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稍不顺心就打人,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几个建议让你不再束手无策

稍不顺心就打人,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几个建议让你不再束手无策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家有个“暴力狂”,动不动就打人。不仅用小手乱划拉妈妈,出门还推小朋友,让爸妈头痛不已。

稍不顺心就打人,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几个建议让你不再束手无策

前一阵时间,在商场里因小女孩踩了小男孩,小男孩妈妈暴怒的新闻连续霸占了好几天头条。

大多数网友们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小男孩妈妈情绪失控”上,不过也有网友直接指出“小女孩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很多爸妈发现,自家娃不高兴的时候会推人、打人甚至咬人。

这个事情并不好处理,孩子那么小,不能处理得太严厉;

如果不好好教育,没法跟被打的小朋友交代

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将来肯定有不好的影响。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

其实,三岁内的孩子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频繁的现象,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与大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同。

一般情况下,有三个原因造成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年龄太小,打人、推人是他的表达方式

在游乐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经常会有孩子因为排队或抢玩具,跟其他小朋友大打出手。

一个孩子正好好地排着队,另一个孩子不懂规则,一下子就站到他前面去了。被抢了位置的小朋友当然不甘心,于是一把推开他。被推的小朋友意识到自己“被打了”,赶紧一巴掌打过去,两个人就这样打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并不是想打人,只是跟其他小朋友产生了矛盾,不会表达,更不会解决而已。

作为家长,我们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要非常敏锐地注意到这种情况,尽量对孩子进行引导,用协商的方法解决问题,减少攻击性行为。

如果我们的孩子被插队了,我们应该站在孩子旁边,跟孩子说:“你告诉哥哥,你是排在前面的。”

怕孩子在冲突中吃亏,许多家长或过度参与其中,或教孩子以暴制暴,这都是非常不恰当的方式。

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戏剧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学习处理冲突的恰当方法。


孩子缺乏同理心,无法感受到被伤害的痛苦

很多家长不知道,当孩子打别人时,他其实“看不见”别人的痛苦。

幼儿在2~3岁时,开始逐渐发展出“我”的概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和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体的,而是有一些区别和界限的。小狗图案的毯子、透明的水杯和汽车玩具,是只属于“我的”,可以不用给其他人。

这个时期,幼儿是高度自我中心的,他只能看见自己的需求,在乎自己的感受,很难去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小朋友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可能一个劲地打妈妈。如果没有人制止,他就会一直打,因为他感觉不到妈妈的痛。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看见”别人的感受。

他打妈妈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你看,妈妈这里都红了,好痛呀,快给妈妈揉揉”;他把弟弟推倒地上,我们一定把他拉过去,“你看,弟弟这里都摔肿了,快给弟弟吹吹”……

让孩子知道,别人会痛,会难受,需要安抚。当孩子下次想要出手打人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别人的痛,一定程度上就会控制自己了。


孩子没有安全感,过于孤独、无法融入新环境

很多孩子在刚上幼儿园或刚换了一个幼儿园的时候会打人,这是因为孩子小而弱,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他会没有安全感。

新的幼儿园意味着新的规则和新的学习安排。“会有危险吗?”“会挨饿吗?”“妈妈会按时来接吗?”

这个时候,如果他不能理解老师的某些安排,而老师又态度坚决,他很可能大哭大闹甚至打老师。

如果某个小朋友只是不经意地碰到了他,可能被他认为是一种攻击,于是很使劲地去打那个小朋友。

面对这种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攻击行为,家长切记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而是尽量帮助孩子在新环境里创造“熟悉的人”。

家长可以邀幼儿园的老师来家里做客,让他们跟孩子一起玩,看看孩子的小玩具,聊一聊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跟老师多一些互动。

也可以约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及其家长一起共进晚餐,或者周末游玩。再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心里踏实很多。

和幼儿园的老师单独玩过,会让他感到亲密和安全,有些小朋友也私底下玩过了,他会认为自己也有“小伙伴”。

有了安全感,不感觉到孤独,孩子的攻击行为会渐渐消失。


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孩子打人,比如家长打孩子,孩子模仿;孩子缺爱,通过打人来引起大人的关注。

家长们一定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更多发泄情绪的途径。

只要爸爸妈妈有心,就一定能养出温和、懂事的乖宝宝。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