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很多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是这个!0 6岁孩子父母必读

很多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是这个!0 6岁孩子父母必读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0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6岁,是孩子空间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你的朋友圈可能常常被关于“熊孩子”危险行为的帖子刷屏:一个孩子吃完中饭,将筷子塞入耳朵,可能是感觉耳朵有点痒,也有可能是因为好玩。玩着玩着,突然大哭了起来,筷子折断了,有一小节卡在耳朵里,取不出来。附近的市医院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只好转到大医院去


很多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是这个!0 6岁孩子父母必读

这类“熊孩子”的危险行为并不少见,最近传播比较集中,更让爸妈们捏了一把汗。孩子也太调皮了,太不让人省心了,很多人都感叹道。
然而,真是“熊孩子”太调皮了吗?许多儿童安全事故,的确与客观的安全隐患或者监护人的大意有关,而那些熊孩子自己“伤害”自己的安全事故,比如孩子自己把东西塞入耳鼻、太“调皮”爬高上低甚至不慎坠楼等危险行为,都和孩子的空间感发展不充分有关。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和孩子人生安全息息相关的空间感发展。
空间感,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对空间大小、远近、高低和方向等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都是空间感发展的重要时期。空间感知能力的发展不仅对孩子的智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如果发展不好,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人身安全。
2-3个月的孩子已具备深度知觉能力,这可以让Ta本能地避开一些危险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视崖实验”:孩子在玻璃板上爬行,玻璃板下方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将2~3个月大的孩子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当6个月大的孩子趴在玻璃板上,妈妈在另一边与宝宝打招呼时,宝宝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段,但不管妈妈在对面怎么叫,也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
很多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是这个!0 6岁孩子父母必读 第2张

