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父母皆祸害,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父母皆祸害,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一个由11万人组成的豆瓣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有一种观点是: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都是父母。还有一种说法是:前半生,我们被父母毁了;后半生,我们又被孩子毁了。

父母皆祸害,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小伙身中数刀,造成心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生命垂危,凶手竟是父亲,父子间究竟有多大仇?

16岁少女弑母,把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折磨致死,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一对母女本该是世界上最亲的人,惨剧发生前,这对母女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

她对家人的怨恨因何而起?她用深深的恨意将母亲折磨致死之前,曾在一个治疗网瘾的学校里,实则为一种集中营式的管理学校里呆了四个月。学校里的学生没有尊严。“厕所堵了,不是专业人员来疏通,而是学生拿手去掏,蹲在便池旁边吃饭都是小事”。

在这所学校里面的人大都是不情愿被抓进去的,都是在家人的默许之下,“设套”被抓进来的。在那所学校里面,有八九岁的小孩,也有三四十岁的大人,有网瘾的、厌学的、叛逆的、同性恋的、精神病的……甚至有丈夫把妻子送入学校的。

这些人被设套抓进来,想必都是以爱之名。

父母皆祸害,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第2张

以爱之名

在“集中营”式管理的学校里过了四个月痛苦不堪的生活,之后,这位少女的亲人是怎样回应的。

这位少女在网上发了一篇比较长的帖子,写出了亲人在她经过了四个月的非人待遇后的回应:“跟你的亲戚,当你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说,那不都过去了么,我们是爱你的,你该忘了那些。……我生气,被别人指着鼻子骂不孝逆子,不如禽兽。……把我送去的是他们,打我骂我也是他们,在背后破坏我生活,诽谤我人格的是他们,可是说爱我的也是他们。”

这位少女的母亲是非常爱她,每年会抽出几天时间陪女儿出去旅行,去她想去的地方。即使孩子读到初中了,这位少女的母亲会坚持要骑车送她到学校,而这其中的距离仅有十分钟左右。

这样的爱,俘获不了这位少女的心。在一则日志上,她写到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父母从(我)小的时候就霸权主义,不会跟我讲理。”她形容父亲,“脾气暴躁,控制欲极强,导致家庭关系太差。”

而在父亲的微信朋友圈里,他发过不少与女儿有关的内容,却多是些舐犊情深,也有些为父亲的无奈。

出事前不久,这位少女和父亲起了冲突。冲突中,她把父亲扎了一刀,陈永林被送到医院。后来,他到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住下。

这位父亲拿女儿没办法,开始考虑把她送到封闭式学校里。这个学校当时表示不会打孩子。这位父亲信了,随后就签下合同。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会让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这种方式,通常会让孩子和家长都因此感到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闷”、“烦”,有窒息感。因为这种窒息感,他们有时候会自杀,有时候会杀死给他们窒息感的人。

弑母少女就是这样将母亲杀死。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小说《无声告白》莉迪亚就是这样将自己杀死。

父母皆祸害,母子之间到底有多大仇 第3张

非爱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中国的家庭模式与教育方式,让父母成为世界上最操心的父母,也让孩子成为地球上被管教最多的孩子,而父母的“以爱之名”进行的非爱行为,也成就了子女们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

父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想法,这并不常见。例如,家长口中的“我是你妈啊,别人谁管你?!”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变老是人之常态。变丑是你太懒了,工作落后是因为你不求上进,这些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所有这些,都是父母用爱来对孩子进行的控制。

目前家长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是有条件的爱。

对孩子过高、过多的要求就是一种“非爱行为”,其心理基础是,你如果变得非常优秀,才能配得上我的爱。

二是没有原则的爱。

最常见的是家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其心理基础是,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什么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你才能好好学习,你才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弑母少女的母亲则被指对她过于溺爱,不时应女儿要求买烟买酒。这位少女曾离家出走,少女的母亲曾想着,如果找到她,就什么都顺着她。

三是强制或限制的爱。

家长往往打着爱的旗号,要么替代包办孩子的生活,要么强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这也许就是上面那位弑母少女的父亲所做的。其心理基础是,我那么爱你,肯定不会害你,你按照我说的做,肯定没错。于是,少女就被“设套”送进了网戒学校。这所学校不仅治疗网瘾,还治疗“叛逆,不听话”。

当母爱走向极端,所有的寄托、溺爱、束缚、控制,都成了最沉重的借口,令人窒息却又无法摆脱。

当“理想父母”遇到“理想孩子”

父母心目中有一个理想孩子,父母是按照“理想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比较讽刺的是,孩子心目中也有“理想父母”的形象存在。

父母因为有“理想孩子”标准,于是他们就会对孩子做出各种要求,比如:

孩子应该听话,专心学习,心无旁骛!

