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不打不骂,好好讲道理,怎么孩子还会崩溃?

不打不骂,好好讲道理,怎么孩子还会崩溃?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8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听不进去道理,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你的爱,你们之间的连接断开了,所以沟通就会很艰难。

前不久,网上有个视频引发了妈妈们的广泛讨论:

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父母要求她认错;

小女孩则一直是比较崩溃的样子,带着哭腔大喊已经认识到错误,想自己静一静;父母认为她认错态度不端正,要她写检讨,结果就这样僵持了半天。

好友群里的几个妈妈讨论时,不乏困惑的声音:

视频里的爸妈很耐心啊,不打不骂,也坚持原则,这不就是正面管教里所说的“和善而坚定”吗?这样管教怎么还遭到孩子的强烈抵触呢?

是啊,现在都讲究科学育儿了,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可是现在好好跟她说也不行,做父母怎么这么难啊?

当时我看完视频,不知怎么一下子想到了发生在我们家的一些场景。

在我们家,我、暖爸、暖姥姥和暖姥爷四个人,平时谁有空谁送暖暖上学。其他人送的时候都挺好,只有轮到军人出身的暖姥爷送的时候,画风就变成这样:

暖姥爷不停地催促着“快点洗脸、快点穿鞋、你怎么回事啊还没穿外套、书包装好了没有、快点快点……”真的有种部队拉练的既视感。就连我们旁观者听了都有一种莫名的紧迫和压抑。

于是有好几次,暖暖会跑到我房间,一脸不开心的表情,噘着嘴说不想让姥爷送,我只好取消睡懒觉计划,爬起来送她。

其实按暖暖的节奏做上学准备,时间是足够的,暖姥爷的唠叨催促只是急性子使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但是站在暖暖的角度来看,她会感觉姥爷是不尊重她、不信任她、不相信她自己能做好,所以就会特别抵触反感,不仅越催越慢,还干脆不让姥爷送了。

不打不骂,好好讲道理,怎么孩子还会崩溃?

记得小时候,我在同学间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问题是:“如果考试不好,你愿意被父母打一顿,还是被父母唠叨一天?”

结果很意外的是,几乎所有被问到的同学都选了“宁可被打”。

长大后看《大话西游》,看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简直要被唐僧的唠叨逼疯的时候,哈哈大笑之余,突然就理解了小时候的那个“调研”结果。

孙悟空和唐僧,这个关系多像孩子和父母?

父母苦口婆心地说教、无休无止地唠叨,看似不伤筋动骨,却好像有一个无形的金箍在孩子头上越收越紧,让人痛苦不堪。

不打不骂,好好讲道理,怎么孩子还会崩溃? 第2张

跟打骂比起来,这种说教和唠叨是一种被很多父母忽视的“隐形伤害”。对孩子来说:你的态度看似和善,但我却感受到了你的不耐烦和居高临下。你的所谓坚定,并不是真的为了我好,而不过是让我无条件服从你。

你不尊重我的节奏、不信任我的能力、不在乎我的感受。那我干嘛要配合你?

就像在这个视频中,母女对峙了那么久,一句没提女儿做了什么事情,也不管孩子为什么那么难受和抵触,只是反复在纠缠女儿认错的态度和方式。

而女孩在父母的不依不饶步步紧逼之下,负面情绪像气球一样越涨越满,让人很担心她会突然崩溃。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话再有道理,她也听不进去,更谈不上配合了。

很多人说这孩子“倔”、“态度不好”、“比妈妈还凶”,但我觉得她已经在很努力地克制自己了。

静一静,这已经是这孩子能想到的最好的缓和情绪的方式。她想利用这个安静、独处的空间,平复情绪,再一点点做自我修复。

万幸的是,她的父母终于退让了一步,同意让她静一静(虽然紧接着提了条件:静完了要写书面检讨,而且不能关门)。不然这场折磨,不知道还要造成多大伤害。

不打不骂,好好讲道理,怎么孩子还会崩溃? 第3张

正面管教课上有个“掌中大脑”的游戏互动环节让我们非常震撼。

你也可以试一下:伸出你的右手,想象掌心靠近手腕的地方是脑干,把大拇指弯向掌心来代表中脑,然后其余四指合拢放下握拳,这个代表大脑皮层。指甲的地方,代表前额叶,这是我们大脑里负责控制和调节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的重要部分。

老师说,当我们失控、发脾气的时候,大脑盖子上的四个手指就会掀开,这时我们的理性大脑就不再起作用了,而控制我们的是露出来的代表动物本能的大拇指——中脑。想想真的好可怕,有多少父母正是在“大脑盖子”打开的盛怒状态下,引发了伤害孩子的悲剧。

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孩子的前额叶皮质多大年龄才能发育成熟?”

有人说3岁、有人说10岁,但是你猜答案是什么?

居然是:25岁左右!

所以,当孩子让你头疼、烦躁、暴怒的时候,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大脑盖子要打开了,赶快想办法冷静一下;同时也要体谅那个大吵大闹不讲道理的孩子,我们大人尚且无法完全控制大脑盖子,一个孩子又能冷静理智到什么程度?

当然,处理好情绪问题,我们还要解决教育问题。

正面管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是:“纠正前,先连接。”

这跟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风靡世界的“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有异曲同工之处。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其实“观察”和“感受”这两步,就是正面管教中所说的,是在“跟孩子建立连接”。

我们经常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其实真正应该无条件接纳的,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的感受和信念,只有看到了孩子的感受和信念,才能真正和孩子建立连接。

如果没有建立好连接,而直接跳到唠叨和说教:“我让你改正,你认错不认错?”这就像先切断了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桥梁,然后去隔空喊话,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那么,视频中的父母应该怎么解决这次冲突?

“孩子,今天你做了一件……的事(观察),我觉得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觉得你都是六岁的大姑娘了,有能力处理好这样的事了(需要)。当然人有时候会心情不好,我也能理解,所以我现在出去,让你冷静一下,过一会你冷静好了,是否可以过来跟我谈谈?或者写下来你的想法也可以。(请求)”

不主观臆断地评判对方,不带有情绪地指责对方,只说出自己的观察和需求,然后提出具体的、合理化的建议,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期待,请求对方跟自己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正面管教的内涵所在。

最后我想说,任何教育方法,都不能只学皮毛。正面管教里所说的“和善坚定”,并不是只要不打骂孩子、不吼不叫就叫和善了,“和善”的更深层含义,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尊重和理解,是在爱的前提下进行良性沟通。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