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个阶段的『睡眠』与『心理』发展,找出对应的关系,更列出重点及管理原则,分享给0-6岁的妈妈爸爸们,可以借此更了解婴幼儿的睡眠,全家人一起轻松好睡眠。

每个阶段的『睡眠』与『心理』发展,找出对应的关系,更列出重点及管理原则,分享给0-6岁的妈妈爸爸们,可以借此更了解婴幼儿的睡眠,全家人一起轻松好睡眠。

文章依据各理论及临床经验的汇整,但因为每位孩子都有其独特气质和各自基因,加上每个家庭的组成,还有教养的方式也都不同,所以无法百分百对应这些图解,会有提前或是延后的不同步状况,如果宝宝的睡眠或心理发展有明显状况,建议还是要找专科医师、心理师哟 。

【0-3月】

[睡眠]-睡眠启蒙期

睡眠发展

前两周是一个吃饱睡、睡饱吃,也会常哭哭闹闹、讨拍拍相当明显的阶段,非常需要妈妈爸爸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第3周后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5~18小时,一天内可能会出现6次以上片段睡眠,每段平均3~4小时不等。2个月的宝宝在夜里的睡眠也会开始拉长,有时有机会可以连续睡上5个小时以上,但提醒爸妈这种机会不见得是常有的哟;3个月大时,还可能有机会延长到6小时以上。

睡眠贺尔蒙-褪黑激素(melatonin)在形成阶段,大部分的婴儿6周大时,松果体成熟后才会开始有褪黑激素的分泌,但浓度还很低,在3个月时,晚上褪黑激素分泌才会开始增加。

睡眠管理

所以,目前【0-3个月】的宝宝是准备建立起睡眠的启蒙期,身为新生爸妈一定要有全能照顾的心理准备,如果爸妈两人能够分担就寝时间,是很好的计划。要开始建立白天(就是光亮与活动)与夜晚(黑暗与安静)的区隔。可以在白天多照光及太阳,让阳光帮助宝宝知道现在是白天,也可以在白天多活动,也要逐渐减少白天睡眠长度;到了傍晚时,尤其是睡前,可以调暗灯光,也形成关灯就是要睡觉的连结。

[心理]-无微不至期

心理发展

英国著名的小儿科医师与精神分析师唐诺.温尼考特(Donalld W. Winnicott)的理论中提到,婴儿有全能的幻觉(illusion of omnipotence),认为母亲的乳房或周遭人士对它的照顾是属于它的全然掌控之下。例如,如果他饿了,需要乳房喂食,乳房就会出现;对婴儿而言,是它「创造」了乳房,是它创造周遭世界。温尼考特认为,此时可以新生儿的需求为中心,尽量满足宝宝的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心理照护

此阶段宝宝还没有口语,可多猜测宝宝的感觉,并且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来(例如:喔~宝贝累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当宝宝的表情有变化,适时的给予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唱歌、抱着宝宝)。这个时期可以较密切的关注宝宝的需求,并给予满足。此外,宝宝清醒时,照顾者抱着宝宝、轻抚与轻拍宝宝、增加与宝宝肌肤接触的机会,能给宝宝安全舒适的感受;也能在宝宝哭泣时,协助宝宝安稳下来。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4-7月】

[睡眠]-睡眠有感期

睡眠发展

睡眠贺尔蒙-褪黑激素在3个月后逐渐稳定,宝宝开始有日与夜的区分,睡眠也开始稳定,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3~17小时,白天2~3次小睡,每次小睡1~3小时。小睡要集中白天,傍晚若要小睡不可超过3小时,开始慢慢将主要的长睡眠集中在太阳下山后的夜晚时间。

在这个时间,宝宝要从无微不至的妈妈身上分化开来,这时妈妈们可以开始找一安抚物取代,也称作过渡物(心理学上称为过渡客体),如小被子、妈妈的衣服、小娃娃、安抚小巾、玩偶,甚至是宝宝自己的手指或拳头等,更可以在宝宝喝奶的同时将舒服放松的感受与安抚物配对,宝宝会逐渐与这个安抚物建立情感与记忆。宝宝与安抚物的关系象征着妈妈与宝宝的情感,对宝宝来说,过渡物的质感及味道是最重要的(爸妈可能要有心理准备,那块充满口水、脏兮兮的毯子恐怕不太能洗,还必须带着去旅行),渐渐地,宝宝能够在睡前抱着那个属于他自己且独特的过渡物睡着,值得一提的是,过渡物不见得要是具体的东西,它也可能是一段旋律(妈妈喂奶时随口哼的)、一个画面(喝奶时房间的光影颜色)等等。