你怎么不像我?怎么现在越来越古怪?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差别这么大?

……

孩子也会因为有“理想父母”标准,他们就会对自己的父母也同样有各种要求,比如:

爸妈应该支持、理解、无条件的爱孩子!

为什么我的爸妈是这个样子?

怎么代沟这么大?我是亲生的吗?

……

我们给彼此设定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实际上就是画了一座监狱。里面的人只能待在里面,按这种标准去爱我,稍微的越线就是不爱。不爱的情绪一旦蔓延,家庭氛围会影响其中的每一个人。一个人开始发火,另一个也不甘示弱。

网瘾和叛逆,需要不需要治疗呢?

“烟”、“夜店”,对于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的确是一个叛逆的青春,但这种叛逆,在青春期却又是正常的。究竟值不值得被虐待式的“治疗”,值得反思。

叛逆期是一个很常见的概念,但什么是叛逆,叛逆会到达什么程度。实际上,在父母眼里,其叛逆标准是,孩子叛逆到什么程度自己可以接受。

一个在青春期之前的乖乖女,突然父母都不认识了。父母眼中的理想孩子与孩子眼中的自己开始碰撞。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进行思考是青春期成长的一大步,但这也意味着,一场痛苦的自我意识觉醒的革命即将到来。

单单是要摆脱父母的要求,成为自己就已经会有一波权力之争了,在意识觉醒后,孩子更会对父母进行对比。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居然也有那么多的缺点,于是孩子会对父母的权威产生质疑。于是,在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再依照以往的方式,还要求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父母对孩子做出的决定越多,孩子的反抗也会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那位少女已经上初中了,上学的距离仅只有十分钟,母亲还一直坚持着送她上学。处于花季的少女,决不会愿意父母还每天接送自己。“不要管我”,是青春期的呐喊,如果被人这样管着,难免会产生,“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他们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间。

网瘾和叛逆,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反抗的形式。网瘾这种说法本来就不科学。上网多长时间算是网瘾,有的家长甚至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每天上网半个小时,即使这种上网并没有影响到学习。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这样说地:“幼童时代,父母无条件的爱就像是打造一个安全岛。心中有了安全岛,孩子才会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他们深信,如果受伤了,受挫了,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许多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个可靠的安全岛。他们被父母、学校‘遗弃’了,他们的安全岛四分五裂。于是,他们去网络上构建新的、虚幻的安全岛。”

不去询问孩子为什么那么依恋网络,却只想着改变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不把孩子当人,不承认人是一种拥有心理的生物。这种父母只会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孩子只有听了自己的话,才是一个好孩子。

我们知道玫瑰会长成玫瑰,所以会精心修剪,但是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的要做的不是修剪,而是扩大可能性,给他自由生长的空间。然后带着惊喜的心情看他最后长成什么。

按照这位少女的父母的标准,最近将皮特休掉的大名星朱莉最应该进入那所类似集中营式的学校,少女时期的朱莉是绝对的不良少女。朱莉的30岁之前,几乎把所有“任性”的事都做了。

14岁就和男友同居,并且开始有了自残行为,她和男朋友互砍,俩人浑身都是血。

16岁,搞老妈的男友。

25岁去过精神病医院,还曾尝试雇一名杀手干掉自己。

有双性恋倾向,还跟女孩睡过觉。

有段时间几乎尝过了所有的毒品。

早恋,自残,睡老妈男朋友,同性之爱,吸毒……在那位少女父母眼里,这孩子理应抓到那所奇怪的学校,每天往死里揍。

幸好朱莉生在美国,没有怪异学校敢公然掳人。

虽然离婚了,但是业界评述称——她是位善良、有爱、而且非一般勇敢的女人。她和皮特生了三个孩子,又领养了三个不同国家的孩子。她给难民捐款,奔走呼号,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难民问题,被联合国难民署授予亲善大使,被《价值》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慈善家之一。并成为2016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女人,多年第一。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