“视崖实验”中,孩子不敢爬过有视觉悬崖的一段
这个实验证明,孩子从小就有一定的深度知觉能力——可以帮助Ta本能地避开一些环境危险。
孩子喜欢扒拉东西、藏东西、抠洞洞……宝宝再大一些,他们还会发现不同物体是可以同时同地出现,又可以分离的。所以他们喜欢把一些高处的东西扒拉到地上,然后去找,再拿到高处,又扒拉下来。这是孩子对空间的最早感受。接着,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空间里边的东西能倒出来,而外边的东西也能塞进去,所以孩子见了洞洞就想塞东西进去。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喜欢将各种东西塞进沙发底下、家具背后、阳台缝隙中,把袋子和抽屉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孩子从1岁左右开始,就特别喜欢干这类“坏事”。
接下里,孩子还喜欢(将积木)不断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的游戏,这也是孩子发展空间感知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和孩子智能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孩子慢慢地能将更小的东西塞进更小的洞洞,他们喜欢将小面团塞满玩具小汽车的洞洞里,他们会将一个很小的洞洞抠成一个大洞洞,他们还会发现自己身体的洞洞,比如耳孔、鼻孔,这些也都会成为他们空间感的探索目标。
很多人都把这些熊孩子的行为理解为手部敏感期,嗯,手部动作是表象,而思维的发展是更深层次的。实际上,这是孩子在发展手部能力和空间感协同发展的表现。而孩子也正是在干这些“坏事”的过程中,逐渐体验到空间的高和低、空和满、前和后、存在与不存在……
孩子喜欢爬高、钻桌子、上下楼梯……随着孩子身体能力的发展,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多,空间感探索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尤其是会走路之后。
慢慢地,孩子们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他们还会对爬高有着很大的兴趣,比如爬楼梯、爬窗台、爬茶几、爬栏杆等。
接下来,孩子们还会喜欢从高处往下跳,喜欢上坡下坡……
这些都是孩子运用身体来把握空间的尝试,正是在这些探索过程当中,孩子身体的感知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而一个孩子对空间的判断能力,也决定了他对危险的判断能力。
指责打骂只会影响孩子空间感的发展,减弱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女儿两岁半了,最近一个月老是将手里的东西塞耳朵或鼻子,每次看到,妈妈都会批评她。可她就是不长记性,今天晚饭时又把饭粒塞到鼻子里去了。妈妈一时着急,打了她。
孩子今天差点儿爬上窗台,我家窗台有1米高,还好有惊无险,爷爷赶紧跑过去把他抱下来。“我的小祖宗啊!他啥时候才知道,那么高的窗台太危险,掉下来脑袋会开花的。”
孩子钻到桌子下面玩耍,钻来钻去,爸爸马上说:“你是小狗吗?桌子下面有什么好玩的?快出来!小心撞破头。”
孩子老喜欢扔东西,在外面玩,捡起一个石头就往外扔,一不小心就打伤了别的小朋友。
……
空间敏感期往往让父母们充满危机感。很多父母见到孩子的上述表现,都会下意识地阻止。却不知,孩子空间感的发展如果受到阻碍,将会影响到孩子对危险的感知。
比如说孩子喜欢将小东西塞进耳朵、鼻子。如果孩子每次这么做时,大人就严厉指责,孩子可能暂时变乖了,可是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呢?他又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次探索,而这个时候,因为缺乏空间感的体验,就可能发生危险,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
再比如说爬高。如果孩子一直都不被允许爬高,孩子爬桌子、爬窗台等行为统统都被阻止,那么孩子的空间感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哪一天孩子一个人在家,寂寞的时候心血来潮,就可以爬上窗台去,而如果窗户又刚好没有装防护栏,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因为他对空间的高度和危险没有切身体验,他不会惧怕。
你也许会问,前面不是已经提到,孩子从小就有深度知觉能力吗。没有错,但是能力是会退化的,如果总是人为地阻止孩子敏感期的发展,很多能力都会减弱。
或者你说,大人直接告诉孩子那样危险不就行了吗,这么危险的体验,孩子没必要事事尽力。然而,孩子小的时候就是靠体验、靠感觉来学习的,父母的说教是抽象的,超出了孩子理解程度,如果听话,也是慑于父母的威严,以丧失部分儿童的特性为代价,而不是“真的懂了”。一有机会,他还想要自己去探索。这就可能造成文章开头说到的孩子坠楼事件。
更好的办法是:在孩子6岁前,多带孩子做有益的空间感体验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熊孩子”可爱多了?可是,看到孩子做危险的事情,父母只能无动于衷吗?小心脏怎么受得了?
当然不是,更好的办法是:引导孩子的敏感行为,辅助孩子获得更重要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把孩子探知物体的准确概念、用法和他在做的事情,描述给他,如:这是妈妈的嘴,轻轻的伸进去,哈,手指不见了。这样,既正确的引导孩子,又使探索变得更有趣了。其次,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相对安全的游戏探索环境,供孩子空间感的充分发展。如8-12个月时,喜欢抠洞洞,我们可以再跳棋的棋盘上面贴一层薄薄的纸,跟孩子一起去用手指戳洞洞。
下面则是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空间感知能力的一些常用办法,也一起分享给父母们:
为孩子的大脑建立方位感
1. 方位的准确概念的表达和认知,如,花在花盆里、手在桌子上、玩具在箱子里、球在地上、鸟在天上飞等。
2. 从不同的容器中取放物品,当孩子在容器里取物品时,就是感知物体深浅、高矮和大小不同的空间。
用身体感受立体的空间—如高低、上下、前后等
1. 用手触摸不同形状物体,感知不同形状的特性。如,把圆柱体、三角体等不同形状用两手搓动,让孩子感知并用语言表达,圆的是滑滑的,三角体的三个角搓不动。
2. 钻隧道。不同形状、不同深浅的隧道会带给孩子感官上的丰富刺激,调动身体的所有感觉器官来感知空间。
3. 用不同的方式靠近物体,如,绕着椅子走、穿过走廊、跨过栏杆等,这都是引导孩子用身体感知空间关系。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