睡眠管理

爸妈们可依自己习惯或是宝宝气质,建立专属自己的过渡物,在这个时期(3-4个月后)的宝宝应该慢慢有自我安抚(self-soothers)的能力,国外追踪研究显示,孩子在一岁前对于安抚物的喜好会随成长有所不同,所以这个安抚过渡物,也可能一直在变换,也不需担心孩子对于安抚物的过度依赖,因为安抚物可以协助宝宝学会独立自我安抚的能力。还有,也不用担心吸吮手指的问题,4岁以前戒除对乳齿的影响并不大,而且针对一岁以下婴儿的调查研究显示,吸手指的孩子相较于吸奶嘴或是没有特定吸吮习惯的孩子,半夜醒来的次数较少,且总睡眠时间较长。

此外,这个安抚物也可以在睡前,或宝宝想睡时,引导舒服放松的感觉,同时爸爸妈妈要记得找到属于自己宝宝『睡眠暗号』(像是:肢体变慢、吸吮变弱、反应变少、打哈欠、双眼无神等),不要等『疲累讯号』(像是:挥动肢体、抓脸、易怒大哭、过度揉眼睛等)出现才要睡哟!

[心理]探索客体期

心理发展

心理学家马勒(Margret S. Mahler)提及,宝宝大约在4-5个月大时,开始逐渐进入分化的阶段,宝宝会开始探索妈妈身体的更多部份,也会从其他柔软圆滑的物体里得到更多的愉悦。此时期,对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也需要随着宝宝的日渐长大而逐渐撤退。温尼考特的建议是:以新生儿的需求为中心,从尽量满足的零距离(母性关注),慢慢以宝宝「可以承受的剂量」,一点点拉开距离。这个逐渐开展的距离,就是爸妈撤退的速度。温尼考特认为分离与独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会运用带来安全感的物品(例如:小被子、娃娃、玩具,又称为「过渡客体」)处理内在因为必须和父母分离的复杂感受,并学会理解「我」与「非我」的区别。

心理照护

此时宝宝已经开始有简单语音,可多猜测宝宝的感觉,并且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来(例如:宝贝累累、宝贝要抱抱),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与发出的语音。当宝宝的表情有变化,或在你说话时,宝宝发出一些语音,可适时的给予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抱着宝宝,说「喔~宝贝累累,那妈咪抱抱」)。此时期,把宝宝的语音,当作宝宝在跟你说话。若宝宝想要吸吮手指与玩具,这是宝宝安抚自己的方式,照顾者可以注意清洁,但也适时的允许孩子有自我安抚的举动。由于宝宝6个月大时,抓握的反应也逐渐增多与稳定,此时期可观察宝宝对什么触感的玩具有兴趣,可多准备做为过渡性客体的选择。此外,在跟宝宝互动时,未必要时刻抱在身上,也可以让宝宝在照顾者的旁侧游戏。

【8-12月】

[睡眠]-睡眠安稳期

睡眠发展

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2~16小时,白天都会有两段较明显的睡眠,可以安排在上午小睡1~2小时,下午的时间睡1~2小时的模式,如果小婴儿还需要其他时间小睡,则建议其他小睡时间要短于半小时。要开始思考与设计专属自己宝宝睡前仪式,宝宝的睡眠能可以更加的安稳,不仅入睡更容易,半夜醒来情况也可以改善,甚至有助于母亲的情绪加分。

睡眠管理

如果不知道怎么安排睡前的仪式化行为,睡眠管理职人也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为大家整理出的简单4个动作,分别是『洗澡』->『刷牙』->『看书』-『规律上床』。

关于睡前仪式的养成,不只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一直到学龄前,都需要不断因为宝宝的喜好与心理发展而有所调整,在这个时期可以多把睡前仪式强调在与照顾者的互动,因为宝宝在这时间有较多的语音,也有能力和照顾者相互响应,所以睡前的仪式,可以加强看书、说故事、唱歌、唱安眠曲,睡前说亲密话语、抱抱或互道晚安等,透过这些活动,除了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外,也可以成为合适的睡前仪式化。而Jodi A. Mindell的研究也指出,睡前仪式如果可以天天配合,宝宝睡眠就会愈好哟!

