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问题” 多是情绪作怪

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问题” 多是情绪作怪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3.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的孩子现在39个月,读幼儿园小班,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好带的。乖巧听话,讲道理。但最近我觉得他有些难以理解接受的行为,比如,摔倒碰到了,问他摔哪儿了,他会说不告诉你,同时哭,然后拿我撒气,妈妈我不要你,你出去,甚至打我。不顺心,做错事批评他,也是这样!原来玩具自己收,现在故意弄得很

问:最近孩子和妈妈之间有什么冲突吗?或者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发生了一些事情妈妈没有敏感地长按到?因为我感觉孩子不是故意的,还是内心有情绪。
这应该是孩子内心的恐惧!一是因为生病,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没去读书,这周才开始去,跟小朋友生疏了!另一个是最近朋友有事,帮着看着小孩,一小他七八个月的弟弟,带着他们一起玩,一起参加同事聚会,有同事开玩笑说小弟弟给我当儿子,小弟弟当真了,叫我妈妈,告诉所有人,甚至回家后不断打电话找我叫妈妈!我家孩子一直表现得很平常!我也没觉得不妥!就是复学第一天晚上就梦魇,先是不要我,要我出去,然后就说自己不乖不要妈妈疼,妈妈去疼小弟弟我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第二天简单的跟他解释一下,就送他去幼儿园!一直没把问题跟这事联系起来,现在想想,肯定有关系!但该怎么解决呢?
3岁的孩子处于叛逆期,内在的情绪也很丰富,很敏感,所以心里很脆弱,容易受伤。即便是周围人一句逗孩子的玩笑话,孩子都会当真听。

而且,中国的父母们很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对别人家的孩子更好,对别人家的孩子更宽容,其实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更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对孩子有更多的期望,不知不觉中变得严厉和苛刻。但孩子尚小,他不能完全明白成年人的心思和期望,在孩子看来,弟弟来了,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就少了,妈妈把自己的爱分给了弟弟。那么,为了重新夺得妈妈的长按和关爱,孩子会通过各种错误行为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即便会遭到妈妈的斥责,但起码妈妈注意到自己了。在如此的负性强化过程中,孩子逐渐养成了各种坏习惯。

