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亲子 | 以爱之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吗?

亲子 | 以爱之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无论你的身份是孩子还是为人父母,似乎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同其它国产热播剧一样, 标榜“零差评”的《小别离》也没有逃脱争议的漩涡,此外,剧中所折射出来的“中国式教育问题”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深深触动了小编。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了一项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表示曾因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53.9%的受访者最不认同父母说“我是为了你好”。

亲子 | 以爱之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吗?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

这些数据,值得每一位孩子家长重视与反思。我们总是在感叹“熊孩子”当道,其实背后隐藏的是教育的缺失。

爸爸妈妈们,以下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没有呢?一起来看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告诫父母。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禁锢心灵,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

亲子 | 以爱之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吗? 第2张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像不像?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像”与“好”,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不一样的提问方式,答案也截然不同,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理念跃然纸上。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物质刺激”并不陌生。这似乎成为了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买玩具飞机;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

亲子 | 以爱之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吗? 第3张

如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结果却惊人的相似。

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尤其是在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

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

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今天他们觉得当公务员稳定,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可以考公务员;明天他们又觉得当作家好,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亲子 | 以爱之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吗? 第4张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不同,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

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家长的这种做法也极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成长与进步的同时,适时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教育方式上的不足,这才是做家长的艺术。

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也许会变成一件真正轻松愉快的事情!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