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进行教育?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进行教育?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热闹嘈杂的餐厅里,邻桌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不断地用汤勺敲击着盘碗,奶奶和他说:“宝宝不要敲了,会吵到别人。”爸爸不耐烦地说:“你能消停会儿吗!”说着就夺过了儿子手里的汤勺。

小男孩一愣,随后马上变脸,一声拔尖的哭嚎穿透了闹哄哄的空气,引来了绝大多数人的侧目。有人抬头看看,又低下头继续吃饭,有人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妈妈赶紧哄他:“好了好了不哭了,大家都看着呢,多丢脸啊,你看旁边的小姐姐——”说着指了指我女儿:“小姐姐多乖啊,来我们吃鸡翅。”

“我不要!我不要!”小男孩嚎叫着,甚至抓起妈妈夹过来的鸡翅扔下了地。这下激怒了爸爸,夹起儿子就往外面走,奶奶忙不迭跟上说:“别吓着孩子。”

小男孩到了门口刚被放下,马上躺倒在地上又踢又叫,奶奶蹲在一边哄着去拉他,爸爸和自己的母亲吵着:“这都是惯出来的!不管教一点礼貌都没有”“孩子还小能懂什么?你小时候还不是这样……”

战役最后结束于奶奶的各种条件交换,妈妈把他带回座位吃饭,小男孩显然对于自己战胜爸爸的结果很是满意,摇头晃脑地啃着鸡翅。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进行教育?

二、“好像是稍微懂事之后,动不动就生气了,怎么说都不听,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就爆发了,撒泼打诨的,怎么讲道理安抚都不行,都不知道是为什么。”父母们头疼不已。

逛商城的时候吵着要某个玩具,只要说不买,就开始大哭大闹,赖着不走。

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状况,要么吵要么发脾气,影响别人又让父母尴尬。

在外面玩耍的时间到了,怎么说都不愿意回家,一定要再三发火威胁才回家……

对于孩子这种行为,通常我们都会解读为 “不懂事”,有的父母加以制止和约束,甚至是斥责殴打;有的父母纵容溺爱,让孩子变成了大家诟病的“熊孩子”。

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角度来说,他们的大脑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在幼儿时期大多数是由情绪控制了对事物的反应。体察共情,是非观念,自我控制等这些高级的处理能力,才处于刚刚开始起步的阶段。

随着活动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大大增强,对于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表现出极大的实践愿望。至于后果是怎么样,对他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不是孩子能够考虑的层级,一旦行为被打断或者阻止,情绪就会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总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讲道理又情绪化的印象。

三、然而不管家长是斥责打骂,还是纵容溺爱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处理不当,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的伤害,也错过了对孩子情绪管理教育的黄金阶段。

1、接纳孩子,利用共情术安抚情绪

孩子貌似无理的取闹,其实是在寻求理解和关注,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他就会用负面的行为来获得最大程度的关注,比如哭闹、扔东西甚至打人。

有时候孩子也已经知道错了,内疚感和痛苦使他感到不好意思,但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避免父母的责骂,也会做出故意顶嘴和满不在乎的样子。

有的父母会试图和孩子讲道理,有的责骂禁止孩子哭闹行为,这都是对孩子情绪不接纳的态度,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情绪淤积下来,然后在下一次爆发,重新淤积。

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可以在他宣泄情绪的时候,稍微安静下来之后,慢慢地讲出他的感受。比如“弟弟抢你玩具了很不高兴是吗?”“东西丢了是不是很着急?”“爸爸这样做让你很生气对不对?”“摔倒了很疼是不是?”“积木倒了好伤心啊”等等。

如果实在不能理解他的想法,就安静地陪孩子一会儿,抱抱,亲一下,等待他的平静。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

共情术能够帮助孩子的情绪迅速得到引流,让孩子迅速感觉自己是被理解感知,也是帮助孩子以后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感觉,逐渐能够对他人产生同理心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2、介入转移注意力

即使孩子哭闹得很厉害,也会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特别是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很容易就会找到能够转移他注意力的方法。

介入转移的时机要及时恰当,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奖励孩子糖果或者空头许诺的方式,要么会让孩子错觉,哭闹是能够获取糖果的方式,要么会使父母逐渐失去了威信力。

是出门去兜一圈,还是顺势玩一场游戏,陪孩子找到东西,再陪孩子搭好积木……只要你认真陪伴,你会发现孩子很快就会重新投入,做另外的一件事,而因为有了你的理解和温情陪伴,他才会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情绪处理方式。

3、坚持原则,统一家庭教育理念

在向孩子表达理解和爱的同时,需要父母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不允许的,即使大哭大闹也是没用的。

改变孩子撒泼行为的最重要一点,是让他知道,撒泼耍赖的行为不会得到任何结果,才不会频频使用这种方式。当孩子经常赖在地上打滚的行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不再对他的行为有惊讶激动或者愤怒的情绪反应。

冷处理并不是把孩子晾在一边不管不问,照顾孩子的感受,保持关注和始终冷静的情绪,语气温和态度坚定,让孩子最终明白这种手段无法得到结果,这种沟通方式是错误的。

在执行教育方针之前,一定要反复和家人讲清楚利弊,统一战线。

小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会察言观色,会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人甚至周边环境来支持自己的行为。当一家人教育理念不一致,最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纵容了孩子的脾气,孩子不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行为,父母的权威感下降,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孩子的行为问题,基本都应该从家庭里面找到原因,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到问题。对孩子的情绪教育管理,是一个需要父母有爱教育,而且随着你的引导,孩子逐渐就会学会如何接纳、理解现实规律。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很深,但决定爱的质量高低,就在对孩子的理解,接纳和无声的细节中。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