩子太难管了,压力也很大,作息也无规律。

“………………………”亲爱的家长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牛顿的故事吗?他是人类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每次工作事都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教育的本质目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有选择的权利!

有一次,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请一位好友吃饭。菜肴都上齐了,可是牛顿突然好象想起什么似的,二话没说,丢下这位朋友,就钻进自己的实验室去了。朋友左等右等,仍不见牛顿归来,有点恼火,但是知道他的脾气,也就不去打扰他,自个儿把鸡肉吃得精光,并将骨头放入盆中。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牛顿才从实验室里回来,当他看到吃剩的骨头时,惊讶地说:“啊,我还以为肚子饿着呢,原来已经吃过了。”遂即又返回了实验室。

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耳熟能详,其实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对孩子说:这一切都是变相的“孩子我为你好,就是希望你能不在过我今天这么累和无奈的日子”。其实我们这种强调付出感的“我为你好”是需要回报的。这样的教育其实本身就是疲惫的,是孩子无法从心里真正热爱起来的。参考一下现在我们对父母的种种不满,以及,遇到任何困惑都可以扔进“原生家庭”这个大箩筐,我们很容易就会想明白——为人父母,几乎是注定会被用户差评的一份工作。而且不管怎么努力貌似都是差评!

父母的使命,不应该为换回感激而存在——我们的努力,是避免因为我们的不思考、不觉察、不作为,孩子失去了另一种可能。 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绘画、钢琴、舞蹈、英语),让其成为孩子去了解世界、适应社会而需要做选择时的一份参考。假如孩子真的学得很不开心,可以退回来; 孩子独立思考后,坚决表达不想学习这一特长,可以退回来。

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我们不允许自己从没带孩子走进去过。也许当我们不再苛求效果,这只是家长经过自身思考后,提供给孩子的一个“可能”。只有让孩子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他们才有可能学会理智的思考和选择,是不是才是正确的呢?

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更不是为了孩子们有朝一日长大后能评我们为好家长,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教育的手段,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更广阔的平台只是为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我最近越来越喜欢一句话,家长给了孩子生命,而孩子的性格决定他一生的运势。这命,不仅是说财富、地位、学识,而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了多少可能,让孩子有了多少选择,有多少机会。但孩子有没有能力理解,能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设想的路线执行不是我们该要求的东西。我们做那么多,只是想放多几把未知的钥匙在孩子的手里,让孩子去碰碰运气,开开不同的门,感受一下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能找到他喜欢并适合他从事的工作。因为我们深深的知道只有从事喜欢的工作,才能找到热情,才会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才会幸福!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