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抱着喂、追着喂……喂宝宝吃饭的这些习惯要改掉

抱着喂、追着喂……喂宝宝吃饭的这些习惯要改掉

来源:亲亲育婴馆    阅读: 2.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其实小baby生下来就会吃,但想让他们坐在餐桌旁自己把饭吃完,真的很不容易。很多父母面对宝宝吃饭,常会遇到上面几位家长的情形,为此真是伤透了脑筋却总是不见效。比如:

小犀牛妈妈:1岁以后,以前那个乖乖吃饭,喂什么吃什么的小孩就不见了。每天喂饭时我的心都纠得紧紧的,勺子递过去他要张嘴我就觉得这一天都很美好,不张嘴就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吃饭这件事决定了我一天的心情。

果冻妈妈:果冻就是通过吃饭这件事件学会说不的,一边说一边喷口水,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再大点后,几乎每天都是全房追着喂饭,绝对是体力活。

悟空爸爸:喂饭简直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一件事情,悟空力气大,妈妈搞不定他。只有我能强行将他约束在我怀中,一口一口地喂,告诉他不吃完饭什么事情也别想做!总之,喂饭是一件极其考验体力、耐力、耐心的事情。

抱着喂、追着喂……喂宝宝吃饭的这些习惯要改掉

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呢?

首先,以上几位家长在孩子吃饭问题上是存在误区的。其实,孩子吃饭的一些毛病可以说是家长“培养”出来的。比如:

1、边吃边玩,趁其不备喂饭

宝宝吃饭不听话,有的妈妈会打开电视机,趁宝宝盯着电视时把饭塞到宝宝嘴里,这种喂饭方式是不正确的,不仅会分散宝宝吃饭的注意力,还会潜移默化影响宝宝对食物味道的敏感性。

2、搂着喂,躺着喂,追着喂

有的妈妈不注意喂饭的姿势,一手搂着宝宝一手喂饭,有时还让宝宝躺着吃饭或者在宝宝跑动时追着喂饭,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是错误的喂饭方式。

3、威逼利诱,命令式喂食

有的妈妈在宝宝不乖乖吃饭时会用命令式的语言让宝宝吃饭,如“快吃”“不吃就不让看电视”等。其实,这种喂饭方式是不利于宝宝成长的。

4、怕手脏,禁止宝宝抓饭

宝宝8个月左右就有开始学吃的欲望,吃饭时喜欢用手抓,有的妈妈不了解,看到宝宝抓饭就认为不卫生,禁止宝宝抓饭,其实这种做法会减弱宝宝学习的兴趣,也是不妥当的。

抱着喂、追着喂……喂宝宝吃饭的这些习惯要改掉 第2张

如何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呢?

1、给他预留专属的位子

宝宝在6个月就能坐着宝宝椅和大人一起吃饭了。一开始宝宝看着大人吃,妈妈一边吃一边喂他吃辅食。宝宝大一点后,准备一点米饭或饼干,让他用手抓着吃。如果宝宝对餐桌上的菜感兴趣,可以让他尝尝味道。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感染下,宝宝对吃饭会很感兴趣。

因此建议,家里的餐桌要预留一个专属位置给宝宝吃饭,最好能临近妈妈。这样宝宝一看到餐桌上有菜,就知道要吃饭了,不需要三请四邀的。

2、给他一只汤匙

只要宝宝愿意从您手中接过汤匙时,您就可以给他一只小汤匙了。开始时,他或许只是把它当做玩具来玩,咬咬它,挥舞它或是拿它来鼓槌敲。然而,不论他如何使用那把汤匙,不要以不合宜的餐桌礼仪为由而试着去禁止他。

当宝宝约八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学会把汤匙放进碗里并试着用汤匙把饭菜放进汤匙里。这时候,您可以先把少量的菜饭放进汤匙里,然后让他试着自己进食。当他忙着喂自己的时候,您可以把菜饭放入另一把汤匙内,用交替使用的方式来训练宝宝自己吃饭。

3、鼓励宝宝用手拿东西吃

如果您不禁止宝宝把手放进您精心准备的食物中,然后再把满手食物的手塞进自己的嘴巴里的话,很快地,他就会把食物与嘴联想在一起,而您也可以慢慢地让他开始自己吃东西了。不管食物是怎么进入宝宝的嘴里,或到底有多少食物吃进去了,只要宝宝吃的高兴,吃的尽兴,享受吃的乐趣即可!

4、吃饭的环境要保持安静

有的妈妈为了哄宝宝吃饭,就打开电视让他看动画片,当宝宝被动画片吸引住时,就往他的嘴里塞食物,希望让他多吃一点。其实这种哄宝宝吃饭的方法是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给宝宝喂饭,宝宝的注意力根本没放在食物上,不利于宝宝的味觉感知食物的味道,也不利于妈妈与宝宝的亲子沟通。

所以为了让宝宝专心吃饭,家人在吃饭时都不要看电视或玩手机。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很幸福的事情,不要让电视或手机打扰到这段美好时光。

5、不要强迫宝宝吃东西

当宝宝吃饱时,他就会把食物推开,这时候,妈妈就可以把菜饭收起来,不要强迫他吃或是仍让他坐在餐椅上并希望他会把碗盘中的食物吃完。如果在他吃饱后,仍把他留在餐椅上的话,他就会全心全意的在那儿搞破坏而他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可怕的,你的耐心一定经不起这种强大的破坏与摧残。

因此,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让他在心足饭饱时下桌。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吃不饱,或是营养不良,因为宝宝绝不会让自己受饿,而且只要为他准备均衡的饮食,他也绝不会营养不良的。如果这仍无法让妈妈信服的话,可以定期地为他量身高体重,只要宝宝的身高体重在标准的范围内,就不会营养不良。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