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面对“小皇帝”与“小公主”,如何把握爱与溺爱的尺度?

面对“小皇帝”与“小公主”,如何把握爱与溺爱的尺度?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爱孩子爱得太过了,反而却害得孩子不能自立了。

爱的本质是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而溺爱带给孩子更多的则是限制,它妨碍了孩子试图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你真的能分清爱与溺爱之间的界限吗?

“无条件的爱”,这个词,

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陌生了吧。

现在随便翻开一本育儿书籍,基本都会提到这个词的。

但我相信,很多父母和我当初一样有个困惑,

无条件的爱和溺爱有什么区别啊?

孩子还是需要管教的,不能一味无条件的爱吧?

我当初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养育小D,

这个答案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年的认识吧。

溺爱:“取悦型”家长的误区

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快乐,

但当我们把希望孩子时刻快乐作为养育的终极目标时,

这就是“溺爱”的温床。

我们这代的情感教育是缺失的,

从小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孩子不哭”,

所以我一直以来对情感是有偏见的,

认为开心愉快是好的,难过愤怒是不好的。

其实这样的潜意识很容易造就 “取悦型”家长,

他们不希望孩子哭,更见不得孩子哭。

于是,只要孩子一哭,马上就缴械投降,

把之前学到的所有育儿知识都抛在脑后,

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让孩子不哭。

面对“小皇帝”与“小公主”,如何把握爱与溺爱的尺度?

这个应激反应是很危险的,它只是一直在掩盖问题:

孩子得不到玩具哭了,马上买一个;

吃饭时想要看电视,一哭马上打开电视机。

它没有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与世界有效地互动。

长久下来,会给孩子一个错觉:

外面的世界是围绕着我的,

而且是围绕着我的哭声建立的,这就是自我中心,

这就是溺爱造成的结果。

有条件的爱:

将爱作为教育孩子的交换条件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是外婆带的,

外婆最习惯说的话就是:

“外婆带你很辛苦的,你一定要懂事、成绩好,

不然外婆就不喜欢你了”。

这其实就是最典型的“有条件的爱”,

这让我很小就明白,

外婆对我的爱是要基于我乖、我成绩好。

我那时的确是很乖,成绩也很好,

但现在回想起来,

我其实是缺少爱的滋养的,我更多的是害怕。

另外一种更加极端的就是威胁,

比如,“你这样,父母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你这样要气死我啊!”。

要知道,再顽劣的孩子他们都是爱我们的,

对孩子最大的惩罚莫过于说这样的话,

这是用爱在绑架孩子,给孩子深深的愧疚感。

有条件的爱,根源其实是界限感模糊,

分不清“对事”和“对人”的区别。

孩子一定会犯错,但我们需要时刻让孩子明白:

“妈妈仍然爱你,但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

而不是因为孩子的一个行为,全盘否定孩子这个人,

更加不应该把爱变成让孩子听话的筹码。

说个题外话,

在生活中,学会区分“对人”还是“对事”,

真的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争吵或者生闷气。

多少夫妻间一吵架就开始人身攻击,

其实就是气头上把“对事”变成了“对人”。

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关系互动模式,

即以交换和威胁为条件的互动。

比如我们总能听到有些人喜欢把“分手离婚”挂嘴边,

“你再XX,我们就分手”,但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分手。

有条件的爱更容易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损,

就像我自己童年的这段经历,

当我尽了最大努力却没有达到外婆的要求时,

我其实是感到自卑的。

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从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无条件的爱: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谈到无条件的爱,想必大家都知道,

今天就不再多谈这个概念。

我想和大家谈一下,在管教孩子时,

怎么做才是真正地践行“无条件的爱”。

我以前写过很多管教孩子的文章,

里面提到过无数次“温柔而坚定”这个词,

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注释了。

比如,我家给小D执行的零食规则有一条是:

零食只能在零食时间吃(一般是上下午两次),

而且必须坐在餐椅上吃。

小D有段时间在吃正餐的时候会要吃零食,

我就会重申我们的零食规则:

“现在在吃午饭,零食只能在零食时间吃,

午饭时间没有零食。”

她肯定会反抗啊,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碗和食物全部扔在地上,

然后自己大哭大叫起来。

这时,我会温柔地接纳她的情绪反馈:

“嗯,我知道你很生气,

因为你很想很想吃零食,最好马上吃到。”

但同时也很坚定地执行规则:

“可是妈妈告诉过你,零食只能在零食时间吃。

我们需要先吃完午饭,然后去午睡,

睡醒了我们就可以吃零食了。”

这些说完,小D还是会很难过,

拼命地哭大声叫,我会继续温柔平静地告诉她:

“我知道吃不到零食,你很难过。

你可以哭一会,妈妈陪着你,直到你平静下来。”

然后我会观察她的哭声,

如果发现她的哭声有转弱的趋势,

我会及时说:“我们需要让身体平静下来,

深呼吸,吸气——吐气——,

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整个过程,我接纳了小D的情绪,

而不是去制止她不许哭。

但我是用爱陪伴着她,去度过这段不好受的情绪,

并且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对情绪控制,

以及温柔的语气本身都是在向她演示如何控制情绪)。

同时,我并没有因为她的哭而妥协,

或是放弃规则的执行。

在整个过程中,小D能感受到我的爱,

以及我对她的接纳,

即使是她的坏脾气我也是接纳和理解的。

更重要的是,她也开始明白,

世界真的不是围绕着她转的,

有些规则尽管不让人开心,但却需要遵守。

而这点上,很多父母却常常容易弄反了。

孩子一哭,他们情感上是粗暴的,

“不许哭,怎么这么不听话?再哭,妈妈打你了”。

但执行上却是软弱的,当孩子继续哭,

哭到最后他们没招了,就会说,

“好好好,那你不要哭了,妈妈去给你拿零食。

这次吃完,下次不吃了哦”。

或者运用哄骗,

“你现在把饭吃了,回头我给你买汽车模型”。

但我们都知道,孩子这次吃完,一定还有下次。慢慢地,你觉得自己管教不好孩子,而孩子也开始知道自己哭声的威力。最关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并没有得到爱的滋养,他接受到的是:妈妈在威胁我不哭,我可以进一步用哭来威胁她。

无条件的爱,爱本身是没有条件的,

但对孩子的行为是有要求、有约束、有规则的。

无条件的爱,是不能拿爱当作交换条件的,

而应是父母出于爱、带着爱去教育和引导孩子。

爱的态度应该无条件,但爱的方法却需要有策略的。

温柔而坚定,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