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长都希望小孩子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有正确的是非观。打人是不对的,骂人也是不对的,遇到不公平的事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对的,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你爱我我爱你都是好朋友,但是,倘若万一发生类似的事情要怎么办?希望孩子相信我,希望他明白父母是他最亲的人最强大的后盾,我们会尽所能地保护他,任何事!让他不要怕,爸爸妈妈在呢,首先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学会反抗,也许爸妈不能替他解决这个事,但是会一直陪着他解决。

据我所知,多数的家长在得知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你别理他”。可是这其实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最无用的对策。在这里分享一则校园欺凌大国日本母亲的家训: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地打,妈妈希望你能打赢。
但更害怕有些父母不负责任地教孩子:“谁打你你只管打回去,大不了我去赔礼道歉付医药费!” 你怎么知道受伤的一定是对方孩子? 最可怕的是,这种做法会埋下怨气,留下隐患。
你问我教不教孩子还手?当然要教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但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还手是为了什么?还手是因为我知道,忍让换回的,90%都是得寸进尺,孩子的世界只会变得更残酷。非常喜欢《换子疑云》里一句话:不主动惹事,但奉陪到底。所以怎么教是重点。
第一是要保证孩子自己的安全,其次是起到教训的作用防止对方得寸进尺,最后才是维护尊严。你还手首先需要保证自己安全,气势要足,态度要硬,手段要巧。其次表明你不是包子,有些熊孩子就是捡软柿子捏,你跟他讲仁爱礼貌没用,家长、老师都没用,你只能比他强。最后才是尊严,其实我挺反对打得过打不过都要打这种论调。尊严这个东西没有命重要,双方实力悬殊的时候不要逞强,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如果情况很严重,家长需要采取的步骤是和学校辅导员谈谈,如果情况没有任何改善,去和校长谈谈,向学校管理层咨询是否可以开设课程教育学生宽容和同情。告知老师,你觉得你的孩子和哪些学生在一起会有麻烦,要求老师让你的孩子换座位,换小组等等。让老师知道你从孩子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听一听老师的观点。问一问老师,孩子受到的欺凌对他的生活是否有不良影响。
此外,虽然这一条可能会引起广大家长不适,不过我还是要说,家长记得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一些在这个年龄段中比较糟糕但是可以避免的缺点(比如不讲卫生…),如果真的有,要督促孩子改。最后自己不被欺负了,也别去欺负别人。这个应该是所有家长都赞同的话。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打回去”呢?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第2张

会提出这种解决方案,无非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会自我保护而已。
一般而言,在遭遇肢体冲突时,最好告诉孩子以如下顺序进行操作:
1、先期警告:你再这样做,我就要去找老师了!2、绝不先动手:绝对不能第一个动手,只要动手就是错误的。3、无危险性与攻击性的自我防卫动作:比如把先动手打人的人推开,只推开即可。4、在任何可能的时机中,寻求成人的帮助与调解:这是最有效的处理手段与方式,也是最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套机制的优点在于:

1、通过先期警告,孩子可以先学会遇到类似问题是如何不进行冲突用,仅用语言尝试解决问题。

2、绝不先手的原则可以让孩子无论在班上还是在任何情况下,站在舆论与道德的优势位置。因为只要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无论是老师、社群还是法院,对于自我防卫永远是秉持宽容态度的。同时这也会是一个磨练孩子韧性和耐力的绝佳机会。

3、即便真的动起手,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把架打赢”,而只是简单地保护自己,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在于不给对方造成潜在的伤害,以免致使舆论立场颠倒过来,同时借助第二点所说的优势位置来更好地解决冲突与争端。
在不同年纪,都该有不同的捍卫自己的方式,在那能力不足以以理服人的年纪,孩子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捍卫自己。如果连这最原始的权力都从孩子身上剥夺去,恐怕长大成人后会失去捍卫自己的能力。打人固然不对,但受人欺负却无动于衷,那更不对。
“以暴制暴”还是“文明礼貌”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第3张

估计有些家长会觉得还手,打回去是“以暴抗暴”,毕竟我们学的教育准则是要教小孩“文明礼貌”。但是,我想说的是:让孩子躲避,容忍,并不是会让孩子健康成长,这种躲避和所谓的容忍,只会让孩子意识到:我的力量不如别人、我太弱小、我需要保护、我没有能力……全部是负面,这就会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疾病在累积。此外,一个坏人的成长是因为好人的不做为,整个社会的不安定,也是因为善良者的沉默。如果受到侵犯,或者受到冒犯,当时当地就予以还击,既可以凭实力与同伴建立平等的关系,又在当下就宣泄了坏情绪,保证心理健康。父母不可能陪伴小孩一辈子,老师不可能时刻在小孩身边,小孩子遭遇人际方面的麻烦,迟早得自己去应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人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如果是在学校还可以告诉老师,特别是幼儿和小学阶段,老师一般会禁止打架,毕竟主流的教育观还是团结友爱,无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下,向老师求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关键在家长,特别是幼童的家长,对经常性的欺负必须早介入,不能等事态发展为凌霸才着手挽救。当然,打架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打人的孩子和被打的孩子同样缺少社交技巧,都需要补课。
只会忍让的孩子,并不值得赞赏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第4张

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的,我们也鼓励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可有的孩子一直以来只会退缩,靠让步来换融洽,然而这种表面上的融洽,掩盖了孩子自身社交能力的不足。不管任何情况下都只会让步的孩子,在同伴关系中处于弱势,靠得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求来的友好,是单方面的付出。该让步的时候让步,该争取的时候争取,孩子分不清,我们就要教他,与他讨论各种解决矛盾的办法。
尽管孩子打架与成人价值观取向无关,但处理不好,会让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很多的包子估计就是在这个时期练成的,会影响孩子终身。
有远见的家长一定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不要盲目对抗而要尽量融入;禁止宝宝交往会给孩子留下终身后患---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孩子会自私,孤僻。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第5张

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这种学习必须亲力亲为有所感受后才能够得到),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这其实就是情商培养),在交往中,宝宝可以学会关心别人,克制自私,保护自己等,同时培养宝宝的性格,好记仇的教他宽容;嘴笨的教他说话;怯懦的鼓励他告状。
当然,所谓的反抗和打回去不是说主张以暴制暴,如果真的像有些父母认为的那样,教孩子打回去,孩子就能打回去,以后不被欺负,那教育孩子也太容易了。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天性柔弱的孩子,退缩和忍让本身就是他们的远离风险的方式,父母如果直接骂他怂,逼着他出手跟别人对着干,可能不仅帮不了孩子,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因为这些孩子很可能做不到。
孩子被打,还让“忍”?你们是亲妈吗…… 第6张

实际上,我们在最刚开始,所教授给自己孩子的许多经验,孩子在与环境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就会发现,有些过去适用规则,渐渐变得不再有效。真正勇敢且聪明的孩子,在面对全新的社交环境时,便会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策略,去适应新的环境。而那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则会渐渐丢失自己的节奏,与新环境格格不入。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个适应的过程,家长是不可能帮助孩子去完成的。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时候能做的事情,也只有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并在孩子需要时提供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而已。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建立自己独立生存的法则,不是简单的打回去就能了事,每一次的冲突都是给孩子建立明辨是非能力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但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都不要代劳,独立处理事件的喜悦感,比家长给予的安全感更重要。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