[心理]相互回应期

心理发展

温尼考特指出,要能顺利协助宝宝自我的分化与结构化,可从「身体需求」与「相互情感需求」出发。此时期,除了适时响应宝宝的生理需求(例如:肚子饿了、想睡觉了)外,游戏会形塑相当重要的经验。此外,马勒提出宝宝的「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也会在6-8个月开始,并在8-10个月逐渐达到高峰,因此适时的响应宝宝的感受,能提升宝宝的适应。

心理照护

此时宝宝已经有较多语音,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与发出的语音,多猜测宝宝的感觉,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宝宝的需求(例如:宝贝想睡觉觉、吃嘴嘴呀),并且给予帮忙或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抱宝宝、帮宝宝拿奶嘴)。游戏的型态,建议运用可以促进亲子互动的活动,例如:唱旋律较一致的歌曲、说剧情较单纯重复的故事,每当唱到或说到一致与重复之处,停下来观察宝宝的反应,等待宝宝给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响应,再继续下去。接近一岁的宝宝,也可能喜欢模仿你的动作,或享受与你一起翻书的过程;这时,触觉类型的「翻翻书」也能增进互动的趣味。此外,由于此时期宝宝的陌生人焦虑较明显,因此当家中有宝宝不熟识的其他人来访时,适时的关注与响应宝宝的感受,避免大人过度的逗弄,可协助宝宝的情绪较稳定。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第2张

【1-2岁】

[睡眠]-夜眠变动期

睡眠发展

在1-2岁总睡眠,是11-14小时,对1-2岁的幼儿而言,有些幼儿可能不需要上午的小睡时间,如果需要的话,会建议上午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小睡,特别是当天早起的幼儿。此外,下午仍建议可以有1-2小睡时间。

1-2岁间的小孩,由于正经历分离焦虑的阶段,加上牙齿的发育、活动量增加,还有小孩逐渐想要掌握自主性,小孩会出现明显「睡眠退化」的情况,尤其在18个月时最为明显,这时原本已经规律睡午觉或晚上睡过夜的小孩,可能会突然出现午觉睡不着、晚上也常会无预警一直醒过来等等的情况。

另外,「夜惊」也是常发生在1-2岁间的小孩身上,大概有36.9%的小孩会在18个月时出现夜惊的情况。夜惊是发生在深睡期阶段突发性的觉醒,往往伴随惊慌失措般的尖叫、强烈的恐惧和自主觉醒的行为反应。孩子同样对他人的安抚或呼唤没有反应,醒来后的意识也是混乱、缺乏定向感,不记得曾发生过什么事,少有梦境的描述,顶多是片段或单一影像的记忆描述。

睡眠管理

面对有分离焦虑而失眠的小孩,建议父母:
(1)发展并且维持好的睡眠仪式
(2)面对因为分离焦虑而产生的睡眠改变,莫紧张莫害怕,因为你的焦虑会加强小孩的焦虑,让他更睡不好,自信、轻松地处理,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每个小孩都会经历的阶段。
(3)不要偷偷溜走,很多父母在面对有分离焦虑的小孩,会一直陪到小孩昏昏沉沉、要睡着了,才偷偷溜出房间,但这样会更加深小孩的不确定感,醒来你怎么不在旁边,反而更焦虑。好的做法:说晚安,让小孩看着你离开房间。
(4)当小孩需要的时候,可安抚小孩,但勿发展出不好的新习惯。当晚上睡一半醒来哭,不要担心,你可以去安抚小孩,让小孩知道你会在(用行动再保证你会在),这也是让你安心的做法,但让这个安抚的过程尽可能无聊、短暂,勿拿出故事书、唱歌、或玩游戏,等安抚完成,就离开房间。

[心理]分离安全期

心理发展

宝宝6-12月大时,因为已较能区分我和非我,然而此时宝宝会以为「看不见就等于不存在」,因此若照顾者离开视线范围时,宝宝也会紧张不安,而产生分离焦虑感,并且在1岁至1岁半时达到高峰,大约3岁时会逐渐趋缓。

