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孩子总打人,爱惹事,攻击性太强……真相竟是这样的!

孩子总打人,爱惹事,攻击性太强……真相竟是这样的!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1.7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之间打架是常见现象。在特定发展阶段,有打人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恰当应对,打人行为就会消失。但有些孩子的打人行为,却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交,甚至无法继续上学。这就是问题了。

这些特别爱打人的小孩往往精力非常旺盛,且攻击性很强。

在攻击性行为背后,藏着对失去父母的爱的害怕,对身体功能控制的失败感,对同伴拒绝的痛苦,某些未被大人看到或者理解的情绪上的困扰,等等。

所以,家有这类喜欢打人的孩子,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善亲子关系,以及亲子沟通方式。

孩子总打人,爱惹事,攻击性太强……真相竟是这样的!

父母要看到孩子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父母的错误反应,会固化孩子的打人行为

我见过一个8个月大宝宝的爸爸,很生气地说,这孩子太调皮了,现在要是不好好管,以后得无法无天了!

一个8个月大的小孩,为何会让这个爸爸如此愤怒了。原来这中间有误解。大人反应,这个孩子特别爱掐人、打人。力气还很大。

那我们看看,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为何会打人?

事实是,小孩从6~8个月左右开始,一直到3岁,会是手部精细动作以及智力的快速发展阶段。

所以,他们学会了用手做出各种动作,包括掐、扣、捏、拍打等等。这些动作是孩子用来探索的动作,但在大人看来可能就是孩子在恶作剧,在打人。

若再去大吼大叫、过度反应、甚至打骂小孩,反倒会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固化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的探索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孩子总打人,爱惹事,攻击性太强……真相竟是这样的! 第2张

拍、打、捏、抠是小宝宝的手部探索,为这事挨骂很冤枉

▌缺乏安全感的小孩,更倾向于打人

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变得怯懦、退缩,一种是变得非常有攻击性。

为何如此呢?我们可以想象下,孩子就像小动物。当一只小猫感觉到不安、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一定会弓起背,并且发出独特的声音,做出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何况一个孩子呢?

从这个意义说,有攻击性的小孩,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因为原本应该保护他们、让他们觉得安全的父母,显然没能很好地扮演好这个保护性的、类似靠山的功能。

这类孩子小孩有两个典型:一个是留守男童,一个是校园霸凌中欺凌他人的学生。

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内心有太强的无力感和无用感,他们错误地想要通过欺侮他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强大。

根本上,他们不过是一群不曾被父母爱过,价值感极低的孩子。

孩子总打人,爱惹事,攻击性太强……真相竟是这样的! 第3张

缺爱的孩子,只会用暴力伪装成自己很强大

▌有些父母,也许在纵容、默许孩子的暴力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5岁半的小男孩,被所有人认定为问题小孩。他从会说“不”那天起,就开始跟妈妈对着干。经常会有危险且糟糕的动作,比如爬到很高的地方,或者把他所到之处,变得一片狼藉。他还会无缘无故打人。这导致小区里其他小孩见到他,都会尽可能避开他。

后来心理治疗师去跟这个小孩的妈妈沟通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方面这个妈妈非常配合治疗师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当这个妈妈谈起小男孩的行为时候,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笑容,甚至是骄傲。

妈妈的这种下意识的赞赏,悄悄地传递给了孩子。

她打心底珍爱这个精力充沛、不会被打败的小男孩——这当然跟这个妈妈自己叛逆的早年生活有关,但同时这个妈妈也成功地纵容了孩子的问题行为,强化了孩子的糟糕处境。

我现实中的确见过一些家长会有意无意默许孩子的打人行为。这可能需要父母自己做个人觉察才能真正解决。

孩子总打人,爱惹事,攻击性太强……真相竟是这样的! 第4张

孩子爱打人,先别急着批评孩子,父母自省更重要

▌总之,如果你的孩子爱打人,以至于引发社交困难,那么父母需要自省:

是否你对孩子长按太少?

孩子在不会说话之前的打人,是在用“打人”引起你的长按;

1-2岁孩子打人,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3岁到6、7岁的大孩子打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总之,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有无法言说的情绪在作祟。除此之外,大人做了坏的演示和坏的榜样,还有强制性管制,也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与其打骂孩子或者讲道理,不如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做一些发泄体力的运动,多与孩子有肢体上的亲密接触;每当孩子有打人举动的时候,温柔地握住孩子的手,简单地告之“不可以”就好。

如果面对孩子打人,父母能够少些焦虑、愤怒、责骂,从容面对,那么就一定会带动孩子更好地改变。

简言之,无论何种育儿方法,能否见效,不取决于这方法本身,根本上还要看它在什么样的亲子关系里运用。

所以,搞好你和孩子的关系,一切就都好说。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