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7.0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权威教育年代中长的我们,听到管教都会下意识反胃。但错误的不是管教,而是传统里只强调权威不强调对错的管教方法。管教管教,管与教是并重的。只管不教是过去常见的失败模式,但如果跑去另外一个极端,只教不敢管,同样也很难教好。成材不止是需要营养,也需要修剪。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遥控他的成长当然是错到家了。但家长如果因为“不敢管”的心态,放弃了对孩子的管教,同样也是失责。反感传统管教模式的我们这一代父母,对“扼杀天性”、“心理创伤”、“童年阴影”这些似懂非懂的心理学概念往往很信服。而似懂非懂的副作用,就是对孩子的执拗或错误过度容忍甚至视而不见。孩子不是小恶魔,他不会真的因为被要求坐安全座椅,或不好好吃饭被罚没零食就心理扭曲,而恨你一辈子。

管教并不只是家长的权利,更是义务。性本善还是本恶都是胡扯,小朋友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除了生存的本能外什么都没有。所以后天的教养才会那么重要。从封建传统养育模式下脱离的我们,很羡慕欧美家庭那种自由活泼的氛围,但这不是放任出来的。恰恰相反,自由活泼的背后,是家长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出国或接触身边的外国家庭时,很多人会感慨,这些自由模式下的宝宝,感觉比同龄的中国孩子还要乖。这不是体质差异问题——我们所“羡慕”的那些成功欧美风格家庭教育,并不是把个性发展和管教孩子对立起来,放任孩子“自由”成长,而是基于规则构建平等而非权威制的家庭关系。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这也和东西方文化差异关系不大,早些年欧美人民也是动辄暴打孩子一顿的教育模式。只不过人家改进的比我们早几年罢了。老外现在比较忌讳用Punish惩罚,而更多的用Discipline管教。在英文中这两个词词义差异很大,在中文里则没有禁忌,管教中需要有惩罚,但是惩罚不等于肉体或精神暴力。重要的不是惩罚本身,而是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和管理。

在管教方式上,我们可以参考欧美家庭常用Time Out、禁足、减少娱乐等等方式,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寻找适合自己家庭的模式。如果你在担心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孩子是否已经成长到可以理解并遵守这样的规则,还是你过早地给了他不合理的要求和压力?

规则、管教的核心在于事情的对错,还是家长的面子和权威?当孩子对了,家长错了,如何处理?

在孩子犯错之前,你是否曾经跟他清楚认真解释过规则,以及错了他需要接受的惩罚,他是否已经认可这样的规则?还是你在不教而诛?

惩罚是为了让孩子进一步明确规则,了解对错?还是为了发泄你自己的怒火?

惩罚和尊重人格并不矛盾,孩子可以被惩罚,但是不能被侮辱和家暴!你是否能明确这之前的鸿沟差别?

惩罚之后是否能及时回到正常良好的沟通生活模式?

奖励和惩罚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奖励和惩罚标准或方法。奖惩必须对应,孩子作对了的时候是否能得到合理正面的鼓励和奖励?

如果对上面这些问题,你都能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就不要再担心管孩子会不会管出问题来了。孩子未来是否能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独立人格的人,不在于他是不是能由着性子玩闹,而在于他是否能真的了解、遵守并利用这个世界的规则。更在于他身边最重要的榜样——父母是怎样的。

勇于认错、积极改正、对错分明,奖惩有度,合理的规则高于家长的权威,这是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表率。而孩子错了一哭闹就不敢管,怕他心灵被伤害;孩子对了也不敢表扬,怕他变成为表扬而活。这种过度“心理学”的育儿焦虑心态,不会将我们的孩子变成更独立、自主、积极、把家长当朋友看的人,而是先把我们自己先变得更唯唯诺诺、缩手缩脚,你都不愿意和这样的自己交朋友,那要怎么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