心理照护

此时期,让宝宝知道照顾者就在附近,也让宝宝经验他们虽与照顾者隔有一段距离,仍可以安全的玩耍;或者有时有熟悉但不同的家人陪伴宝宝,皆能增加宝宝的弹性。若宝宝在跟照顾者分离时出现哭闹的情绪反应,温和而坚定的响应是重要的。此阶段宝宝已经有较多迭字与单词,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说出的迭字、词汇及动作,多猜测宝宝的感觉,用很简单的词汇、短句说出来,并且适时的给予安抚的语言与动作。此外,也可以试着带着宝宝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自己的感受,仅管只是模仿你的话语也没关系,例如:开心、生气这一类简单的感受词汇皆可使用。

【2-3岁】

[睡眠]-睡眠独立期

睡眠发展

若至今未分房/分床的小孩,2-3岁是一个可以跟孩子讨论时机,如此建议的

原因有二:
(1)前一阶段1-2岁由于有分离焦虑,分房/分床会更加加强其焦虑,在小孩度过分离焦虑,知道你一直都会在了之后,谈分房/分床小孩的接受度较高。

(2)小孩因为开始可引导辨识、说出情绪感受,在此状态下,可跟小孩讨论分房/分床会有的焦虑或担心

睡眠管理

对于2-3岁的小孩,除了维持好的睡眠仪式,可开始发展界线(limits),清楚告诉孩子多少分钟后就要进房间睡觉了、如果小孩要你陪他,清楚说明多待五分钟你就离开。若小孩在房间里哭闹,试着不要立即给予处理,等个5分钟后再进去房间,再慢慢把时间拉长(10、15分钟)。另外对于小孩有办法独处、自己在房间睡觉,可给予大大的鼓励(无论是称赞、拥抱或亲一个)。

此外,如果准备要开始分床独睡了,一定要注意婴儿床的安全。

[心理]感受找找期

心理发展

情绪可以分为初始情绪与类别情绪。初始情绪是大脑对经验的重要性及好坏做出的第一次评估,初始情绪可以从非语言及语言表达中观察得到。非语言部份包括脸部表情、眼神沟通、声调、肢体动作、态度、响应时机、语气强度等;语言部份较常以简单的「好」、「坏」来表达。类别情绪,则是可以用词语标示出来的情绪种类,如:悲伤、生气、恐惧、高兴、惊讶、厌恶或羞愧。

心理照护此阶段孩子已经有较多词语、短句,通常可以透过自发性的表达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在情感需求上,照顾者也较容易透过孩子的表情、语气、动作猜到孩子的感受。然而,当照顾者询问孩子「怎么了?用嘴巴说」,仅管孩子此时已有短句的发展,但面对与感受相关的问题,仍多使用「好/不好」来响应,此时照顾者可以带着孩子试着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自己的感受,仅管只是模仿你的话语也没关系,例如:我好开心、我好生气、我好害怕、好恐怖喔,这一类简单可反映感受的短句皆可使用。【3-4岁】

[睡眠]-午睡固定期

睡眠发展

3岁后到学龄前的每日总睡眠约是10-13小时,儿童在这个阶段大多已不需要上午的小睡,但都还是需要下午1-1.5小时的午睡时间,建议最好是在下午3点以前,如果可以的话,小睡时间点也尽量固定下来,提醒一下,千万别因为午睡睡得很好,而舍不得叫醒幼儿,因为白天如果睡太长的话,是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的,晚上会因白天睡太多而出现睡不着、浅眠、半夜常醒来等睡眠状况。所以,睡眠管理职人也提醒爸妈们,如果宝宝晚上因为白天太多小睡而失眠,就要减少小睡次数、减少小睡总时间,或是提前小睡。

不少研究也指出这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如果有合适的午睡时间,对于记忆巩固及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像是麻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Rebecca Spencer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报告就指出,学龄前儿童有睡午觉(平均睡77分钟)的孩子所记得的图像记忆,比没睡午觉的孩子多了1成,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1-1.5小时的午睡是建议的,除了睡眠时数外,建议午睡时间点也尽可能固定下来哟!

