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食谱 > 饮食常识 > 湖南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湖南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4.0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端午节最早是从湖南汨罗江岸兴起,而且每年的五月初一至十五汨罗江畔都会开展一系列端午节庆活动,下面来了解一下湖南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

湖南端午节食俗

大蒜子煮片糖

长沙城内家庭最重视让小儿败毒。端午当天,以大蒜子煮片糖,小孩喝后,防生沙痱子和疖子。还常会在端午节的午时把艾叶子、石菖蒲、葛藤、大蒜肉煎水,晾凉,午时把小孩泡在脚盆中,以保证小孩在夏天不生沙痱子,长得乖。更多人家在端午节时,只是用菖蒲、艾叶、枫球子等熬汤让小儿洗沐,据说可除百病。

朱砂盐蛋

益阳朱砂盐蛋。蛋黄红,泛朱砂,味道与众不同,因洞庭湖区水面宽,湖鸭吃的活食多,生蛋大。只有捕食鱼虾螺蚌的鸭,生的蛋才能加工成朱砂盐蛋。俗话说:“端午吃盐蛋,脚踩石头烂”,意思是说端午节吃了盐蛋,不但能清热解毒,而且能增强腿力,可踩烂石头。

炒血鸭和酿豆腐

宁远一带端午节主要杀鸭庆祝,原因是从清明节一直到端午节这段时间是水草最丰美的时候,鹅、鸭、田螺等天然食料充足,鸭子个个长得壮实,鸭肉更是皮薄细嫩,这时食用最肥美。大蒜子烧肉。端午那天是最好的解毒时节,大蒜解毒杀菌最好。

包粽子、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来2至3斤糯米,在里面放入碱、红枣或绿豆,扯上几根麻绳,拿上几张小椅子,大家一起坐在家门口包粽子。这个时候,那些手艺好,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的姑娘、大婶总会得到街坊邻居的一番夸讲,而不会包粽子的就会躲在一旁观看、学习,准备等到来年的端午节来一显身手。粽子包好煮熟后,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粽子送给街坊邻居们品尝,自家包的粽子一般自家都吃不到,吃的都是别人家送来的粽子,而且吃起来也显得格外香。现在的粽子品种多起来,购买起来也方便,包粽子习俗也在慢慢失传,大家都更加怀念儿时的香粽。

做咸鸭蛋

自己动手做咸鸭蛋也是在端午节前经常看到的。大人把买回来的新鲜鸭蛋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敷上黄泥巴,等到端午节这天拿出来食用时,那种蛋黄被腌得金黄金黄、往外流油的咸鸭蛋最受欢迎。不过蛋黄好的咸鸭蛋一般蛋白比较咸,我们经常是将蛋黄一个个悄悄吃掉,剩下的蛋白部分就成为了生性节俭的父母们的专利了。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湖南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湖南端午节节庆习俗

赛龙舟

賽龙舟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已不见踪迹。在这之后,人们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作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大活动,用意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现在的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的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都会举行“屈原杯”龙舟赛,湖南每年也会在端午节前后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让赛龙舟盛传于世。

悬艾叶挂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现在的长沙市民至今还保留着用艾叶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的习俗。

饮雄黄酒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祭龙仪式

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表达“众人皆醉我独醒”,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自此,这里成为了历史上“端午源头”。近几年每到端午节都会在这里举办龙舟比赛来纪念屈原,在岳阳人民心中,历来都有“宁荒一年田,不输端午船”的说法,龙舟赛是逢盛世、庆丰年的大事情。

挂张天师、钟馗像

湖南城乡,尤其是长沙、岳阳、汨罗等,家家户户每逢端午都习惯供帖子、吃粽子来悼念屈原,悬钟馗像和张天师像,而且在端午节户户有请真钟馗进家门活动。毛泽东也曾于1966年7月8日致江青的信中写过:“为了打鬼,借助钟馗”,赐福镇宅请真钟馗。

湖南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第2张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