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避免宝宝骨头损伤,助力健康成长

避免宝宝骨头损伤,助力健康成长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让宝宝从小坚持运动、加强锻炼是保证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而宝宝的平衡能力发育还不完善,在运动时容易摔伤、扭伤甚至骨折,因此尤其要注意预防骨头损伤。宝宝在运动时,如何避免骨头受损?

避免宝宝骨头损伤,助力健康成长

运动对宝宝的重要性有哪些?

运动是反映大脑发育的直观体现

运动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的基本功能,特别是1岁前,宝宝的运动功能是反映大脑发育情况的直观体现。肌肉发展先于神经,神经发展先于心智。运动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发育。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强壮体格。宝宝运动了,才能活动,才能探索世界,才能与人交往,继而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空间理解能力以及心理行为才能更好的发育。

宝宝的运动功能是反映大脑发育情况的直观体现,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如运动姿势不当,导致宝宝下肢出现X型腿、O型腿等不良姿势。

运动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运动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和生长,比如抗重力位下的坐位、站立、四点支撑爬等,都可以促进自身骨骼承受适量的压力,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骨骼的生长。另一方面,运动刺激可促进身体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骨骼的生长。

运动不当或导致肌肉拉伤等情况

如果宝宝运动姿势不好,比如长期使用跪坐姿势(即双小腿在后方,坐在大腿上的姿势)、俯卧睡姿,可能导致宝宝下肢出现X型腿、O型腿、内八字等不良姿势。

或者过早使用学步车,比如宝宝还没能独立坐,家长就经常让宝宝学习站立,让宝宝在学步车内滑行,则容易造成足外翻。

如果家长过于呵护宝宝,不让宝宝主动活动,比如很少让宝宝学习翻身、爬行等动态活动,老是抱着宝宝或者扶着宝宝坐或者站,可能会使宝宝缺乏姿势转换的能力,不能从卧位变成坐位,再变成站立位,导致宝宝运动发育迟缓,长期的过度爱护还可能由于运动量太少导致宝宝肌肉力量弱、甚至日后引起儿童儿童肥胖影响心肺功能和日常活动

另一方面,家长与宝宝玩耍的一些危险游戏,比如拽手臂、吊秋千、抛宝宝等,轻则可能造成宝宝肌肉拉伤影响日常生活,重则可能造成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后果。

宝宝运动骨头损伤应如何科学应对?

宝宝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摔伤扭伤等情况,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病理原因。当宝宝摔伤时,应及时止血消毒处理,若出现骨头损伤,须送医院诊治。

宝宝学步要当心脱臼

牵拉肘是许多家长或亲属带宝宝玩耍时“好心出差错”而惹下的麻烦。当给小宝宝穿衣服,或拉着手散步,上下楼梯突然跌倒,猛然牵拉孩子的胳膊后,都会发生牵拉肘。这时孩子骤然间啼哭不止,或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孩子的肘关节往往呈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与取物,不能自由活动,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

脱臼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6岁以后却少见了。这是因为4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头上端发育尚未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薄弱所致。由于“肘错位”后患肢疼痛致活动受限,容易被忽略或误诊为其他肘、肩部损伤而延误处理。

注意辨别骨头响的情况

有的宝宝活动时会有关节的弹响,如果一般在家长被动活动宝宝时才出现关节弹响,宝宝没有任何不适,局部也没有皮肤发红、肿胀以及疼痛等情况,可能考虑肌肉张力较低导致的,对于这些宝宝不需要特别处理,让他们正常活动就可以了,最好观察一下关节弹响出现的次数。

如果在学龄期的宝宝运动时出现的关节弹响,则考虑可能是生长期关节腔内的滑液量不足导致的,对于这些宝宝,家长应注意在饮食上补充蛋白质和钙质促进宝宝生长发育,适当控制运动量,注意运动后休息。

如果弹响是出现在髋关节,即屁股位置,最好能尽早到常规医院康复科进行检查,以排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这种疾病越早治疗,治疗周期越短,效果越好。如果弹响关节附近有皮肤发红、肿胀、局部发热、出现压痛或者活动痛等症状,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以排除韧带拉伤、骨性损伤或者关节脱位等情况。

摔倒后及时进行止血消毒

宝宝不小心摔倒后,家长应该首先检查宝宝全身是否有开放性伤口,及时进行清理、止血、消毒以防止感染;其次观察伤口附近关节是否出现红肿热痛,可以避开伤口位置,使用冰块对肿胀处冷敷以控制肿胀;简单处理后马上送医院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这些处理有助于把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避免宝宝骨头损伤,助力健康成长 第2张

为预防宝宝骨头损伤要注意什么?

根据宝宝不同的年龄,选择其相合适的运动项目。为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做好运动前的防护和热身,运动后不适宜马上休息,注意运动后的放松方式。

做好运动前的防护和热身

为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比如选择与宝宝年龄、发育情况相匹配的运动项目;选择宽阔的、有保护的运动场地;做好运动前的防护和热身。热身运动以躯干、四肢的主动活动为主,如上下肢的屈和伸、转转躯干、转转手腕和足踝等。

选择防护装备的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在防护装备上的选取要注意保护较为薄弱及重要的部位,比如头部、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佩戴装备时要注意材质不能过硬,大小要合适,契合度要好。运动时最好使用适当的运动鞋,鞋子要合脚,不能过大或者过小,鞋底不能太硬或者太软。如果宝宝有扁平足或者高弓足,则需要配备专门的矫正鞋,才会利于良好运动模式的形成。

避免宝宝骨头损伤,助力健康成长 第3张

注意运动后的放松和休息

运动后的放松和休息十分重要,在进行了强度较大的运动后,不要马上休息,可以指导宝宝进行肌肉牵伸,比如压腿、扩胸、牵拉上臂等,放松紧张的肌肉,避免运动损伤;也可以按摩肢体,促进乳酸吸收,减少肢体酸痛。运动休息后,温热沐浴、睡前一杯温牛奶、营造安静湿润的睡眠环境可以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紧张。

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与宝宝发育程度相适合的运动项目。 比如小宝宝,可以根据俗语:“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来进行训练。3个月前的宝宝大多头部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可以少量多次的让宝宝趴着或者趴在妈妈胸前,训练宝宝头部的控制能力;

3-6月的宝宝逐渐可以独坐,腰背部的肌肉力量逐渐加强,家长可以多给宝宝前臂支撑坐位训练躯干的控制能力;

7-10月的宝宝的爬行能力逐渐出现并发展,从刚开始只能用前臂支撑起上半身,到逐渐抬高,从腹爬逐渐学会四点爬,家长要给予场地以引导宝宝爬行;

11-12月的宝宝逐渐从辅助步行到逐渐可以独走,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引导宝宝扶物站起,扶物行走。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情况来判断宝宝运动中是否精神状态良好,如果有疲惫的状态及时调整或者休息。

对于可以独立行走的宝宝,比如1岁半时可以锻炼宝宝走楼梯,两岁时与宝宝玩踢球、跳游戏,三岁时训练宝宝跳远,4、5岁时训练宝宝单足跳等等。 能够独自进行各种活动的宝宝,可以选择其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但一定要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