睡眠管理

而这个时间的午睡也有一个特色,会开始在家里以外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小班或是中班)进行午睡,也是一个和照顾者分开要独立自行入睡的考验,这时从小建立好的睡前仪式化,还有一些安抚小物,就可以派上用场,当然午睡的时间不长,也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来执行睡前的仪式,这时可以培养一个简单版的仪式化,甚至是简化成一个口号,或是说出一个想睡的感受来启动(如:我想睡觉觉了!),让小孩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要入睡,但因为类似的仪式化顺利启动睡眠。若孩子在学校不想午睡,在这个阶段,也是可以沟通讲出感受的时期。

[心理]感受讲讲期

心理发展

3岁时,孩子将就读小班,也是孩子学习与照顾者长时间分离,以及学习团体生活的机会。当然,对孩子而言也是个挑战;内心面对分离,还有需要自己独立处理一些事务,必然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衍生。此时可以使用非语言沟通(身体接触、感同身受的表情、关爱的语气、不带偏见的倾听),激发孩子的右脑开始运转;接下来便可运用逻辑的解释和规画引导孩子左脑。透过协助孩子的左右脑联结,促进孩子的情绪整合。

心理照护

由于3~4岁的孩子已经有较多短句,可以试着带着孩子用合宜的句长说说自己的感受。透过开放式发问(宝贝你怎么了?)、给选项探索(宝贝,狗狗突然大叫,你后退一步,然后你哭了,是好难过或是好害怕吗?),帮助孩子自己选择,也自己命名感受。当然,若孩子开始主动述说自己的感觉,更要立即的给予响应(喔~我了解了,别担心,我在你身边)。此外,透过引导孩子运用一至两句话,简单述说与感受相关的事件,更可以进一步协助孩子重新整理这些经验与感受。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第3张

【4-6岁】

[睡眠]-睡眠掌控期

睡眠发展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有感受与表达能力外,也会对睡眠有控制及选择能力,也因此可能会出现令父母头痛的选择,像是:睡前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来。如果孩子到了睡前,仍然很想玩,不想睡,可表达对孩子心情的理解;接着,选择几项睡前可以从事的活动(例如:讲故事、聊天、选择自己想听的音乐),可询问孩子「我们可以…,你想要那一个?你想做什么?」,让孩子为自己选择,让孩子为自己判断出一个更适合的行为,也建立一些不同的睡前仪式。

睡眠管理

睡眠管理职人建议,作为父母,也可以运用「宝宝好睡卡」的策略(睡前发固定张数「宝宝好睡卡」,每一个要求都会用掉一张卡,卡片都用掉了,就得上床睡觉;卡片都有留下来,隔天就会得到奖励),除了鼓励孩子好好地准时上床,还可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权的观念,也让他们学习,有时候小小地忍耐一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好处,心理学称这为延宕满足的能力。

如果是宝宝不想起床呢?
父母也可以试试睡眠管理职人日前提出的整理:
1.起床前30分钟拉开卧室床帘,让阳光来当你的助手
2.起床前30分钟关掉风扇、冷气,加床棉被,热与黏腻也是唤醒好帮手
3.保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才是解决赖床的根本之道

[心理]感受可控期

心理发展

当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能够接收到孩子传递的讯息,适时的给予理解与响应,这称为「权变沟通」(contingent communication),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而除了协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之外,了解感受的本质也同样重要,意即经验到感受会不断变化。当孩子越能够理解感受的产生和消逝,就越能调节与管理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

心理照护

此时孩子喜欢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喜欢说故事,可透过主动表达好奇,鼓励孩子自己多多说明。同时,观察孩子在述说这些事情时,是否伴随表情或肢体动作的变化,并且适时的善用语言或非语言讯息(比如拥抱、表情)表达你对孩子的理解。由于孩子已经能够较流畅的表达,若孩子有些负向感受,照顾者不需急着判断事件的对错,或否认孩子的感受。照顾者可以试着展露出「感受没有对错」的态度,并透过孩子喜欢的活动、游戏(动态性的互动游戏更好),藉此让孩子体会到「感受可以更动」的经验。如果孩子的情绪很强烈,除了帮助孩子「命名情绪」、协助孩子「表达情绪」、带领孩子「选择活动」外;也可以透过「提问」引导孩子关注在他的身体感官知觉(例如:脸热热的、拳头握紧)、情绪感受(例如:好生气)、念头(例如:不能继续玩了),在此过程中,情绪也会过去;亦可善用一些有趣的小活动,例如:用玩具船放在孩子胃部的位置,协助孩子练习缓慢而深长的呼吸。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