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想要改变孩子那些“坏习惯”?抱歉,请先改变你自己

想要改变孩子那些“坏习惯”?抱歉,请先改变你自己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游乐场,一个5岁的小男孩让妈妈给他买望远镜,妈妈不同意,小男孩开始大叫起来,这位妈妈生气地吼了小男孩几句,小男孩继续哭闹,妈妈更生气了,猛打了几下小男孩的屁股,小男孩马上对着妈妈又打又踢。旁边有人指责小男孩怎么可以打妈妈,小男孩愤怒地说:“妈妈先打我的,她都可以打我,凭什么我不

一个6岁的小男孩,和其他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唱歌。一进房间,他先抢了一个话筒,自此以后,这个话筒一直在他手上,就连他不唱歌的时候,他也不肯把话筒放下。别的小朋友先是礼貌地请他把话筒拿过来,这个小男孩不肯,后来有小朋友直接把话筒抢走了,这个小男孩马上大哭大闹起来。为了安抚他,他的奶奶赶紧帮他把话筒又抢了回来,还告诉他这次要把话筒抓紧了。

一个小女生特别喜欢说脏话,有一天,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就告诫她如果再说脏话,就赶她出去。小女孩又说了,妈妈特别生气,说:“你他妈的赶紧给我走。”小女孩倔强地站在门边,一动不动。妈妈说:“走啊,你怎么不走。”小女孩看着妈妈,愤愤地说:“我他妈的要是知道去哪,我早走了。”

看完这些例子,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的坏习惯,都与家庭有关。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满, 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不满。曾经给一些妈妈做过一项测试,让她们选出自己最不能忍受的孩子的行为,答案有不听话、懦弱、自卑、胆小、说谎、乱发脾气、懒惰、脾气暴躁等。我让妈妈们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行为,结果妈妈们都表示自己有。

想要改变孩子那些“坏习惯”?抱歉,请先改变你自己

◆ ◆ ◆ ◆ ◆

孩子的一切问题都与家庭有关

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一个喜欢指责别人的孩子背后,有一个爱批评人的家长;一个事事抱怨的孩子背后,有一个无比挑剔的家长;一个喜欢说脏话的孩子背后,有一个动不动爆粗口的家长;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的孩子背后,有一个需要讨好的家长;一个自私的孩子背后,有一个要什么给什么的家长……

我们对孩子、对家庭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如果我们常常拥抱孩子,对孩子表达爱,孩子也会充满爱和温情。如果我们快乐地生活,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孩子对生活也会充满信心。如果我们在孩子悲伤难过时,给予耐心的陪伴,孩子就会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你拥抱。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孩子的学习就不用操心。

反之,如果我们自己事事悲观,整天忧心忡忡,孩子也会一样。如果我们每天不断抱怨生活多苦多难,孩子也会觉得生活很沉重。如果我们常常指责别人,爱推卸责任,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把责任推给别人。

孩子是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而逐渐成长的,下面这张图表,家长不妨比较看看,体会一下为什么我们说“孩子的一切问题都与家庭有关”。

孩子的表现

家庭

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胆小害羞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

(暴力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懂是非

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结果)

小心眼

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

(干涉型家庭结果)

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

必然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

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会关心人

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整天板着脸

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过于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

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放任型家庭或无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结果)

自私

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 ◆ ◆ ◆ ◆

想要孩子改变,家长自己先改变

当你对孩子的某个问题、某项缺点感到不满时,不妨先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面对自己内心的不足,当你苛责孩子太过怯懦时,或许你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一份胆怯。当你觉得孩子没规矩时,或许是因为你也渴望这样一份自在,因为拥有不了,只能将自己的嫉妒发泄在孩子身上。当你因为孩子贪玩、不用功学习而担心害怕时,或许你是把自己对前途和未来的担心转嫁给了孩子。

只有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孩子的行为会勾起你的内在小孩,他们俩一起哭闹,一起来激发你的怒气,让你心烦,你发脾气的频率会更高,发泄完会愈加自责。

有时候,有些家长的潜意识中不愿意做出改变。我曾经在给有的家长做测试时发现,即使家长已经明白孩子问题的根源在自己身上,他们也会原谅自己,而要求孩子改变,他们的理由是:正因为我存在这个问题,我做得不好,在这个坏习惯上栽了不少跟头,我才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我已经年纪大了,这个坏习惯跟随了我很多年,改不掉了,所以孩子才需要改变!

确实,要把原因和问题归咎于自己,让自己改变比登天还难。相较之下,把问题推给别人,要求别人改变要容易得多。但是,你自己不改变,凭什么要求孩子改变呢?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一个几岁的孩子做到,这难道不是苛求吗?

◆ ◆ ◆ ◆ ◆

家长自己改变,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孩子本身是纯真、无私而灵动的,是你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孩子只是像镜子一样,把你的问题映射了出来。如果真的对孩子的问题不满,就透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先改变。当你把目光放回到自身上,迎来自己的改变时,你就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也会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好地长大。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也很难改变延续了几十年的坏习惯。如果你真的苦恼于这些问题却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曾经,一位妈妈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她的女儿一心只知道玩,学习不认真,整天丢三落四,成绩非常差。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妈妈想了很多办法,还让女儿参加了很多补习班,但都收效甚微。这次期末考试女儿又考了班上最后一名,老师找这位妈妈谈话,让她最好给孩子转学。

这位妈妈非常生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孩子的成绩还是这么差。她跟我说了很多女儿的缺点。

我说:“你女儿缺点真的太多了,要不咱们通过游戏来分析下你女儿的问题吧。”这位妈妈欣然应允。我拿出一张白纸,让她把女儿的缺点列出来,妈妈不假思索地写起来,一会儿功夫,就密密麻麻地写了一整页A4纸。我又拿出了另一张白纸,请妈妈写出女儿所有的优点,看得出来,写优点的速度比写缺点慢得多。写了4、5条,妈妈就写不出来了。

我让妈妈想一想,这些缺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变成优点。比如,孩子大大咧咧,丢三落四,这个“缺点” 确实会影响学习,但如果用于人际关系中,这样的“缺点”却又是大大的优点:大大咧咧、不计较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她的女儿非常受欢迎,有很多好朋友。

我与这位妈妈一项一项地列下来,到后面,这位妈妈感叹地说:“ 原来每一项缺点同时也是一项优点,每一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

人生是一场修行,家长要先修补自己,当自己成长了,才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好的示范。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