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问题” 多是情绪作怪

针对上面的个案,我给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把寄养的孩子送回去,然后重新和孩子建立起稳固的亲密关系。
二是即便无法短时间内把寄养的孩子送回去,也要跟孩子说明弟弟是暂时住在家里的,妈妈只有一个孩子,妈妈对他的爱是不会改变或减少的,同时妈妈也要付诸行动,不能有太多偏袒弟弟的行为,或者是用弟弟的乖巧来和自己的孩子对比“你看弟弟都比你乖”、“你再不听话,妈妈就喜欢弟弟了”,诸如这样的话绝对不要有。也可以请其他家庭成员担负起主要照顾弟弟的责任,妈妈才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类似个案说实话真不少。中国有句老话:“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化表现感到头疼不已。
然而事实却是,孩子的大多数行为问题,背后有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多时候就是情绪在作怪。所以,父母去观察孩子的情绪,并且给予相应的回应很重要。如果孩子的情绪长期得不到长按,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种巨大的伤害。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西欧的普鲁士有一个君主,他很想知道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于是他想:如果找到一批婴儿来养着,规定任何人不得跟他们说话,也许能知道“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他对那些抚育婴儿的妈妈和护士下令,只许给婴儿喂奶、洗澡,绝对不准和婴儿说话。他认为这样一来,等婴儿说话的时候,一定会从嘴里说出希伯来语、拉丁语或希腊语来。这样,就能知道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了。但是这个君王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结果,却得到了一个很悲惨的结局——这些婴儿都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如果没有精心的情绪照料和亲子交流,也无法生存下去。虽然现实不至像故事里那么残酷,但是若孩子的情绪得不到长按、长期被忽略,负性情绪就会累积,并引起负面的行为。持续的负面行为养成坏习惯和坏的个性特点。
既然情绪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在这里再次温习一下“情绪”这个东西:
认识情绪
人们熟知的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这些就是情绪,只不过是人类最基本的四种情绪状态。情绪对心理的意义,就好像呼吸对生命的意义一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赖以生存的一种体验,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各种体验,也都需要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情绪的人,或者情绪控制上存在问题的人,社会化交往中肯定会陷入很多的困境。
上文中我们说到的,其实侧重于孩子的负性情绪。但情绪的内涵要更丰富。
在母亲温暖舒适的子宫当中生活了280天,一下子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当中,那种惊恐和不安,促使新生儿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即用哭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中新生儿表现了一种弥散性的情绪发作,他们对于很大的声音、疼痛、饥饿、尿布湿了或痛痒的反应几乎是同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孩子情绪的情景更加复杂化,婴儿的情绪也逐渐变得丰富而多样。从初生到三个月之间,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为痛苦和快乐。
在一岁之内又进一步分化,痛苦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惧怕;快乐分化为兴高采烈和喜爱。
到两岁,大约有对人的亲爱、尊敬、同情,对事物的好奇、羡慕,面对评价的惭愧、失望,以及否定性质的厌恶、恨怒等20多种情绪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孩子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上述情绪当中,以下几种最常见、最容易让父母头疼,所以我给大家列出来常规的应对办法:
愤怒愤怒,是孩子常见的情绪。孩子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尤其是一些“聪明”的孩子们,他们会因需要(饥饿、口渴、倦等)没有得到满足而将愤怒情绪转变为哭声,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孩子基本上就是靠哭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满。
此时,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共同面对引起情绪的事件。
嫉妒通常认为2岁后的孩子才会有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但其实从婴儿3个月大开始,他们就已经会因为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和别人聊天或逗弄其他婴儿时生气,以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来表示抗议。“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而孩子的“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有关,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
应对办法就是:多长按和陪伴孩子,不拿孩子与他人比较,非独生子女家庭要均衡给予每个孩子的爱。
恐惧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总之,父母要保持镇定,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陪伴孩子逐渐脱敏,并记得称赞孩子的勇敢。
最后,要呵护好孩子的情绪,父母需把握以下几个大原则:
1 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做自己孩子的育儿专家初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对孩子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情绪弄得手足无措。
比如在孩子熟睡的时候,突然放声大哭,睡梦中的妈妈也被惊醒,此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看看尿布有没有太湿了吗,很遗憾不是;是孩子饿了吗,很遗憾也不是。随着妈妈无厘头的查看,孩子从原本不愉快的情绪逐渐放大至愤怒,孩子已经很不耐烦了。一番折腾后,妈妈终于找对了原因,原来孩子是被尿憋醒的,抱起来感觉尿布一热,随后孩子又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妈妈在日常照料孩子的过程当中,要学会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不同的情绪反应代表着孩子不同的需求和心理状态,观察得多了,自然对于孩子的的每一个反映都能了如指掌,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处理起来也会驾轻就熟的。
2尊重和肯定孩子,为他们的情绪发展推波助澜孩子的情绪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孩子的发展快慢和程度也都是是因人而异,因成长环境和刺激而异的。如果教养过程中父母过度压抑孩子的情绪,或者忽略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发展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单一。
比如,当孩子发现勺子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兴致勃勃在玩的时候,也许在成人看来只不过是个在普通不过的东西了,会觉得孩子的行为幼稚可笑,夺回勺子不再让孩子玩儿,或者任其自己摆弄不予理睬,这样就忽略了孩子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迟钝。但如果家长也饶有兴致的加入孩子的游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情绪发展,也是分享。孩子只有得到家长的肯定,情绪才敢继续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复杂情绪发展。
3多拥抱孩子父母亲要多拥抱孩子,让孩子通过与母亲肌肤的接触知道自己是被疼爱的,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孩子除了营养上的需要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会感到妈妈的爱护和关怀,他会凝视着妈妈的脸,看着妈妈的口形,听着妈妈亲切的声音。肌肤亲情能够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也是帮助孩子发展情绪与人际的重点。爸爸、妈妈的怀抱越温暖、亲密,孩子的情绪就越稳定、有自信,所以父母们千万别忽视。
4长按孩子的哭闹和“问题”行为,对孩子的情绪及时做出回应孩子生下来就会哭。哭是婴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孩子是饥饿,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孩子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请求,如果妈妈不关心孩子的哭,孩子就会感到很无助。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语言的发展。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哭,努力去理解孩子哭声中的含义。同样,若发现孩子状态不太对,也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是否收到挫折或堵塞。
5让孩子有安全感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出生就让他离开父母单独睡。其实,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如果让孩子从小离开母亲,在他需要听到母亲的声音、嗅到母亲身上的气味、得到母亲的精心照料时,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满足,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自然就不会增强他的独立性。所以,在孩子6个月之前,妈妈最好能在孩子身边睡,适时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摇篮曲,让孩子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总之,无论是孩子的好情绪还是坏情绪,父母都要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并与孩子分享。这也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时刻。在孩子愤怒的时候尽快安抚,在孩子失落的时候一起面对,在孩子欢笑的时候陪TA欢笑。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