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孩子被欺负后,是忍还是反击回去?

孩子被欺负后,是忍还是反击回去?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在分答平台上我们发现,家长们向我们的老师提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被打了,是忍还是打回去?不少家长情绪相当激愤,一味忍让当然心有不甘,可是如果反击回去似乎也不能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直面这个话题,就不同的具体情景和大家探讨一下。

宝宝的玩具被抢会被欺负?

孩子被欺负后,是忍还是反击回去?

宝宝的玩具被抢,却从来不反抗。以后会不会太软弱,会不会被欺负?这是很多妈妈的困惑和苦恼。之所以苦恼,是觉得,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如果宝宝太多温顺,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懂得争取,很容易吃亏。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小时温顺的宝宝长大后就一定是受气包,相反,中国还有一个词语,以柔克刚。这样说,是不是让家有温顺宝宝的爸爸妈妈更安心一些呢?

重要的是,宝宝知道自己拥有权利,而不需要大吵大闹地用武力保护自己。只要宝宝没有因为周围孩子的不友好行为而烦恼,当手中的玩具被抢走后,还能捡起其他玩具玩起来,并且看起来感觉还好,对自己的境况很满意,就没有理由改正宝宝的处理方法。有时,你的不舒服,你的担心只是你的。

但是,如果这种抢夺行为让宝宝很抓狂,而且宝宝还不会保护自己,无法阻止其他小手从他那里抢夺东西,你就要过去帮他。例如,别的孩子要抢走宝宝的玩具时,要鼓励宝宝保护自己的权利,说“我现在正在玩这个玩具”。首先,你要示范给宝宝看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并要替宝宝说,“他正在玩着个玩具。”如果玩具已经被抢走,不要再把它抢回来,如果需要要回玩具,态度要和善,也要坚定,并且要再三申明,“轩轩还没有玩够这个玩具,请你还给他。”如果那个小朋友同意了,你要表现的很大方,当你的宝宝玩够这个玩具后,要鼓励他把玩具拿给刚才抢夺玩具的孩子。

如果抢东西的小朋友拒绝把玩具还回来,也不要跟他抢,可以给宝宝找其他的玩具玩,同时要做好准备,不要让别的小朋友把这个玩具也抢走。

在你替宝宝要回玩具之前,让他自己先去要回玩具。你的目标是让宝宝学会自己解决这样的困难,而不是总依赖你。

宝宝被欺负后,要安内攘外

孩子被欺负后,是忍还是反击回去? 第2张

带宝宝出去玩,一个看护不到,宝宝被别的小伙伴“攻击”了,虽然没有受伤,但宝宝还是吓哭了,你又心疼又生气。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如何正确引导宝宝,让他学会保护自己呢?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内攘外“。

“安”大人,情绪要平和

“安内”首先要“安”的是大人,作为父母,在感情层面我们的情绪不能太波动,宝宝被打了,心里一定难受,甚至有些父母感觉就像是自己被打被欺负了,这其实是将宝宝作为大人“自我”的延伸,而这种“自我受损”的感受通常都会以焦虑、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继而的情景可能是情绪不稳的父母带着宝宝去找“肇事者”追究责任,这样可能造成的局面不是另一个宝宝被你所伤害,就是双方家长之间发生更大的冲突。

“安”宝宝,阻止侵犯,提供保护

其次要“安”的是宝宝,如果宝宝在受到侵犯时,你在现场且看到整个事情的经过,那一定是先阻止侵犯行为的继续,为宝宝提供保护,进而安抚宝宝的情绪。

比如在游乐场,宝宝先拿到的玩具被抢,你一定要带着宝宝把玩具要回来,如果宝宝眼看着自己先选择的玩具被抢,而且抢夺者就在他面前玩的话,这也是一种伤害。如果一直这样,宝宝很容易变得懦弱,不能维护自己的东西。

被侵犯后,要倾听宝宝,陪伴宝宝

如果你没有清楚地看到事情的经过,而宝宝在遇到被打等侵犯行为后,来寻求你的帮助,这时,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陪伴宝宝,安慰宝宝,让宝宝在事件中感受到的恐惧和难过随着哭泣流淌过去。你可以抱着宝宝,表达出宝宝的感受,比如“你的玩具被抢了,心里很难受,是吗?”“你觉得难受就哭吧,妈妈/爸爸陪着你,妈妈/爸爸爱你。”等宝宝情绪能平复下来了,再决定下一步如何解决问题。

“攘外”是解决问题,不是追究责任,要让宝宝明确处理冲突的规则

在解决问题的这个环节上,其目的并不是追究责任,更多的是为双方宝宝明确处理冲突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别人,有不同意见可以用嘴说,宝宝之间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大人帮忙等等。这些都是让宝宝知道文明的处事规则,以及慢慢接纳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如何帮助欺负人和被欺负的孩子

孩子被欺负后,是忍还是反击回去? 第3张

3-6岁这么小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用排斥和身体威胁来获得并保持对别人的控制,这些行为播下了恃强凌弱的的最早的种子。孩子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才能知道他们确实有选择和个人力量,这会使他们不那么容易成为恃强凌弱的目标。如果大人拯救孩子,而不是教给他们技能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就可能在无意中鼓励孩子成为受害者。毕竟,欺负人的孩子需要受害者才能成功。 西西知道,当他向妈妈哭诉别的孩子打他时,他能得到大量的关注。他的妈妈会拥抱她,叫他可怜的宝贝。并且会打电话给幼儿园。指责老师没有做到足够的监督来保护孩子。老师就会承诺更警惕一些。 当然,孩子确实需要大人的保护和监督,把这个问题告诉其他大人是恰当的,但是,在这个年龄,赋予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力量也是同样重要的。 西西可以学会说:“住手!不能打人。”他可以向一个大人寻求帮助,而大人可以教西西说出自己的感受,“你弄疼我了,我生气了。” 通过专注于健康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教给孩子们理解和表达他们的感受,你就能通过不恃强凌弱来防止恃强凌弱。解决问题的其他技能包括说出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会与人共情。孩子们还能学会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谴责的重要技能。共情和同情在整个童年期和青春期都会持续发展,但你可以在孩子一进入同龄人和朋友的世界时就鼓励其发展这种能力。 3-6岁这几年是与孩子坦率地谈论恃强凌弱问题得好时机。在讨论会上,让孩子谈谈当一个人被欺负时会有什么感受,他们认为为什么有人会欺负人,以及他们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会因为彬彬推倒他们的积木、抢别人手里的玩具而发生冲突。有一天,彬彬没有来,老师决定把这当做一个帮助孩子练习同情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主题课上,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彬彬为什么会做让别人伤心的事情? 一个小女孩说: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朋友? 另一个孩子说: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学会用话说。 老师问:你们有多少人愿意帮助彬彬?每个孩子都举起了手。 老师又问:你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彬彬呢? 有几个孩子建议:他们会邀请彬彬一起玩。告诉他,当他破坏别人的东西时他们的感受。 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真的这么做了,而彬彬也不再攻击小朋友了。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